“以档为鉴”——档案里的清廉故事(三)

文摘   2025-01-14 16:01   浙江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档案,见证历史、传承文明。浙江省档案馆持续深化党纪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全省档案资源优势,从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清廉事迹,着力打造“以档为鉴”文化养廉品牌,发挥清廉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化功能。

王羲之家训: 敦、厚、退、让
《金庭王氏族谱》(嵊州市档案馆馆藏)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擅书法,世称“书圣”,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曾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353年,江东发生旱灾、瘟疫,会稽内史王羲之不忍见民生涂炭,向会稽王司马昱提出了免征田赋、开仓赈济等一系列安民主张,然而司马昱不但不听,反而命人出兵北伐,并为此追征税赋。王羲之劝阻未果,遂愤然辞官回乡。


  隐居后,王羲之与好友许玄度结伴去奉化一带采药,听闻当地两兄弟因为争夺资财大打出手,弟弟竟然把哥哥砍死。王羲之对许玄度说:“此二子残忍如此,不知你我后辈如何?”回家后,忧心忡忡的王羲之写下“敦、厚、退、让”四个大字,命儿子们日日临摹,谨记教诲。后代们把王羲之的治家思想言传身教,提炼总结写入族谱序文中,“上治下治,敬宗睦族,执事有恪,厥功为懋,敦厚退让,积善余庆”共24字。自王羲之始,在当地王氏后代中,120余位官员没有一人因贪污而被罢官。据史料记载,华堂王氏家族从南北朝以来,共走出20位御史官,且都留下了廉明、正直的口碑。以规矩树家风,以家风带社风,凭着千年不灭的一抹墨香、一股清气,今日的华堂村被赞誉为“江南规矩第一村”。


供稿:
机关党委、嵊州市档案馆


编辑:
陈丽丹 责编:林昭宇 虞佳忆

编审:童菁菁 主编:王伟俊



- 浙江省档案馆 -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



浙江省档案馆
政务公开,档案工作成果展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