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构类
1.细胞内液、细胞液和细胞质:
细胞内液是动物细胞内的液体,和细胞外液相对应。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液泡中的液体,其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可以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全部原生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2.内环境和外界环境:
内环境是组织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外界环境是指有机体对应的外界环境。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从外界环境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等。
3.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与细胞质:
真核生物的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叶绿体基质是细胞器叶绿体的液态基质部分,是光合作用暗反应发生的部位。线粒体基质是细胞器线粒体的液态基质部分,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之一。
4.磷脂双分子层和双层膜:
生物膜结构模型主要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或镶在膜的表层或嵌插或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而双层膜是两层独立的生物膜结构,如叶绿体膜和线粒体膜,双层膜具有四层磷脂分子。
5.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
半透膜是物理性质的膜,一般无生物活性,只允许小分子物质和离子通过,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选择透过性膜具有生物活性,允许一部分小分子物质通过,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物质都不能通过。所以选择透过性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6.原生质层、原生质体与原生质:
原生质层是指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不包括细胞核与细胞液。原生质是指细胞内全部生命物质,包括细胞的膜、质、核,植物细胞除细胞壁外,均属于原生质。原生质体是指去除细胞壁的植物细胞。
7.染色质、染色体与染色单体:
染色质是细胞在分裂间期核内的细丝状物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细胞分裂期由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后形成的柱状或杆状结构。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形态。分裂间期复制完毕的一个染色体是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通过一个共同的着丝点连接起来的。
8.运动神经末梢与效应器:
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及所其支配的肌肉和腺体,运动神经末梢属于效应器的组成部分。
9.突触与突触小体:
突触是神经元细胞之间传递兴奋的结构,是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跟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形成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而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末端膨大的杯状小体。
10.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自质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这使得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水分子和细胞需要的离子、小分子物质能通过细胞膜,其他的则不能,这种选择透过性就是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二、细胞类
原核生物细胞与真核生物细胞:
由原核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构成的生物称原核生物,如细菌(各种球菌、杆菌、螺旋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放线菌、蓝藻(如念珠藻、色球藻、螺旋藻)等。由一个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称原生生物,如草履虫、绿眼虫、变形虫、裸藻等。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统称为真核生物,如真菌(如酵母菌、根霉、蘑菇)、某些藻类植物(如团藻、衣藻、海带)以及全部高等动植物。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而真核细胞是有核膜的。
三、物质类
1. 生长素、生长激素与秋水仙素:
生长素是在植物生长旺盛处产生的,名为吲哚乙酸,具有促进细胞纵向伸长,使植物生长作用的功能。生长激素是由动物垂体产生的蛋白质,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的作用。秋水仙素是一种化学药剂,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者幼苗能使染色体组加倍形成多倍体,在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中常采用。
2. 血红蛋白与血浆蛋白:
血红蛋白是哺乳动物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主要起着运输氧气的作用,属于细胞内的成分;血浆蛋白是血浆中的蛋白质,属于细胞外的成分。
3. 氨基酸与核苷酸: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自然界中参与生物体内蛋白质形成的氨基酸约20种,核苷酸是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共有8种,包括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
四、生理类
l.消化与氧化分解:
消化是在消化道内完成的将人体不能直接吸收的大分子物质在酶的催化下水解成可以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如淀粉在淀粉酶、麦芽糖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的过程);氧化分解是在细胞内将有机物脱氢氧化或者加氧分解产生能量的过程,生物氧化就是指细胞呼吸产生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1. 动物的体液调节与激素调节:
动物的体液调节是体液中的化学物质,如CO2、激素等通过体液的传送调节生命活动的过程;动物的激素调节是动物的内分泌器官,如甲状腺等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的传送调节生命活动的过程,它是最重要的体液调节。
2. 寄生与腐生:
寄生是指生活在寄主的体表或者体内,通过活的有机生物体获得物质和能量。腐生是靠分解有机质(如动植物遗体)获得物质和能量。
五、其他基本概念
1.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
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基因型频率是指群体中某一种基因型所占的比例。
2. 物种与种群:
种群是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物种是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同种生物的不同种群的总和,是能够完成自由的基因交流产生可育后代的个体。
3. 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是指分布在不同自然区域的种群由于地理上的障碍,如江河、山川的阻挡而造成生物间无法相遇而交配的情况。生殖隔离是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情况。
4. 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相对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发展主要是: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由个体水平深入到了分子水平,对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由个体水平发展到了种群水平。
5. 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
隔离可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形成新的物种。而生物进化是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过程,生物进化不一定就直接形成新的物种。
6. 先天性疾病与遗传病:
先天性疾病是指生下来就有的疾病,包括遗传病和先天性畸形等。遗传病是指因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是先天性疾病的一种。
7. 遗传性、应激性与适应性:
应激性是指生物体都能接受外界的刺激并发生一定的反应,是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表述的是过程。应激性使生物能更好地适应生存的环境。适应性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表述的是结果。如变色龙进入草丛中体色能变得与青草一致,是应激性且属于适应性;而蝗虫的体色与青草一致则只是适应性而不是应激性。决定生物行为特征的则是遗传性。
10.花药离体培养与单倍体育种:
花药离体培养是把花粉粒进行组织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而单倍体育种除了要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以外,还要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组数加倍得到纯合体。
11.基因重组与基因的自由组合:
基因重组包括有性生殖过程中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连锁和互换引起的基因重组,还包括细菌转化和基因工程中发生的基因重组。基因的自由组合则只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的一种情况。
12.单克隆和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指由体细胞无性繁殖产生细胞群的过程。单克隆抗体指由单个杂交瘤细胞产生的高度纯一的抗体。
2.请用微信——朋友们——添加朋友——扫一扫,扫描下面二维码,添加关注。
3.添加订阅号:“swwk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