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隐性知识”即书中旁白小字内容,高考必会我共分二次发送
1.营养与健康
(1)有8种氨基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婴儿有9种,比成人多的一种是组氨酸。因此,在评价各种食物中蛋白质成分的营养价值时,人们格外注重其中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
(2)当人过多地摄入脂肪类食物又缺少运动时,就有可能导致肥胖。体内脂肪过多将增加内脏器官尤其是心脏的负担。因此,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应适度。
(3)胆固醇在许多动物性食物中含量丰富。饮食中如果过多地摄入胆固醇,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积,造成血管堵塞,危及生命。因此,膳食中要注意限制高胆固醇类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等)的过量摄入。
(4)新宰的畜、禽,如果马上把肉做熟了吃,这时候的肉比较老,过一段时间再煮,肉反而鲜嫩。这可能与肌细胞内哪一种细胞器的作用有关?请利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释其原因。
提示 这与溶酶体的作用有关。细胞死亡后,溶酶体破裂。各种水解酶释放出来,分解细胞中的蛋白质,这时的畜、禽肉烹饪后更鲜嫩。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5)某些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质,长期食用容易导致细胞癌变。发霉的、熏制的食品,烤焦的以及高脂肪的食品都有较多的致癌因子。当然,也有很多食物中含有抑制癌变的物质。例如,动物肝脏中富含维生素A、很多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纤维素。此外,食物中的维生素E和绿茶中富含的多元酚,这些都是抗癌物质。
【预测1】 (2019·湖南衡阳市联考)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有助于了解一些基本保健常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胆固醇对人体有重要作用,过多摄入有益无害
B.吞噬细胞能吞入并分解进入人体的硅尘,从而防止硅肺病的发生
C.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需要及时补水,同时也需要补充体内丢失的无机盐
D.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发生变性,不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吃熟鸡蛋难消化
[解析] 过多摄入胆固醇会导致血粘度增加使血流速度变慢,这样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出现脑血栓、脑中风、冠心病等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会导致硅肺病的发生;鸡蛋煮熟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肽链变得松散,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吃熟鸡蛋容易消化。
[答案]C
2.盐析
在鸡蛋清中加入食盐会出现白色絮状物,高温加热后鸡蛋清会呈现白色固态状,导致蛋白质出现这两种情况的原理相同吗?说明理由。
提示 不同。在食盐作用下析出蛋白质,蛋白质本身的结构没有改变,仍维持原有的生物活性;高温加热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丧失了原有的生物活性。
[点睛] 盐析一般是指溶液中加入无机盐类而使某种物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的过程,原理是物质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中溶解度不同。蛋白质在高浓度盐溶液中析出,而DNA是在低浓度盐溶液中析出,盐析为可逆反应。
【例证1】 (2017·全国卷Ⅱ,3)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
[解析]DNA的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合成,因此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参与DNA合成的酶,A错误;只要给予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也具有催化活性,B错误;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是37 ℃,但是37 ℃不是保存该酶的最适温度,酶应该在低温条件下保存,D错误。
[答案]C
【预测2】 (2019·江西红色七校第一次联考)某兴趣小组采用两种途径处理鸡蛋清溶液,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所依据的原理不同,过程②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肽键
B.③④所依据的原理不同,过程③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肽键
C.在溶解后产生的溶液中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都会变成紫色
D.过程②产生的蛋白块也可以用③的方法进行溶解
解析 过程①属于蛋白质的盐析,过程②属于蛋白质的变性,二者原理不同,过程②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并没有破坏肽键,A错误;过程③是蛋白质的溶解,不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肽键,B错误;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产生多肽,但多肽中仍有肽键的存在,且蛋白酶也是蛋白质,因此向过程③④溶解后的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都会呈紫色,C正确;过程②产生的蛋白块不能用过程③的方法进行溶解,D错误。
答案C
3.水盐平衡与生命健康
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同时也需要补充体内丢失的无机盐,因此,输入葡萄糖盐水是常见的治疗方法。大量出汗会排出过多的无机盐,导致体内的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失调,这时应多喝淡盐水。
[点睛] 患急性肠炎的病人因为小肠的吸收功能受到了影响,不能将喝进去的水吸收进入血液,所以容易造成脱水。另外,吸收功能降低,而体内细胞生命活动不断消耗能量,分解体内葡萄糖,因此还要及时补充体内葡萄糖,满足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供给,为维持体内水盐平衡,在补水的同时,也要相应补充无机盐。
【预测3】 (2019·安徽黄山模拟)急性胃肠炎患者会出现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下列关于该病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人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B.病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毛细血管收缩
C.机体发热可能是产热过多或散热不畅造成的
D.严重腹泻病人应大量饮水以维持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解析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A错误;人在发热状态下为加快散热,导致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毛细血管舒张,B错误;体温相对稳定的机理是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相对平衡,机体发热可能是产热和散热不均衡造成的,C正确;严重腹泻病人为维持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应及时补充生理盐水,D错误。
答案C
4.癌细胞膜成分
癌细胞的分散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有的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因此,在检查癌症的验血报告单上,有AFP、CEA等检测项目。如果这些指标超过正常值,应做进一步检查,以确定体内是否出现了癌细胞。
【预测4】 正常情况下,甲胎蛋白(AFP)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后约两周AFP从血液中消失。但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再生时,AFP会升高,尤其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AFP会持续性显著增高,所以当血液中该指标超过正常值时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认体内是否出现了癌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肝细胞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会参与AFP的加工和运输
B.可以推测当肝细胞的分裂周期变长时,AFP合成会增加
C.指导合成AFP的基因属于原癌基因,发生突变后才表达
D.肝细胞发生癌变后,因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而容易扩散
解析 甲胎蛋白(AFP)能出现在血液中,是一种分泌蛋白,其运输和加工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A正确;肝细胞突变为癌细胞,其分裂周期变短,AFP合成会增加,相反,当肝细胞的分裂周期变长时,AFP合成会减少,B错误;指导合成AFP的基因是人体正常基因,正常时也表达,C错误;肝细胞发生癌变后,因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而容易发生扩散,D错误。
答案A
5.台盼蓝染色法
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例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是否死亡。请解释“染色排除法”的原理。
提示 “染色排除法”利用了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原理。台盼蓝染色剂是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所以活细胞不被染色,而死的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不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所以台盼蓝染色剂能够进入死细胞内,使其被染色。
6.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
研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和功能,需要将这些细胞器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将细胞膜破坏后,形成由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将匀浆放入离心管中,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处理,就能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
7.溶酶体与硅肺
科学家发现有40种以上的疾病是由于溶酶体内缺乏某种酶产生的,如矿工中常见的职业病——硅肺。当肺部吸入硅尘(SiO2)后,硅尘被吞噬细胞吞噬,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使细胞死亡,最终导致肺的功能受损。
【预测5】 下列关于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没有核糖体
B.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抗体、激素和酶都是在核糖体合成的
D.硅肺是由于吸入肺部的硅尘直接破坏吞噬细胞的核糖体引起的
解析 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有核糖体,A错误;真核细胞中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正确;激素和酶的本质不一定都是蛋白质,不一定都在核糖体合成,C错误;硅肺是由于吸入肺部的硅尘直接破坏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引起的,D错误。
答案 B
8.细胞骨架
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点睛] 应注意细胞骨架与其他“骨架或支架”的本质区别,如:多聚体的单体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支架,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以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作主链骨架。
【预测6】 (2019·四川内江第一次模拟)下列有关“基本骨架”或“骨架”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分子中的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B.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C.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骨架
D.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
解析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互排列,形成DNA分子基本骨架,A错误。
答案A
9.脂质体靶向给药系统
根据生物膜的特性,将磷脂小球包裹的药物运输到患病部位,通过小球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什么特点?
提示 体现了膜的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
[点睛] 在水中磷脂分子亲水头部插入水中,疏水尾部伸向空气,搅动后形成双层磷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直径大小不等。脂质体可用于转基因,或利用脂质体可以和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内部。
【预测7】 根据生物膜的特性,将磷脂组成的小球包裹药物,利用类似细胞融合的原理通过将小球膜和细胞膜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方法利用了生物膜的功能特点
B.小球膜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药物存放在膜内
C.小球膜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药物存放在膜内
D.小球膜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药物存放在双层磷脂分子夹层中
解析 细胞膜与小球膜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依据的是膜的流动性;该过程没有涉及到物质从膜外到膜内运输,只涉及到融合,因此不是功能特点。小球膜类似于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药物存在小球膜内。
答案C
10.模型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拍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就是建构了细胞的物理模型。(×)
[点睛] 常见的概念模型
实例:①细胞结构概念图;②物质出入细胞方式概念图;③光合作用示意图;④中心法则图解;⑤免疫过程图解;⑥过敏反应机理图解;⑦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⑧血糖平衡调节图解等。
常见的物理模型
实例:①DNA双螺旋结构模型;②用塑料、纸片等制作的细胞结构模型;③用橡皮泥等制作的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模型;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等。
常见的数学模型
实例:①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饼状图;②酶的活性受温度、酸碱度影响的曲线;③光合作用中随光照强度、温度、CO2等条件变化时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以及DNA数量的变化规律;⑤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图表模型;⑦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⑧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⑨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⑩“J”型种群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和公式Nt=N0λt;11能量金字塔等。
11.磷脂分子结构及特点
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
命题预测:①辨析生物膜为何以“磷脂双分子层”作骨架。②辨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用丙酮提取其脂质后在空气—水界面上为何能铺展成单分子层,且测得其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③解释脂溶性分子(如酒精、固醇类激素、甘油等)为何能自由通过生物膜。④推测细胞中包裹油滴的“膜”(内为油,外为水)其磷脂分子为双层还是单层。
【预测8】 很多制药公司都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研究抗癌药物,如脂质体阿霉素。脂质体阿霉素将脂质体和药物、抗体有机结合(如图所示),能识别特定的癌细胞,提高药物的靶向性。
(1)阿霉素是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可抑制RNA和DNA的合成,对多种肿瘤均有作用,可以使癌细胞分裂停留在________期。
(2)阿霉素为脂溶性物质,应包裹在脂质体的________(填“甲”或“乙”)位置。
(3)脂质体可以和细胞膜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内部。脂质体为什么可以与细胞膜融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DNA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复制,阿霉素可抑制DNA合成,因此能够使癌细胞分裂停留在间期。(2)分析题图可知,球形脂质体的双层磷脂分子的亲水端朝外,疏水端朝内,图中甲处可嵌入水溶性物质,乙处可嵌入脂溶性物质,阿霉素是脂溶性的物质,脂溶性的物质不溶于水,因此应包裹在脂质体的乙位置。(3)从图形分析,脂质体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细胞膜也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且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二者可以相互融合。
答案(1)有丝分裂间 (2)乙 (3)脂质体和细胞膜都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等(合理即可)
12.通道蛋白
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它包含两大类: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水通道与人体体液平衡的维持密切相关,例如,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都与水通道的结构和功能有直接关系。离子通道是由蛋白质复合物构成的。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特定的离子通过,并且只有在对特定刺激发生反应时才瞬时开放。离子通道与神经信息的传递、神经系统和肌肉方面的疾病密切相关。
[点睛] 通道蛋白≠载体蛋白
(1)相同点: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分布均在细胞的膜结构中、都有控制特定物质跨膜运输的功能。
(2)不同点:①通道蛋白参与的是被动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并不与被运输的分子结合,并且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所以运输时不消耗能量。
②载体蛋白参与的有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在运输过程中与相应的分子结合,在主动运输过程中由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运输,且消耗代谢能量;在协助扩散过程中,由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运输,不消耗代谢能量。
【预测9】 细胞膜上具有转运功能的蛋白质包括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其中通道蛋白参与的是协助扩散,而载体蛋白参与的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动运输均需通道蛋白的协助,而主动运输均需载体蛋白的协助
B.甲硫氨酸进入肝细胞为主动运输,而葡萄糖进入细胞为协助扩散
C.若物质A进入细胞需通道蛋白的协助,则该跨膜运输不消耗ATP
D.若物质B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则该跨膜运输与载体蛋白无关联
解析 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其中自由扩散不需要通道蛋白或载体蛋白的协助,A错误;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B错误;通道蛋白参与的跨膜运输为协助扩散,而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ATP),C正确;若物质B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则该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D错误。
答案C
13.盐酸催化淀粉水解
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化学反应范围比较广。例如,酸既能催化蛋白质水解,也能催化脂肪水解,还能催化淀粉水解。
20世纪60年代以前,医院里用的葡萄糖是用盐酸催化淀粉水解的方法来生产的,生产过程需要在245 kPa的高压和140~150 ℃的高温下进行,并且需要耐酸的设备。60年代以后改用酶法生产。
命题预测:探究酶活性影响因素时,可否用淀粉、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例证2】 (经典高考题)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实验编号 | 探究课题 | 选用材料与试剂 |
① |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
② |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
③ |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 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
④ |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斐林试剂 |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解析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不宜用过氧化氢作为底物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故实验①不合理;蔗糖酶不能催化淀粉水解,故实验③不合理;斐林试剂呈碱性,盐酸可催化淀粉水解,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需用盐酸处理,故④不合理。
答案 B
14.溶菌酶与抗生素
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在临床上与抗生素复合使用,能增强抗生素的疗效。
[点睛] 关注三类细胞壁
①植物细胞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可用纤维素酶、果胶酶水解。
②原核细胞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需用蛋白酶去除。
③真菌细胞细胞壁:成分为几丁质类,与上述两类细胞壁均不同。
命题预测:可设置新情境,给予相关信息,结合中心法则考查溶菌酶或抗生素杀菌原理或干扰素抗病毒原理或诠释为何不能“滥用抗生素”。如: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解旋酶活性并促进DNA螺旋化,“利福平”可抑制RNA聚合酶活性,红霉素能阻止核糖体功能。某些抗艾滋病药物可抑制RNA逆转录等。
【预测10】 粘菌素被称为“最后的抗生素”,可插入细菌细胞膜磷脂中,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它虽能导致人类肾脏疾病,却可促进家畜生长。下图①~⑤分别表示不同抗生素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原理,P为质粒,细菌耐药性基因位于P上。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若青霉素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则对应于图中的①
B.③④分别为抑制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A—U配对方式为图中④所特有
C.长期滥用粘菌素饲养生猪,会导致位于P上的粘菌素耐药性基因频率提高
D.粘菌素通过②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使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而起杀菌作用
解析 青霉素能抑制肽聚糖的合成,导致细菌细胞壁缺损,使菌体肿胀变形而死亡,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这对应于图中的①,A正确;③④分别为抑制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图中④⑤均存在A—U配对方式,B错误;粘菌素耐药性基因位于质粒P上,长期使用粘菌素饲养生猪,由于粘菌素的选择作用,耐药性基因频率提高,C正确;粘菌素可插入细菌细胞膜磷脂中,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使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而起杀菌作用,对应于图中的②,D正确。
答案B
15.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中的[H]
(1)细胞呼吸过程:这里的[H]是一种十分简化的表示方式,这一过程实际上是氧化型辅酶Ⅰ(NAD+)转化成还原型辅酶Ⅰ(NADH)。
——[摘自必修1 P94“相关信息”]
(2)光合作用过程:这里的[H]是一种十分简化的表示方式。这一过程实际上是辅酶Ⅱ(NADP+)与电子和质子(H+)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
[点睛] NADPH来自水光解所产生,NADH来自葡萄糖及丙酮酸分解,NADPH作用对象为三碳化合物,NADH作用对象为O2。
命题预测:(1)可就两种生理过程中[H]来源及生成物与[H]去向及相关作用予以考查。
(2)可结合两种生理过程中“ATP”来源、生成场所与去向及作用予以考查。
【预测11】 下图表示某自养型生物细胞内光合作用、细胞呼吸过程中[H]的转移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过程①③④都能产生ATP
B.过程③需要H2O参与,能产生CO2
C.过程①和过程④离不开叶绿体和线粒体
D.过程①和过程③产生的[H]不是同种物质
解析 若过程①④发生于原核细胞,则不需要叶绿体和线粒体,C错误。
答案 C
16.可见光的波长范围
光是一种电磁波。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390~760 nm。不同波长的光,颜色不同。波长小于390 nm的光是紫外光,波长大于760 nm的光是红外光。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
【例证3】 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解析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在蓝紫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A错误;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其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B正确;CO2的吸收速率和O2的释放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均可表示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C正确;根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可知,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D正确。
答案 A
17.细胞衰老机制学说
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称为端粒。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
在生命活动中,细胞不断进行各种氧化反应,以及辐射和有害物质入侵等会刺激细胞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产生后,即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
[点睛] 端粒酶可以把DNA复制损失的端粒填补起来,即把端粒修复延长,可以让端粒不会因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使得细胞分裂的次数增加。其作用机理是用它自身携带的RNA作模板,以dNTP为原料,通过逆转录延长DNA片段或外加重复单位。
当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产物同样是自由基。这些新产生的自由基又会去攻击别的分子,由此引发雪崩式的反应,对生物膜损伤比较大。这是一种正反馈调节。此外,自由基还会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致使细胞衰老。
命题预测:可以联系细胞的衰老、癌变、遗传信息的表达等知识进行考查。
【例证4】 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
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
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
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
解析 依据端粒学说,端粒存在于染色体的两端,大肠杆菌无染色体,A错误,C正确;因端粒酶能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故端粒酶是逆转录酶而非RNA聚合酶,B错误;正常细胞的端粒DNA序列在每次分裂后会缩短一截,D错误。
答案C
【预测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细胞衰老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假说,目前为大家普遍接受的是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端粒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B.每条染色体只有一端含有端粒DNA
C.自由基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会使蛋白质活性下降
D.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某种组成成分可以产生自由基
解析 端粒位于染色体上,故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且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A正确,B错误;自由基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会使蛋白质活性下降,C正确;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产物同样是自由基,D正确。
答案 B
18.单一基因突变是否会引发癌症
根据大量的病例分析,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这是一种累积效应。因此,生活中的致癌因子很多,但是癌症发生的频率并不是很高,而且易患癌症的多为老年人。
2.请用微信——朋友们——添加朋友——扫一扫,扫描下面二维码,添加关注。
3.添加订阅号:“swwk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