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易混易错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 )
【阐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民族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 )
【阐释】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3.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标志着中国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 )
【阐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4.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 × )
【阐释】要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 )
【阐释】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不是根本动力。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承袭中华传统文化。( × )
【阐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6.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 )
【阐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8.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具有经济价值。( × )
【阐释】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
9.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 × )
【阐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
10.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是创新先进文化的源泉。( × )
【阐释】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但不是创新先进文化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1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着眼点。( × )
【阐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作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
12、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 )
【阐释】文化多样性的发展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13.中华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 )
【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
【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15.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就可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
【阐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16.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当代中华文化的“魂”。( × )
【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华文化的“魂”。
17.“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意味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坚持多元化的指导思想。( × )
【阐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坚持的方针,这并不意味着坚持指导思想多元化,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16.当前我国的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市场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 )
【阐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当前我国的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1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 )
【阐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0.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充分发挥文化工作者的创造性。( × )
【阐释】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21.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 )【阐释】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22.对传统文化的承袭,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 )
【阐释】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1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中华传统文化和国外文化的资源。( × )
【阐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
24.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让人民群众成为文化创造的源泉。( × )
【阐释】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5.文艺工作者要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 )
【阐释】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政府的职能。
26.文艺工作者要以满足人民的需求为根本途径。( × )
【阐释】满足人民的需求是文艺工作者根本追求,不是根本途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27.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 )
【阐释】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28.对待传统文化 需要先继承后发展。( × )
【阐释】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在继承之后,而是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分先后。
29.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内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又向外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 × )
【阐释】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30.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 × )
【阐释】创作者的灵感在文化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创新的源泉来自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所以,文化创新并非来自创作者的灵感,而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31.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 )
【阐释】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32.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就无法体现时代精神。( × )
【阐释】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3.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 )
【阐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35.建设文化强国,要建立健全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 )
【阐释】建设文化强国,要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36.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某一阶段优秀文化的自信。( × )
【阐释】文化自信不仅仅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某一阶段优秀文化的自信,也是对全部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
37.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 × )
【阐释】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
38.有人认为落后、腐朽文化都是糟粕文化,都具有社会危害性,所以都应该依法取缔。( × )
【阐释】落后、腐朽文化是与先进健康文化相对立的,都是文化糟粕,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危害性。所以上述观点有合理之处。落后、腐朽文化的社会危害程度不同,所以我们采取的措施也不相同,对待落后文化,我们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腐朽文化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39.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各种观念相互碰撞,是当今时代的特征,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没有必要。( × )
【阐释】该观点看到了文化的多样性特征,但没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保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40.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 )
【阐释】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