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我撞人了,我喊朋友去家里拿医药费。”
“奶奶,您的健康报告有问题,交点费用,我帮您订保健品。”
……
电话求助的背后究竟是谁?上门取钱的真是孙子的朋友吗?“神奇保健品”确有奇效?
近期,一些不法分子频频利用老年人“爱孙心切”的心理和对健康的关注,以推销产品、紧急求助等方式,向老年人实施诈骗。
今天,小编带大家识破诈骗分子的“七十二变”。
如何守好养老“钱袋子”?
检察官带你
破解“千层”诈骗套路
通过假冒亲友、权威专家或宣传健康产品等方式接近目标,利用老年人对亲情、健康的关注,迅速建立信任,削减防备心理。
以突发事件(如亲友出事)或健康问题(如疾病风险)为由,夸大后果或强调紧迫性,迫使受害人情绪紧张,降低判断能力。
取得初步信任后,进一步通过伪造信息或身份(如冒充领导、专家)加强可信度,针对受害人心理弱点持续诱导追加付款。
一旦受害人产生怀疑或外界介入,立即切断联系,隐藏身份,给受害人挽救损失制造障碍。
检察官提醒:
诈骗手段频翻新,提高警惕莫侥幸;
灵丹妙药勿轻信,科学养老才可行;
中奖消息别当真,天上不会掉馅饼;
“孙子”来电求帮助?不急给钱先冷静;
付现汇款全是局,联系亲属辨真伪;
一旦被骗莫着急,赶紧报警护权益;
科学理性防诈骗,平安幸福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