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人物 | 文馨——学中医不走弯路

健康   2024-09-02 08:26   北京  


前言

文馨,厚朴临床班四期毕业生,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当前主要出诊中医调心和身心健康评估。

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和经济学双学士学位,耶鲁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从小受母亲影响,爱好中医,坚持修身,遇到厚朴,潜心学习,近年来致力于中医调心,协助患者身心同调。让我们一起来听她的故事。



采访|厚朴紫苏

整理|厚朴紫苏

编辑大树六堡

审核|厚朴学务



Q:

说说和中医的缘分吧

小时候母亲一直多病,她和父亲都很喜欢中医,一直选择中医治疗调理身体。母亲算是个社牛,属于是看病都能跟大夫处成亲人那种。我也因此在很幼小的时候,就近距离深入接触到中医世家的家庭,接触了民间中医很厉害奇妙的种种。可能是耳濡目染,也可能是天生就有这个机缘,在成长的主线进行时,一直有一条支线伴随,就是对中医和道家的好奇与探索欲望。但我也知道这是高深广博的领域,不能到处乱学,一定要等到合适的时机遇到合适的老师,才能开启学习之路。正因为此,在厚朴之前,我虽然多年一直对中医有兴趣,但其实对于中医相关的知识我完全是小白,没有自己自学过中医相关内容,也没有四处拜访过高人老师。

母亲的另一个福利就是练功,她本人因为修练传统功法,获益匪浅,也和父亲带动我和哥哥两个小孩子跟着一起练功。所以,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就每天早上在母上大人的监督下站桩半小时。被家长监督终归是有逆反心理,但是也陆陆续续坚持下来了,一直到高中毕业离开家。后来去美国念书,也遇到了在国外的华夏高人,在练功和修心养性方面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也了解和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高层次的修行,对自己启发很大。

2003年回国继续工作的时候,就很清晰地给自己立下了要系统学习中医,有生之年尽可能学明白中医的愿望。也探索过专业学院学习的可能性,当时的大环境,没有现在那么多的学习机会。这个支线就一直搁着,等待合适的机缘。

所以,厚朴三期报名的时候就欣然前往,然后徐老师的一通电话,我就成为了厚朴四期的学生。2013年的5月份开学,从此开始了中医的学习之路。


Q:

怎么遇到厚朴的,

说说在厚朴的学习吧

我差不多是2010年关注到徐老师的,那时候第一次是在北京卫视的节目中看了他的讲话,觉得这位中医大夫讲话很通透,虽然我没学中医,但是当时很认同他讲的所有关于中医的理念。于是开始搜索与他相关的内容,就听到了《对话黄帝内经》的音频。当时还打电话约诊,才知道徐老师已经不接收新患者,也了解到了徐老师还开设了学习中医的三年制班,很激动,当时是一期和二期的师兄姐们在学,还没有毕业,我就等着啥时候可以再招新生,时刻关注徐老师微博发布的动态。

当时我在金融机构工作了十几年,2010年怀孕,2011年生产,产后产假加上其他假,休息了半年在家休养带孩子,很想辞职换一种生活方式。后来在2012年三月初正式提交辞职。辞职主要是自己想换个生活方式,花时间探索探索其他感兴趣的领域。

来厚朴之前,我1998年北京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金融行业工作,2001-2003年期间去耶鲁大学学的也是金融专业,2003年毕业到辞职之前一直都是继续在金融行业工作。辞职后,除了自己好好休养生息,带好孩子,恶补了多年欠债的旅行计划,也探索了一些一直以来感兴趣的领域,包括当时很流行的一些身心灵领域的工作坊,看过一圈之后,更加坚定了系统性学习中医走修道之路的想法。

2012年下半年得知可以报名厚朴三期,就立刻准备材料提交。被录取后,原定2012年12月三期开学,但是当时录取人数太多,徐老师逐一亲自打电话问是不是接受晚半年成为厚朴四期的学生,我当时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时间冲突和安排,就欣然答应了,然后很开心地存下来了徐老师的手机号,如获至宝。


厚朴的学习,可以说是我一直都期待的系统学习,而且实操与理论结合 ,学医和修身、养心几个层次都有,所以,那么多年一直有兴趣但是从来没有乱学的人,义无反顾就投入进去。所谓,三千弱水,只取一瓢饮。哈哈哈,我觉得我眼光还是很好的,很会挑。在厚朴学习乐趣很多,收获很大,不同的老师都有很多宝藏值得深挖,还结识了不少一生挚友,同窗情谊。徐老师的课,无论是录像课,还是真人现场说法,我都听得有滋有味,认真记笔记,有机会重温录像的话,也不放过。这些中医的基础理论课,相互之间都是融会贯通的,可以反复听,反复有收获,引我入门,终生受益。

2017年春天毕业前的最后一次游学去了大同,全体同学一起去看望师奶,也是机缘巧合,当时现场磕头拜师,从此跟着师奶学习中医,一直感慨自己太幸运。跟随师奶学习大多数时候就是聊天,在聊天中获益,就好像在海边捡贝壳一样。很喜欢这种传统的师承方式,不断打来回,都是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智慧,很实用,也见识到了中医治病如何可以精准得如同钥匙开锁。聊天的形式,看似散点,其实形散神不散,久而久之,就能看到脉络。脉络理念和徐老师在厚朴教的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师奶对中医发自内心的热爱,高龄仍然坚持不懈地教导我们,这些对我们小辈来说,都是潜移默化的感染和激励。


Q:

从学生到临床大夫,

谈谈你的成长和感悟

在厚朴学习,学中医不走弯路。我觉得这个收获是巨大的,且无形的,很容易被我这样的厚朴学生忽略,想当然以为很容易,以为随处可得。中医如浩瀚烟波,博大精深,岸上都能捡到很多珍贵的贝壳,海里的宝藏更加丰富,还有很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古往今来,喜欢中医学习中医的人,走的弯路碰的壁更加无数,这其中的苦楚和折磨,只有自己知道。人都说,学一个东西,有一万个小时的概念,其实这一万个小时里面百分之五十以上甚至百分之七十以上,都花在试错上,排除错误方向,最后找到对的道路,是最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的部分。这个,徐老师在课程设置上,很大程度上尽量避免了大家经常会遇到的弯路,和经常容易掉下去的坑。这个真的是莫大的福报,也是传承的意义所在。

我对中医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首先,中医是一个浓度非常高的体系。什么意思?比如,作为一个小白,我可以随便捡起一个不太了解的学科,买几本基础书来,几天之内读完,就能对这个学科有一个比较粗略的概念,甚至能了解到一定的深度,这在我以前的经历系统里面是完全可行,而且我这样做过很多次。但是这个在中医这里是行不通的,因为知识和智慧的浓度太高密度太大。我不可能一晚上读完一本中医的书,我试过,但是我做不到。当然,我也可以胡乱翻完页数,但是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中医的书,特别是古人的书,一页书可以读一天或者好几天,里面的信息量非常大,领悟甚至需要一生。这就是学习知识和学习智慧的区别。所以中医不适合突击学习,需要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浸淫,用中医的思维去生活,在生活中和临床中领悟。书每日都需要翻一翻,日积月累,慢慢发酵,来不得一点快餐。举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好像浓度很高的巧克力,一天吃一块是可以的,但是让你一天把一整盒或者一整袋吃完,那是肯定会出问题的(别问我咋知道的)。


其次,学习中医的方式方法,也不是听课,记笔记,背知识点,然后去用,这么简单。这样的学习方法,适用于很多其他领域,也是我们从小到大在学校过五关斩六将的通关方式,但是学习中医,要学好中医,方式方法就得改变。学中医需要悟,特别是要当好一枚小大夫,对患者负责,治病有效果,需要悟,这个悟有体悟,有心悟。身体上有切实的感受,内心真的心领神会,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才算是学会了。中医一定要有实践,实践促进理论的学习和领悟,我个人体会,这是权重至少占百分之五十的学习部分。当大夫,最重要就是有疗效。口若悬河开坛讲法但是治病没有疗效,那么讲的“法”就肯定有不足。有的时候,听徐老师的课,听的过程有滋有味,听完又好像不记得啥了,但是到用的时候,居然会冒出来,这就是心领神会的学习。这是我个人在之前其他学科的学习当中不曾有过的体会。


Q:

怎么理解中医调心

现实生活中,情志心神对人的健康疾病有很大的影响。古代的大夫是不把身心分开的,一个患者来看病,大夫各方面的情况包括情志症状都会一并了解,一并记录在案,一并考虑在内。在情志心神与臓腑气血经络的关系方面,中医有非常清晰的理论和实践。自古的中医大夫治病都顺带调心,所以身心同调并不是什么创新,这是复古,恢复传统,向古人学习。为啥要恢复传统,因为这样行得通,疗效更好啊。人本来就是身心合一的生命存在,很多人饮食起居都很健康很养生了,依然生病,甚至生大病,还有的患者治好了但是后续遇到问题还反复,就是因为情志心神的根源没有调顺,所以才有调心的必要。除了身心同治同调,调心也是上工治未病的一个部分,养生也包括养心,生活中及时调心,才能避免问题积累成大患。

调心也是话疗的形式,和心理咨询的主要区别在于所秉承的理论基础不一样。中医调心用的是中医道家的认知,价值观,身心合一的养生理论作为调心的理论基础,以大夫本人在修心养性方面的修为和人生阅历大背景为沟通基础,调心的方向是调和人的身心意关系,使其三者和谐顺应,就不容易出现健康问题,及时出现健康问题也比较容易恢复。其实无论什么理论基础,对患者有帮助,有疗效,就行。


文馨老师从情志角度谈如何安安稳稳过秋天


Q:

非科班的人改学中医,

有什么感想分享

我觉得跨界学习,是我们非科班出身的优势,因为当医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生阅历和对人性的深入了解。而且非科班出身改学中医,那都是真爱啊,学以致用的转化率可以很高。

我之前的工作性质,阅历相对比较丰富,大小场面也经历比较多,我个人觉得对人对世界的认识都能比较深刻。这些对于半路学医的人来说是财富了,对人性,对社会运行了解比较多,而且心性也训练得比较稳定强大,肯定更加有助于学医和当一名小大夫。

-- END --





北京厚朴中医
介绍厚朴中医课程、医疗服务、健康管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