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产品,之所以能成为商品,本质上,是围绕需求的解决。反之亦然,一个商品所瞄准的需求点,也就决定这个产品本身的价值。这个模型,来自东京理工大学的狩野纪昭教授。是一个分析用户对产品满意度,识别用户对新功能的接受度,以此对产品功能进行分级,对产品进行设计及优化迭代的工具模型。如果你从事过产品经理的相关行业、或者在商学院学过产品营销类的课程,应该对这个模型并不陌生。这篇文章,就是用这个模型来分析,今天行业越来越卷、产品卖不出去、职场失业危机,背后的一个真正原因、共性真相。以及,作为个体商业、作为打工人,如何反向使用这个模型,用两个策略,实现破局。首先,我用五分钟的时间,来介绍一下这个模型的方法论和应用。如果你之前没听过这个模型,这段内容,应该会对你很有价值。在KANO模型中,根据不同类型的需求与用户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可将影响用户满意度的因素分为五类:必备属性、期望属性、魅力属性、无差异属性、反向型属性。每个属性,都是一个指标,对应用户满意度的提高和降低。为了方便理解,每个属性,我都用「点外卖」这个相对简单的产品,来举个例子,进行说明。
必备属性,是在用户心中,默认一个产品必须要拥有的功能。有这个属性,是理所当然的,并不会让满意度上升。但如果没有的话,满意度就会大幅降低。比如:点个外卖,你需要它准时准点送到、到了之后餐没有凉、包装干净、味道不难吃,这就是必备属性。
2、期望属性:对应「梦想场景」的需求
这个属性,对应的是用户最大的期望,也是最体现一个产品/企业/IP,最核心的竞争力。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要买你这个产品之前,他心中的梦想场景,他最期望获得的结果是什么。比如:你点了一份猪排饭,希望它和刚炸出来一样酥脆干爽、肉质厚实、一口咬下去美味的酱汁微微溢出...简单来说,你心中的好吃,就是对这份外卖的“期望”。如果产品能满足这个期望,用户的满意度就会大幅提升。如果不能满足,则会大幅降低。3、魅力属性:对应「未知惊喜」的需求
所谓的魅力,指的是不在用户原有预期之内、出乎意料的惊喜。用户对这个东西本身是没有期待的,但他的内心却非常喜欢,而且不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比如:你点的外卖,取餐后发现还免费附送了一瓶可乐,或者外卖附赠的银餐具特别好看、可以复用,这就属于意料之外的惊喜。因此,哪怕产品没有这个属性,用户也不会因此而失望。反之,如果你提供了,用户的满意度就会有非常大的提升。做到这个属性的企业,可能就会在短期内领先同行。无差异属性,指的是用户根本不在意的属性。为什么不在意?因为用户感知不到它,它对用户的体验,没有任何影响。比如:你点了一份沙拉,老板专门给你发了条信息,说沙拉里的苹果,都是从第7年丰果期的果树上摘的,然后都用雪山上的山泉水洗过。这个事情有价值吗?有,但除非你买这个东西,是用来送礼,给自己增加谈资。否则,你完全不会因此觉得满意,反而会认为卖东西的人很矫情。因此,无论产品是否提供这个需求,用户的满意度其实都不会改变。但有趣的是,一个IP、一个企业,却经常喜欢描述这个属性。这就是典型的没有用户思维、典型的自嗨。最后一个属性很有意思,就是明明商家花了大价值、开了半天的头脑风暴会,去设计了这样一个功能/服务。但用户却反而因为这个点,不买单,觉得你的产品是垃圾。比如:你点了份炒面,老板觉得这个东西,必须得加辣椒才好吃(因为他自己喜欢吃辣),就自主给你加了辣椒。结果你根本不能吃辣的,甚至吃了就胃疼。这个时候你可能会反手一个投诉,因为这个东西你已经没法吃了。因此这个属性对应的满意度变化是:你不提供这个属性,没啥关系。但只要你提供了,用户的满意度就会立刻下降。所以对做产品的人而言、包括对个体商业的IP而言,想用好KANO模型,就是记住一句话:「保证」必备属性、「放大」期望属性、「挖掘」魅力属性、「弱化」无差异属性、「剔除」反向属性。如果从方法论的标准,讲到这里就可以了。可以帮助我们去设计新产品、优化老产品。但是,这不是一篇营销公式的文章,我想说的,也不是这个模型的应用策略。而是想用这个模型,来分析一下,今天这个内卷的世界。KANO分析:世界变卷的原因,来自产业链位置的上移为什么今天的社会和市场,行业越来越卷?产品陷入低价竞争、卖不出去?包括职场危机,为什么那么多优秀的人被辞退?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因为用户消费需求的下降,加之市场竞争的激烈。让各个领域的企业、商家、商业IP们,都不约而同地,开始做同一件事情。就是:不健康地调整了这五个属性,在链条上本来的位置。- 期望属性:学到的这个内容,可以用到自己的行业,让自己赚大钱。
- 魅力属性:除了上课学知识之外,老师还额外附赠了一个大福利。比如一个高手社群圈层、一次团体咨询体验等。
- 无差异属性:老师这次来上课有多辛苦,转了多少次飞机,用户对此没有感觉。
- 反向属性:在线下课程上,老师突然卖起了价格更高的课程,客户的满意度就降低。
以上这些,是正常情况的属性标准。那这个行业,是怎么卷起来的?就是:越来越多的人,把用户的「期望属性」,做成了「必备属性」。把「魅力属性」,做成了「期望属性」。甚至把「反向属性」,在前期就做了心智植入,让它也变成了一种期望。买一个A,直接就送你BCDEF,然后其他人也这么干。慢慢地,这个就变成了行业标准、变成了起跑线,你做不到,产品就卖不出去。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一个去足疗店的男客户。他本来的基本需求,就是捏个脚、期望属性、是捏的舒服,魅力属性、是技师长得还挺好看。但今天,很多足疗店把年轻、美女,全部做成了基本属性。然后期望属性,是你懂我懂大家懂的一些东西。魅力属性,变成了花里胡哨的服饰、变成了Cosplay。今天的职场危机,其实也是一样。举例来说,当企业想要招一个策划岗的员工,本身的需求,应该是什么样的?- 期望属性:员工的方案写的很好,能帮企业谈下大单子、卖好产品。
- 魅力属性:除了写PPT之外,员工还会做海报、还会剪视频。
- 无差异属性:员工是男的还是女的,对策划这个非体力岗而言,本质上来说,和老板没有关系。
- 反向属性:员工自己有个视频号,经常吐槽社会不公,领导就觉得有点风险,不太喜欢。
那为什么今天会出现职场危机呢?也是因为,曾经的高能力和惊喜,变成了今天的起跑线。首先,企业老板/领导们,把对员工的「期望属性」、甚至「魅力属性」,全部做成了「必备属性」的要求。你不能在进公司三个月就赚到钱、你不是什么都能干的复合型人才,你就找不到工作。因为你一个月薪8000的人不干,也会来一个之前月薪20000的人,他说老板、我都会、我可以干。你是女的,还没结婚,那就有可能生孩子,我就不要。你家里有钱,那就没有狼性、铁定不会好好上班,我不要。这些本来跟企业毫无关联的属性,也不健康地、变成了今天招人的考量标准。守,是把自己的「期望属性」无限聚焦。不做大而全,而是切赛道,识别出自己最能满足的,是哪类细分客户的什么期望,然后让他们复购、转介绍。攻,是精准攻击对手的「无差异属性」。用这一点,反向给自己,做差异化。请注意:这个对手,不一定是真实的竞品公司,也可以是一个“假想敌”。这两句话,先不延展。但你可以从自己的定位,仔细地思考一下。会发现,不管是商家卖货、IP卖服务、还是打工人找工作,从底层逻辑来说,全都适用。目前从卖服务的角度,这两种打法,我们都在使用,而且非常有效。欢迎点个关注,之后有机会,专门写一篇这个内容,来分享一下打法。感谢您阅读我的文章。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为您带来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如果您有所收获,欢迎分享给您身边其他有需要的小伙伴。点个在看、发个朋友圈,一起学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