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网络空间军事化:北约的经验与启示
本文为「美国网络空间军事化及智能化」系列的第三篇文章。本文讨论了北约(NATO)将网络空间作为军事领域运作的进程,并探讨了应对现代战争中网络威胁的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了军事作战的重要领域,北约也采取了诸多行动来加强其网络作战能力。为了保证联盟的网络安全,北约必须克服各成员国网络防御能力的差异,建立起有效的防御机制。文章重点分析了北约如何通过建立网络防御体系、规划网络空间行动、以及利用各成员国的不同技术能力来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威胁。
作者简介:莉莲·阿布隆(Lillian Ablon)从事于技术和政策分析研究,研究课题涉及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操作、新兴技术、竞争情报和情报收集中的人为因素以及数字排放。她曾获得DEFCON21黑色奖章,并拥有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数学学位。
网络威胁的全球性和复杂性
网络威胁与传统的军事威胁截然不同:它不仅来源于国家行为体,还包括非国家行为体如恐怖组织、黑客组织等。
网络攻击的形式和目标日趋多样,既可能是大规模的破坏性攻击,也可能是长期的情报窃取活动。比如,“WannaCry”勒索病毒在2017年迅速传播,影响了全球150多个国家的医疗、交通、政府等关键基础设施。而另一种隐蔽而持久的威胁形式则是“高级持续性威胁”(APT),如2016年对美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的黑客攻击——这类攻击通过精心策划的社会工程手段进行渗透,窃取敏感数据以实现政治目的。
网络空间的全球性特点进一步增加了北约的防御难度。由于网络攻击不受物理边界限制,它们可以从任何地方发起,目标也可以是任何国家的关键系统。攻击者通过复杂的技术手段隐匿身份和位置,使得追踪和反制行动变得更加困难。这种“无形”的威胁迫使北约不仅要提升自身防御能力,还必须与全球伙伴进行更紧密的合作、分享情报和防御策略,以应对来自不同来源的多重威胁。
1
具体威胁形态及其影响
1)关键基础设施攻击:2015年乌克兰电网遭遇网络攻击,导致大规模断电事件。这类攻击旨在破坏社会运作,威胁国家安全。
2)信息战与舆论操控:通过操控社交媒体、传播虚假信息以影响公众舆论和政治决策。这种手段在2016年美国大选和2020年英国脱欧公投中被广泛应用,意在破坏民主制度的稳定性。
3)供应链攻击:“SolarWinds”事件中,攻击者通过感染企业软件更新包,入侵数百家企业和政府机构的网络,危及全球网络安全生态系统。
2
技术与威胁的快速演进
网络攻击的技术手段和策略也在迅速演进。随着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和5G技术的发展,网络空间的威胁场景变得更加不可预测。传统的防御策略难以应对这些新兴技术带来的挑战。比如,量子计算可能会使当前的加密技术失效,从而让攻击者轻易破解敏感信息。
此外,攻击者越来越多地利用人工智能来提升攻击效率和隐蔽性,如自动化漏洞扫描、智能化社会工程攻击等。这些技术手段的融合,使网络攻击变得更加精准和高效,也大大增加了防御方的应对难度。
北约的网络防御战略
北约早在2016年就正式将网络空间认定为军事作战领域之一,与陆、海、空和太空作战域并列。这一战略决策标志着北约在应对新兴安全威胁上的一次重要转型:它不仅体现了联盟对网络空间日益增长的军事重要性的认知,更明确了在这一非传统战场上进行全方位防御和主动防御的必要性。
1
从被动防御到主动防御
最初,北约的网络防御策略更多地集中在“被动防御”上,即通过加固网络系统、强化网络安全基础设施来抵御潜在的网络攻击。然而,随着威胁形势的快速变化,这种策略已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网络空间的动态性和攻击方式的多样化要求北约在防御策略上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这种“主动防御”不仅包括快速识别和应对威胁,还涉及在遭受攻击时进行有效反制,以削弱敌方的攻击能力。
例如,北约近年来加强了对“网络反击能力”的建设,旨在确保在遭遇大规模网络攻击时,不仅能够防御,还能够对攻击源进行有效打击。这种策略的实施有赖于北约成员国之间的深度合作,尤其是在共享网络攻击情报、联合行动和资源整合方面。
2
网络空间作战中心的设立
为了有效协调联盟内部的网络行动,北约于2018年在比利时的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SHAPE)设立了网络空间作战中心(CyOC)。该中心不仅是北约网络作战的指挥枢纽,还承担着对成员国网络防御能力进行评估和优化的职责。CyOC通过常态化的演习和训练,模拟各种潜在的网络攻击场景,帮助各成员国提升在复杂网络环境下的应对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网络空间作战中心还致力于打造“集体防御”的能力,即一旦某个成员国遭受攻击,其他成员国能够迅速提供支援和反应。这一机制的建立有效提升了北约在网络空间中的应急响应能力和整体防御水平。
3
网络演习与“肌肉记忆”的培养
为了提升各成员国在网络空间中的作战能力,北约通过频繁的网络演习和模拟训练来强化“肌肉记忆”。这些演习不仅涵盖了如何防御大规模网络攻击,还模拟了遭遇攻击时如何通过网络反制措施保护关键资产和基础设施。例如,2018年“TRIDENT JUNCTURE”军演,动员了超过5万名士兵和海、陆、空、太空、网络领域的力量,涵盖了从战术到战略层面的全方位演练。这种“大规模、全领域”的演习不仅增强了成员国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还帮助联盟在面对复杂网络威胁时具备快速反应的能力。
网络空间运作的复杂性
为了能够在网络空间这一具有极强技术性的非地理领域有效合作,北约必须解决多项挑战。其一,各成员国间技术与资源不平等造成的网络防御能力参差不齐,使得北约在协调各国防御能力时面临困难。其二,许多国家考虑到网络作战的高度机密性,并不愿意公开其网络能力与部署,进一步增加了北约在这一领域的协作难度。
北约的网络防御不仅需要技术上的提升,还需要在战略层面进行规划。例如,北约必须定义其网络空间的职能,明确各成员国在网络作战中的责任和分工。同时,北约还需要加强其网络态势感知能力,确保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威胁。这一能力不仅包括对北约自身网络运行状态的了解,还包括对潜在对手行动的监控。如此,通过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北约可以实现在敌方发起攻击前采取防御措施,减少潜在的损失。
信息共享与合作的重要性
鉴于网络威胁往往具有跨国属性,信息共享对于北约的网络防御至关重要。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各国的网络能力和机密性差异较大,信息共享的条件与环境复杂。为解决这一问题,北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各国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其通过与其成员国以及外部合作伙伴(如欧盟)的合作,制定了信息共享协议,确保网络攻击情报能够在成员国间迅速传播。
北约通过“国家计算机应急响应小组”(CERT)与成员国的应急响应小组进行合作。其以特定的信息共享平台为基础,帮助各国实现在遭遇网络攻击时的快速响应。
北约还与私营部门建立了合作关系,以期借助企业的技术力量来提升防御能力。
网络预警机制的建立
网络预警机制(Indications and Warning, I&W)是北约网络防御战略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提前识别和分析潜在威胁,为决策者争取时间,采取预防或减缓措施,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网络攻击带来的风险。由于网络威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建立一个有效的预警机制需要涵盖从情报收集到行动部署的多个步骤,并在每个环节中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1
预警机制的核心目标
网络预警机制的首要目标是提供提前预警,使北约能够在网络攻击发生前及时感知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这包括:
早期监测:通过多种数据来源及时识别可能的威胁活动和异常行为。
风险评估:对收集到的威胁信息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和潜在风险。
快速反应:在确认威胁后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有效防御措施。
2
网络预警机制的建立流程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北约制定了一套系统化的预警机制建立流程,涵盖情报收集、数据分析、威胁识别、行动部署等多个环节。具体流程如下:
1)情报收集与数据整合
北约从多种渠道收集网络威胁情报,包括成员国的情报机构、私营企业提供的威胁情报数据、技术监控工具的检测数据等。为确保情报的广泛性和准确性,北约采用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情报整合机制:
多源情报融合:整合来自不同国家、机构和私营部门的情报数据,涵盖技术监控(如流量分析、恶意软件检测)、地缘政治事件(如军事行动、选举等)和公开情报(如社交媒体分析)。
情报共享平台:建立跨国界的情报共享平台,确保成员国之间能够快速交换重要的威胁信息,实现“集体情报感知”。
2)威胁情报分析与识别
将收集到的情报数据进行分析,识别潜在的威胁行为和异常活动。北约在此环节中采用了多种先进的分析技术,包括:
模式识别和行为分析: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分析网络流量和用户行为,发现异常模式或恶意活动的早期迹象。
威胁情报比对:将收集到的情报与历史数据和已知威胁模式进行比对,识别可能存在的新型或变种攻击手段。
战略和技术情报结合:整合技术情报(如网络活动指标)与战略情报(如政治动荡、军事活动等),全面评估威胁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
3)风险评估与预警发布
在识别出潜在威胁后,北约将对威胁的严重程度和潜在影响进行风险评估。评估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威胁等级划分:根据威胁的性质、目标、潜在影响等因素,将威胁划分为不同等级(如低、中、高风险)。
影响评估:评估若威胁实现可能对北约关键基础设施、军事行动和成员国安全带来的具体影响。
预警发布:根据评估结果,向相关成员国和指挥机构发布预警信息,并提供防御措施和行动计划相关的建议。
4)防御措施的部署与应急响应
在发布预警后,北约将迅速部署防御措施,确保将威胁可能造成的损害降至最低。具体步骤包括:
部署技术防御手段:如升级网络防火墙、隔离受感染系统、强化关键节点的访问控制等。
启动应急响应小组:根据威胁等级,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小组,包括技术专家、网络情报分析员和指挥官,协调各成员国的联合防御行动。
实时监控与动态调整:在防御措施实施期间,持续监控威胁状况,并根据实时情报动态调整应对策略,确保防御措施的有效性。
5)演习与机制验证
为了确保预警机制的有效性,北约定期组织大规模网络演习,对预警流程和应急响应机制进行检验和优化。这些演习不仅帮助各成员国熟悉预警机制的运作流程,还通过模拟真实攻击场景检验防御策略的实际效果。
模拟实战场景:设计复杂的攻击情景,包括多阶段攻击、跨域攻击和高级持续性威胁(APT),测试预警机制的反应速度和精准度。
多国协同演练:在演习中模拟多国间的协同防御和信息共享,确保在实际攻击发生时,各成员国能够高效配合、快速反应。
6)机制评估与持续改进
每次演习结束后,北约都会对预警机制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找出薄弱环节并制定改进方案:
效果评估与反馈:通过对演习中各个环节的表现进行评估,确定预警机制的强项和不足。
调整与优化: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情报收集策略、分析方法和防御措施,确保预警机制能够应对不断演变的网络威胁。
而在具体实施方面,北约在网络预警框架方面的发展与建设仍需一定时间。首先,北约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和协议,确保成员国能够按照相同的规则收集和共享情报。其次,北约需要通过演习和培训来验证这一预警机制的有效性,并不断改进。
网络空间未来的展望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威胁的复杂化,北约在网络空间中的角色将进一步加强。未来的网络防御战略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兴技术的挑战: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和5G等技术的发展将带来新的威胁,北约需提前布局量子安全和智能化防御策略。
防御能力提升:通过自动化、实时态势感知和模块化能力整合,北约将全面提升其防御体系,确保面对复杂威胁时的快速反应和有效应对。
深化国际合作:北约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组织、非北约国家及私营部门的合作,推动跨国情报共享和联合防御行动,以构建全球网络防御生态系统。
未来战争形态的变革:未来网络战争可能与物联网、无人机和智能城市基础设施深度结合,北约需要为此制定应对策略,保持在新型作战形态中的技术优势。
战略前瞻与规划:北约将加大网络安全研发投资,培养网络人才,并根据全球安全形势和技术发展动态调整战略规划,确保在未来网络战中保持领先地位。
通过这些举措,北约将不断强化其在网络空间的战略优势,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网络挑战做好准备。
结语
总的来说,北约在将网络空间作为一个作战领域的过程中,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通过建立有效的防御体系、加强成员国间的合作、以及完善网络预警机制,北约正在为未来的网络战做好准备。然而,这一过程仍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持续的投资,以确保其能在面对未来网络威胁时保持领先态势。
编译|陈沛羽
校对 | 陆逸沛
排版|吕迅
审核|智库编审委员会
2024 WPET
公众号|世政经科技论坛
小红书|世界政经科技论坛
网站|wpet.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