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询问:堆友们,你们知道葫芦娃吗?
不知道现在小朋友都追什么动画,在堆堆的前半部“童年史”中,葫芦娃是周边所有人的偶像。电视上看葫芦娃,绘本故事书上读葫芦娃,和他人争论的话题是葫芦娃厉害还是奥特曼厉害,对葫芦娃的回忆太投入,以至于这段极端暴露年龄的文字写出来都毫无察觉...
葫芦娃七兄弟的技能大家耳熟能详,大娃力大无穷,二娃千里眼顺风耳,三娃金刚不坏,四娃吸火吐火,五娃吸水吐水,六娃隐身,七娃手持宝葫芦能收万物。这些个本事哪个不是一等一的厉害,20年前堆堆就眼馋不已,几度幻想也能练个一招半式的,降妖除魔,匡扶正义。只是,现实是距离童话很遥远的世界,对传说中“法力”的追求随年龄增长一瓣瓣地凋谢。但这段心路历程,每每回忆不由莞尔一笑。
在三星堆,有一件文物很特别,它好像也在追求法力,让堆堆觉得自己和古蜀三星堆人原来那么的接近,看到它两眼满噙星星点点的亲切。谁呢?那就是同样拥有千里眼顺风耳——和二娃一样本事的——青铜纵目面具。
青铜纵目面具
宽138cm,高66cm
下颌部位取方造型,倒八字形刀眉,眉尖上挑,双眼斜长,眼球极度夸张,呈圆柱状向前纵凸伸出达16cm。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耳尖部呈桃尖状。鹰钩鼻,鼻翼呈旋涡状向上内卷。口阔而深,口缝深长上扬,似微露舌尖,作神秘微笑状。额部正中有一方孔,可能原补铸有精美的额饰。据此可以想象,它原来的整体形象应当更为精绝雄奇。
超现实的造型使得这尊造像仿佛透露出神秘静穆、威严正大之气,仿佛威凌八方,给人以强烈威慑感。仔细审视,那线条优美流畅的轮廓,略带尖圆的杏形立眼,微露舌尖的阔口和隆起的鼻梁,又给人以温和善良之感。这些奇特而复杂的表情,仿佛要让人们感觉神的存在,让人尊敬它,崇拜它;同时又使人感到它是驱逐邪恶、保护善良的护佑神。
它到底是谁?目前普遍认为这尊造像表现的是蜀族始祖蚕丛。没错,就是李白《蜀道难》“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中的“蚕丛”。传说中蚕丛是古蜀第一代开国君王。
最早记录这件事的是汉代扬雄的《蜀王本纪》,“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丛、柏濩、鱼凫、蒲泽、开明。是时人萌,椎髻左衽,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从开明已上到蚕丛,积三万四千岁。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灌,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去。鱼凫田于湔山,得仙。今庙祀之于湔。时蜀民稀少。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止,有朱提氏女子,名曰利,从江源他井中出,为杜宇妻。宇自立为王,号曰望帝。”(《汉魏遗书钞-扬雄蜀王本纪》,1961年中华书局影印本)蒲泽即杜宇,也叫望帝。
华阳国志十二卷 (东晋)常璩撰 清嘉庆十九年题襟馆刻本
也就是说,“目纵”的画像特点,锁定了蚕丛,也侧面解了一个千古疑惑——“纵目”到底是一种啥样子的异相。1986年青铜纵目面具出土之前都靠猜,好了,现在晓得喽。
青铜纵目面具整体硕大,凸出的眼睛,长长的耳朵,论造型奇特和体量庞大,在目前出土的面具中无出其右者,考虑到蚕丛在古蜀传说中的不凡地位,因此纵目面具就是蚕丛造像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想必各位心思缜密的“侦探们”已经发现了,此事还另有蹊跷!
《华阳国志》中说的“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是说蚕丛是周失纲纪后称王,那至少也是东周乃至之后的人,而据最新的考古研究表明,三星堆遗址埋藏坑器物掩埋的时间大致相当,发生在商末周初,显然两个时间有出入。《蜀王本纪》中所记载的“从开明已上到蚕丛,积三万四千岁...(三王)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去”都近似于神话了,更无法对青铜纵目面具就是蚕丛做出定论。
对它身份的猜测,目前还有几种意见:或认为它应是兽面具;或认为面具左右伸展的大耳是杜鹃鸟的翅膀,其形象应是古史传说中死后魂魄化为杜鹃鸟的第四代蜀王杜宇;或认为它是太阳神的形象等等。
堆堆更倾向于认为,青铜纵目面具既非单纯的人面像,也非纯粹的兽面具,而是一种人神同形、人神合一的意象造型。巨大的体量、夸张的“千里眼”和“顺风耳”都为强化其神性,它应是古蜀人的祖先神造像。
时光轰轰烈烈经过,继而被吹散。
当年,青铜纵目面具背后代表的物象,地位崇高。它所承载的信仰,越过生命长度,牵系万千。古蜀的故事后来变成了神话,连李白和李商隐都听过,写下“尔来四万八千岁”、“望帝春心托杜鹃”。再后来,我们顺着流传千载的诗篇,触摸到古蜀的烈烈雄风。
今天,当我们站在“浅笑”着的纵目面具前,仿佛能听到古蜀人的脚步声,能看到三星堆民众家园的沧桑巨变,能感受到他们的心跳与祈祷。那是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神灵的信仰。这种情感,如同一股古老而强大的力量,穿越千年的岁月,直达心灵。
本次在秘鲁印加博物馆展览的“太阳之光:古蜀与印加文明互鉴展”,青铜纵目面具复制品作为古蜀文明的代表与印加文明大型厄普壶并置陈列
三星堆古蜀人当年渴望的“千里眼、顺风耳”,在今天看来已算不上什么大神通,通过先进科技,我们早将它们一一实现。青铜纵目面具留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历史价值。它似乎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文化如何发展,那些关于生命的本质,关于人性的深度,关于世界的奥秘,始终是我们探索的永恒主题。
编辑丨铁牛
校对丨十七、无谋、语婷、之恩、敢敢
审核丨嘉嘉、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