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丨蔡秋彤:三星堆遗址祭祀坑考古发掘中丝绸的发现及其意义

文化   2024-11-04 18:06   四川  

讲座回顾


10月26日下午,“三星堆青年讲座”系列学术讲座第一讲在三星堆博物馆负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文物保管部馆员蔡秋彤以《三星堆遗址祭祀坑考古发掘中丝绸的发现及其意义》为题汇报现阶段研究成果,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三星堆研究院学术院长孙华主持。


在三星堆新一轮“祭祀坑”考古发掘中,除了出土大量精美文物,还通过微痕分析等科技手段,发现了丝绸痕迹或残留物,这无疑是最激动人心的新发现之一,具有重要意义。讲座以丝绸是如何发现的为起点,介绍了目前所见丝绸残留物概况及初步研究成果,总结三星堆丝绸呈现特点并阐明其蕴含的考古学意义。


一、丝绸残留物发现背景。2019年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的新一轮考古发掘启动以来,借助考古大棚、发掘舱和集成平台等高科技装备,更科学、更精细、更全面地提取坑内的历史信息,现场应急保护平台也成功实现了边发掘边保护,为发现丝绸残留提供条件。特别是分材质、分类别制定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预案,其中一项就是针对纺织品的专项保护预案。

二、祭祀坑发现丝绸的必然性。从三星堆已出土铜人像的服饰、史料记载、考古出土纺织相关文物三个方面解读,介绍了从形貌、结构和成分等三个层面如何发现丝绸。目前,在三至八号祭祀坑出土的五十余件器物表面发现了多处丝绸残留物,且呈现泥化、炭化、矿化等不同保存状态。讲座展示了丝绸残留物的显微照片,着重介绍了龟背状网格形器表面发现的丝绸,以及器物的精细化清理工作。

三、丝绸种类辨识等研究进展。经中国丝绸博物馆周旸研究员分析,三星堆的丝绸目前可辨识的有绢、绮和编织物。根据已得到的织物组织形态,复原了其中几种在展厅中向公众展示。除此之外,也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红外光谱、显微CT等现代科学分析仪器对残留物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丝绸残留。

三星堆丝绸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古蜀时期丝绸考古出土的空白,也为三星堆祭祀形态的研究提供新的证据。推测丝绸与青铜器、玉器、象牙的功用具有一致性,都是祭祀物中的一类,具有同等重要的祭祀价值,是三星堆祭祀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共同构建了三星堆的祭祀价值体系。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中,与会者提出多个问题,涉及丝绸残留物的分布特点、复原工作等,蔡秋彤馆员给出了详细解答。观众在与孙华教授交流的过程中,更扩展到三星堆文化与其他地区文化的联系等内容,延伸了本场讲座的知识范围。


在三星堆博物馆 27 周年馆庆日,三星堆承志启新,开启青年讲座系列,首场讲座开创学术分享的“新课堂”之后我馆还会不断推出内容丰富的讲座,及时向观众传播三星堆考古和文物保护研究成果,增强与观众互动和交流,提升观展的广度与深度。




文字丨文物保管部

编辑丨铁牛

校对丨十七、无谋、语婷、之恩、敢敢

审核丨嘉嘉、梓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