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教育家精神•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 刘景华:《欧洲农村城镇化进程及其借鉴意义》

文摘   2024-10-12 17:23   天津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这一重要论断,指明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路径。近年来,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广大教师躬耕不辍、善作善成,自觉将党的创新理论引领贯穿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构,不断增强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主性、原创性、系统性和传播性,不断增强学校咨政建言及社会服务能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广大教师潜心治学,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学校开设“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专栏,陆续刊发我校教师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上的重大进展情况。今天刊发的是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获奖成果《欧洲农村城镇化进程及其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刘景华,欧洲文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会长,中国世界中世纪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社科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欧洲城市史、英国史、世界文明史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社科项目4项。出版学术著作《城市转型与英国的勃兴》《西欧中世纪城市新论》《欧洲文明进程·城市与城市化卷》《欧洲农村城镇化进程及其借鉴意义》《人类六千年》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光明日报》《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等发表论文近200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次;获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1次、二等奖3次等。

成果简介:

欧洲是世界上率先实现城市化的地区,也曾经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需要对传统农村进行改造,因此其农村城镇化的经验及教训,对当代中国有一定启发意义。成果从多个维度考察欧洲农村城镇化进程,分析其特征,并从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选取四个样本进行考察和对比研究,探讨欧洲农村城镇化道路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并对其教训做了深度反思。
《欧洲农村城镇化进程及其借鉴意义》的研究体现了很强的前沿性和创新性,可概括为六个“首次”。首次对欧洲农村城镇化历程进行宏观梳理和阶段划分;首次对欧洲各主要国家的农村城镇化进程进行纵向考察和横向比较;首次系统性深入剖析欧洲农村城镇化的诸多有益做法;首次在宏观上探索欧洲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总体特征和长期性,揭示欧洲农村城镇化的“就地”特征;首次总结欧洲农村城镇化经验对我国的可借鉴性,强调时间、路径、空间布局等三个方面的平衡;首次直面我国实际,阐述“农村城镇化”内涵,认为农村城镇化还应包括农村生活城市化;城镇化不应只是提高经济 GDP 的手段,更应成为社会发展目标;城市化重点应放在农村。成果将历史研究与现实状况相结合,理论阐释与实证材料及实地考察相结合,观点原创性强,支撑材料厚实。
本成果为教育部社科重大攻关项目的最终成果,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部分内容作为论文先期发表于学术报刊达30余篇,并被广泛引用、下载、转载、摘编、报道和评论。

来源:社会科学处

转自:天津师范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

天津师范大学党委教工部教发中心
天津师范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官方媒体公众平台,致力于全校教师思政引领、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职业发展等相关工作信息分享与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