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 秦龙:《从马克思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逻辑与实践图景》

文摘   2024-09-14 17:23   天津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这一重要论断,指明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路径。近年来,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广大教师躬耕不辍、善作善成,自觉将党的创新理论引领贯穿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构,不断增强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主性、原创性、系统性和传播性,不断增强学校咨政建言及社会服务能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广大教师潜心治学,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学校开设“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专栏,陆续刊发我校教师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上的重大进展情况。今天刊发的是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获奖成果《从马克思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逻辑与实践图景》。

作者简介

秦龙,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入选国家重大人才支持计划青年学者、国家重大人才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理论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多项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持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等科研课题20余项。出版《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研究》等著作6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发表论文100余篇,被《新华文摘》等转载或转摘20余篇。主要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及其他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科研奖励。

成果简介:

成果挖掘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文本的问题意识、理论动力,沿着马克思现实的人的自由解放的逻辑主线,跟踪考察共同体变迁的逻辑样态,深入人类生存生产生活实践揭示共同体的深层逻辑,使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得到整体再现。成果深度链接马克思共同体理论形态、存在样态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理论与时代逻辑,论证马克思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问题意识、主要理论进阶和共同价值关切。成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的守正创新,是中国特色共同体话语体系的积极构建。共同体是中西方文明对话的重要共性话语概念、共同价值理念和共有未来愿景,从马克思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推广更证明了这一共在的文明基础。成果是作者20余年聚焦“马克思共同体理论及其当代创新发展”研究的标志性、先导性、前沿性成果。围绕成果形成的系列学术论文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权威期刊,被《新华文摘》等全文转载或转摘,获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12辑刊登题为《从马克思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经典到当代的理论奠基与实践拓新——访秦龙教授》专访,《天津日报》读书栏目以《演绎思想张力·推进现实关切》为题专篇推介。成果有利于拓展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研究的学理视域,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新形态的体系构建,展现了作者深耕“共同体问题域”相关研究的稳定影响力。

来源:社会科学处

转自:天津师范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

天津师范大学党委教工部教发中心
天津师范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官方媒体公众平台,致力于全校教师思政引领、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职业发展等相关工作信息分享与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