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言博士荷兰讲座——18世纪的广彩瓷器

文化   2024-08-11 20:08   天津  

▲ 金立言老师的欧洲之旅,by 陈婕

1 两庆书屋主人金立言博士于荷兰主讲18世纪广彩瓷器


金立言博士荷兰讲座——18世纪的广彩瓷器

《》《》


   7月25日,在位于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的的蔚来汽车用户体验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特聘研究员、景德镇市东方古陶瓷研究会常务理事金立言博士,携手茶集阿姆斯特丹,以 “18世纪的广彩瓷器”为主题,为参加活动的博物馆从业人员、诸位藏家及瓷器爱好者梳理了早期广彩瓷器的发展与特点。


▲图2 本次讲座现场  阿姆斯特丹


   2005年,金老师于日本庆应大学博士毕业,此时中国经济开始起飞,金老师回国就职香港佳士得拍卖瓷器部专家。 自2007年至2014年,他任职中国嘉德拍卖陶瓷部高级业务经理,通过拍卖,促进海外中国艺术品回流神州。近年来,广彩瓷器成为业内热点话题,也是金老师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此次讲座,金老师便为我们梳理了早期广彩瓷的发展脉络及艺术特征。

   金老师向现场听众补充介绍了清代彩瓷的4种分类:五彩粉彩瓷胎珐琅彩广彩。从康熙五彩到雍正粉彩的创新,是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中国彩瓷的重要变化。和五彩较为独立、单一的色彩表现相比,粉彩使用了从西欧引进的“玻璃白”颜料,瓷画颜色更为交融多样,绘画层次丰富。广彩瓷意为“广州织金彩瓷”,康熙二十三年(1684)解除海禁后,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促进了瓷器烧造的创新与提高。至康、雍之交,广州地区从景德镇购买烧造好的白瓷胎,于本地加彩二次烧造,产品远销海外。


▲图3 清雍正二年(1724年) 唐金堂绘广彩“博弈图”瓶一对  荷兰国立博物馆藏


   就在本次讲座举办地阿姆斯特丹,荷兰国立博物馆藏有一对广彩瓷瓶,瓶身绘有仕女对弈图,人物生动,色彩表现细腻,室内陈设错落有致。最为难得的是,此对瓶于留白处落款“甲辰花朝写于岭南珠江精舍”,并画有“唐金堂”印章。此对瓶精巧细腻,一改大众对广彩瓷器花哨繁杂,多加金装饰,器无留白的刻板印象。

   广彩瓷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面貌。荷兰国立博物馆收藏的这一对小尊,带有鲜明的18世纪早期广彩的艺术特征。此纪年瓷器因指出了加彩的时间、地点及工匠,被视为这一时期广彩瓷的标准器, 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由于瓶身年款并非绝对纪年,此对瓶的确切烧造时间在一开始未有定论。在中国传统纪年里,甲辰年在每一个甲子(60年)会循环一次,瓶身的“甲辰”年,则有雍正二年(1724年)和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两种可能。幸运的是,深圳博物馆的郭学雷研究员在清宫造办处活计档中发现,乾隆六年(1741年),从广州调动三位工匠到造办处工作,其中一位就是唐金堂。因技艺精湛而受到清宫造办处垂青的工匠唐金堂,当时应该正值壮年,身处技艺巅峰。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这里的甲辰年应该是1724年。花朝,是传统农历二月的别称,年份和月份逐步清晰起来,这一对小瓶的精确加彩时间就可以被推断出来了:雍正二年(1724年)农历二月


4 清乾隆六年 造办处活计档档案中有关唐金堂的记载

图5 金立言博士与郭学雷研究员于广东铜胎画珐琅特展合影


   18世纪早期,不只“玻璃白”的出现赋予广彩丰富而细腻的色彩,从欧洲传来的色料“胭脂红”,也成为了广彩瓷画师的新宠儿。受到金属胎广珐琅的影响,广彩瓷器开始大量使用外壁胭脂红工艺。同一时期大面积使用胭脂红装饰瓷器外壁的手法并不见于景德镇,可推断为这是广彩瓷器独有的特色工艺。


图6 清雍正 外胭脂红内“冠上加冠”图广彩盘 私人收藏

▲图7 清雍正 外胭脂红内教子图广彩折沿盘  私人收藏


   从欧洲传来的不只有色料,还有在平面上表现客观物像的立体感和远近空间感的透视法。这里不能不提到一个重要的官员年希尧。年希尧见闻广博,他与传教士广泛交流,取长补短,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领域中居功甚伟。在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的帮助下,年希尧的著作《视学》第一次把透视法介绍到中国。《视学》中使用了具体的范例,阐述了透视的基本法则。这些法则不仅提高了绘制单个物体时的立体感,还通过多个物体层叠时的大小变化,描绘出了空间的远近关系。


▲图8 年希尧著《视学》


   在广彩瓷的绘画中,画师巧妙地运用帷幔,门窗,人物,房间,庭院,树木,假山等,错落有致的景致,都是透视法在广彩瓷装饰中的具体应用。瓷器上院落里正在寒暄的客人,边屋里咕噜冒泡的烧水壶,房间里的孩童,远景房间里的地砖和家具,为瓷器上的彩绘提供了一条生动的视觉动线


▲图9  广彩瓷杯绘画展开图

▲图10 清乾隆 广彩橄榄瓶一对 北京广彩瓷博物馆藏


   关于这种绘画技法,两庆书屋团队成员崔博学曾在罗马圣依纳爵教堂为大家实地讲解了来自西方的透视法对中国美术史的重要影响。


   意大利教堂中常用幻象画来延伸或者改变建筑空间。这些幻象画在文艺复兴,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极为盛行,之后也变成了艺术家安德烈·波佐的灵感。1693年,波佐将幻象画的本质透视法整理编纂成画家和建筑师的透视法》一书。这本书成为巴洛克时期的重要著作,也启发了很多艺术家,包括来到中国的郎世宁。郎世宁将这一本著作带到了清朝宫廷,之后与年希尧将这一本书改编并翻译为《视学》,将透视法带入了中国。



▲图11 清乾隆  “满大人”广彩潘趣碗 北京广彩瓷博物馆藏


   广彩瓷上的绘画不仅充满了传统文人雅意,作为外销欧洲市场的主力商品,装饰上同时充满了浓厚的东方趣味(图9):远处窃窃私语的女宾客,近景里麻将局中嬉闹推搡的邻里,呈现一幅生动的市井风貌。

   18世纪早期的广彩瓷,娴熟地运用欧洲传来的透视法,描绘出了极具中国情趣的人间百态,在清代瓷器中独树一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有趣的是今年又值甲辰,荷兰国立博物馆这一对精巧的小瓶时隔300年,亦在阿姆斯特丹与大家邂逅。金老师期待这对广彩小瓶,可以开启在场听众对于18世纪早期广彩的好奇心,引导更多的艺术爱好者关注广彩瓷器,为国内外研究者建立更多沟通学习的机会。


▲图12 讲座现场

▲图13 金立言老师与笔者合影



THE  END  



|    金立言博士编译著作    |

|    囧 艺 出 品    |

|    往 期 精 彩    |

两庆讲堂(第五讲):广彩琳琅——18世纪广彩诸相

颠覆认知的“广彩”瓷器之美

两庆讲堂(第五讲):广彩琳琅——《广彩的几个Key Words》





两庆书屋工作室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查阅更多文章。

欢迎分享、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liangqingshuwu@163.com

两庆书屋
人生短暂,艺术永恒。聊聊收藏那些趣事 ︱ 【两庆书屋】是由国内佳趣雅集学术顾问、中汉拍卖学术顾问、中贸圣佳学术顾问金立言博士带领其两庆书屋团队共同创建,旨在分享学术研究成果,推荐优质展览及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