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高三,关于怎么想,最最最重要的就是警惕短期努力的红利陷阱!
它会让你觉得,只要努力一点点,就随时可以赶上来。
关于怎么做,最最最重要的,尽可能早去构建好一个自己的学习体系。好的学习习惯,高效的听课方式,以及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完成对课本知识点的熟悉和掌握,从定义上,一些特别需要关注的出题点上。完成对常考题型的熟悉,清楚高考的高频考点及其考法到底是什么。本质上去完成会做的这一点。
「 特点 」
知识密度大、考点细、时间跨度长,大部分学校一轮复习的时间为200天。
「 老师的状态 」
大概率会以学校选择的一轮复习参考书为基础,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来讲,一个题型一个题型去复习梳理。
对大部分从高一高二开始没有怎么学,没有怎么认真听讲的同学来说应该是福音。
进入一轮复习,优先级最高的,心态的问题:
如果你想要在高三一年进步上百分,实现跳级。
大部分在高考前正常努力,基本上就只能实现一个普通跳级。
从专科考到本科,从二本考上一本,从普通一本到211,
从211到普通985,普通985到C9。
但是C9到清北,并非一个普通跳级。
正常努力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呢?
就是按部就班努力,在人性的偏误里面可以接受的努力。
比较认真地去听老师上课,比较认真地去完成作业,大多数的时间都处于一个正常努力的状态,偶尔鸡血,少部分时候会灰心——成绩的波动,努力之后发现没有成效,一些情绪上的内耗。
1.构建的学习体系
学习方法不是重要的目的,只是一种手段。
如果真想有一套系统的方法来让你逆袭,这份东西需要在试错中才能够找到。
这一年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故事, 如果你一开始就有了一个评判的机制,一开始就知道你需要的是什么,会少走很多弯路,也会更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2.不要沉浸在间歇式的努力里面
不要沉浸在“短期努力红利”里面,也许可以在中考最后几个月稍微拼一下命,考上一个还算不错的高中,也许总是可以考差了之后努力一下就爬到前面去,再聪明一点,每次月考前几天赶个夜车,假装听一下课,就能够拿到中上的成绩。
警惕“中上陷阱”,大多数人其实只要求的是一个还行的水平,只要能够让自己觉得我比大部分人都好,剩下的我要是努力一些就能够全部超过去的这种感觉。在已经在的阶层里面变成了还不错,其实真的不是什么值得满足的状态,我们活着不就是为了抬头看看嘛。
3.不要高估自己的自制力
比如说,减肥之前买一大堆薯片的行为。
明明自己话贼多,还非要坐在一个话也很多的人旁边。
明明还有一大堆作业没有写,一大堆事情没有做,还一定要说我打完这一盘,我看完这一集。
4.遇到的事情,基本上都只有两种方式去解决:
①改变自己
②改变环境(借助外力)
当你发现你能够承担改变环境代价去解决这件事的时候,毫不犹豫选改变环境。
因为大多数时候改变自己遇到的阻力会更大更多,也会更痛苦,对自己情绪消耗也会更多。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意志力,都有这样的毅力去改变自己。
人都是有好胜心虚荣心的,很多人说着丧的感觉都生死看淡,明天就要出家了,但是任何时候你很认真问他一句你想不想变好呢?
想。
5.学会延迟满足
即时满足是没有办法坚持努力下去的最大问题,解决的方案就是给未来赋予期待权重,学会画饼充饥,学会望梅止渴。
高中阶段考个985,211真的需要多高的智商吗?真的需要多好的资源条件吗?其实真不见得。成绩很受环境的影响,但是它同样也是一个可以通过自身很好改变的变量,因为门槛很低很低。
有时候就是一个念头的问题,那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坚持不下去。也很简单,我不能为了未来能够变好放弃现在,我放不下手机,我没有办法早睡早起,我现在也有很多想做的事情好像都跟学习无关,没有办法在学习里面去源源不断地获得成就感。
6.放弃一些没有用的社交
如果说没有办法很好地去处理社交关系——总是在社交里面低落、焦虑、烦躁,总是因为面临一些不确定性的时候怀疑自己,那可能最好的选择就是放弃没有必要的社交。
这个道理适用于友情,同样也适用于爱情。
7.轻松=效率低(大多数时候)
如果你发现看一篇文章很轻松,如果你感觉上一堂课很轻松,如果你感觉一天任务做完了没有身体的疲惫感,警惕轻松的感觉。
因为这种时候,大概率你付出的时间是和收获不成正比的,也就是说你已经沉浸在了假努力的感觉里面。
8.你可以不用那么着急知道你想要什么,但是你应该早点知道你害怕什么。
恐惧更多是一个人的源动力。
高中的时候到底害怕的是什么。近一点的,害怕考试考差了之后父母失望的眼神,那就是最残酷的精神刑法。远一点的,知道我自己没有什么特别,坏毛病一大堆,做事情没有什么耐心,三分钟热度,决心很少,毅力小,如果还没有办法考得好一点,大概就真成了废人一个。
依旧是一个如何去认知自己的问题。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什么?你恐惧什么?浪漫一点,想多走走多看看,想多体验多感受,想不被固定的生活方式禁锢;现实浪漫主义,就说想要自己有选择生活的权利。
想要变好的欲望,想得到更多的贪婪,想被很多人羡慕的虚荣,我们的表现欲、我们的表达欲。有时候,大大方方承认,不回避努力,也许是更好激励自己的方式。
步骤一:“学”
秘诀1:先看讲解再听课
为什么要先看讲解再听课?
与高一高二时的预习不同,这时因为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对课前掌握的要求就更高了一些。不是简单看看新课的知识点,而是找一本讲解型复习资料,自己先通过一轮复习资料从头到尾认真学一遍再去听课。
这时的你在听课时对重难点分布有了基础的认识,自然很轻松就能避免听不懂跟不上的问题。
同时,在已经完全熟悉的知识点处注意力适当放松,着重听自己还不太明白的重难点部分,听教辅资料上没有的“老师个人精华”部分,一堂课下来,你的自我感觉会更好,听课效率会更加高效。
秘诀2:晚自习看课本回顾。
同时,课本仍然是一切的基础。无论是理科生还是文科生,一轮复习时都需要熟读课本。课后晚自习的时候重看课本,回顾今日所学知识点,起到更好的巩固作用。
看课本需要达到什么效果?
▪ 数学物理化学
概念和公式熟记于心。
▪ 生物
书翻烂。
▪ 政治
合上课本可以默写出每本课本的框架和基础知识点。
▪ 历史
合上课本可以按照纵轴时间线,横轴经济政治文化梳理出古代史、近代史、世界史的大事与对应知识点。
▪ 地理
地图刻在脑子里,给你一个经纬度坐标可以说出大致的地理位置。
▪ 语文
古诗文默写不出错。
▪ 英语
3500词起码过了三遍。
步骤二:“练”
1.误区一 不刷真题
很多人可能认为一轮复习开始的时候该忘的内容已经全部忘完了,知识体系千疮百孔,刷真题只会越刷越没自信心。
但其实真题指导着近些年的出题方向,涵盖了近些年的热门考点,很多重点高中都会在高考完组织新高三进行一次仿真模拟考试,让大家对真题有一个大致了解。
每学完一个知识点,也推荐先做这方面的真题进行巩固。
2.误区二 盲目多题
全都是重点=没有重点
一轮复习时做题“贵精不贵多,在质不在量”,做题,改错,反思,总结,整理才是一整套的做题流程,做题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
3.误区三 刷偏难怪题
众所周知,得小题得基础者得天下。满分150分的数学卷子,基础题占了90分,对于高一高二基础不好的同学,这部分的分数是很好补回来拿到手的。因此有区分度的难题、怪题应该更多留到二轮三轮复习时进行。
你某一个科目的平均分是多少?怎么算?
先按你惯常模考的总分,分三个分数段
总分450以下→平均分=该科目满分×65%
总分550以下→平均分=该科目满分×75%
总分600左右→平均分=该科目满分×85%(语文不算)
在短期内能靠自己快速提分的,是分数在平均分以下又在总分30%以上的学科。
因此针对目前的掌握情况,对各科分配的时间应该有所倾斜。瓶颈期的科目少分配一点时间,完全没基础的科目,也许需要先找人专门辅导到平均分以上的水平。
步骤三:”测“
秘诀 1:选好题
由于高考真题只有几套,一轮复习时可以优先使用省市重点高中的优质模拟试题。
第四步:“回顾”
▶ 上完课回顾:问自己以下问题
上课讲了什么?
重点是什么?
我听懂了多少?
这个知识与之前学习的知识有什么联系?
▶ 刷完题回顾:
做完一套卷子,老师讲评完,回顾错题,加入错题本。
▶ 整理完错题回顾:
经常打开错题本看错题。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