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萌教授专访|婴幼儿生长减缓的早期识别和干预,助力实现健康追赶生长

学术   2024-11-12 19:37   湖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婴幼儿生长减缓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由非疾病因素或疾病因素所致,并与近远期的多种不良结局相关。生命早期是发现生长减缓并及时干预的关键窗口期。早期识别和干预生长减缓,实现适宜的追赶生长,回到原来的生长轨迹,对改善生长减缓婴幼儿一生健康意义重大。近期,我们特邀四川华西第二医院 毛萌教授就婴幼儿生长减缓的原因、正确识别生长减缓的挑战、营养管理策略及配方喂养的选择等发表权威见解,以期为更多患儿的健康成长助力!


毛萌教授

亟待关注,婴幼儿生长减缓的原因及准确识别婴幼儿生长减缓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从生长迟缓到生长减缓的概念变化

毛萌教授指出,既往,生长迟缓(stunting)一词一直被用来描述儿童的整体尤其是长期营养状况。年龄的体重、年龄的身高及身高的体重,这三项指标共同构成了一个儿童的营养评估指标,表达年龄、体重、身高之间的关系。因此,“生长迟缓”一词实际上是指年龄与身高不匹配,即儿童在某个年龄(月龄)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相比相对较矮,从而被认为存在“stunting”。


而关于“stunting”的时间范畴通常用来指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营养不良导致的身材矮小,或特定营养素的缺乏,导致身高无法正常增长。另外,营养不良常用的评估指标还有真实体重与理想体重的对比。这两个都是临床对儿童营养状况进行评估时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


然而,临床实践中发现“生长迟缓”这一术语并不能完全反映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因此,在英文语境中,“stunting”已被“faltering growth”所部分替代,而后者还能反映体重的变化。在我国,儿童保健领域知名专家达成共识,将“faltering growth” 翻译为“生长减缓”。相对于“生长迟缓”,“生长减缓”的区别在于前者表示一种固定状态,而后者则指出存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也就是说,儿童之前的生长发育可能是正常的,但由于某种原因开始出现生长减缓,即体重和身高逐渐下降。因此,使用“生长减缓”更符合科学规律,且已为国际学术界应用。目前,临床采用“生长减缓”来评估儿童的营养状况,更科学、更动态,也更有利于临床医生的观察和及时干预。

生长减缓的原因探寻

造成生长减缓的原因实际上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是因喂养或社会因素导致的生长减缓。毛萌教授表示,在喂养方面,由于婴幼儿自身或母亲的原因,例如婴幼儿吃得少、选择的食物不当或母乳分泌不足等,这些问题均可能造成本来健康生长的情况下出现减缓。对于社会因素,如部分地区无法为婴幼儿获取足够营养的食品(包括乳制品),或者受到各种环境和战争因素的影响,甚至突发的自然灾害等,都可能使孩子缺乏足够的营养。因此,喂养和社会因素可能是导致孩子出现生长减缓最重要的原因。其次,疾病因素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如造成儿科门诊就诊的常见疾病,包括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等。此外,突发的重症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以及慢性病等都可能导致生长减缓,部分患儿在术后恢复期间也会摄食减少,从而影响生长。因此,针对这些病因,需要进行逐一分析,并采取不同的干预手段。


识别婴幼儿生长减缓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事实上,识别生长减缓问题并不复杂。然而,为何有些婴幼儿的生长减缓问题会在较晚的阶段才被发现?第一,这可能是因为基层医生在诊断过程中未能善用生长曲线图;第二,部分父母认为孩子已经长大,未定期进行儿童保健及监测,从而难于在早期阶段发现。


生长曲线图是识别此类问题时最常用的工具,其包括体重、身高以及头围等多个指标。目前我国评估儿童体格生长发育主要采用2005年九市标准,即个体儿童的生长评价,建议选择根据我国2005年九市数据制定的“0~18岁儿童生长标准”;群体儿童的生长评价,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国际比较时,建议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2006年“5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


鉴于生长曲线图是发现婴幼儿生长迟缓问题的关键,因此每个孩子在图上都应呈现出相对平稳的生长轨迹。然而,如果存在生长减缓,曲线会出现转折,渐渐向下,此时应引起警惕,因为患儿可能会存在喂养问题,家长应在医生指导喂养后再定期观察。但部分患儿即使在调整了喂养方式后,其生长曲线仍呈下行趋势,若当患儿的生长曲线持续向下,且从一条百分位数线下降到另一条百分位数线时(生长波动),临床认为该患儿出现生长减缓。


生长减缓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会造成严重威胁,如果不予干预,患儿的生长曲线将呈下行趋势。尤其是当发生曲线波动时,必须及时给予干预治疗,否则趋势仍可继续下行。当下降幅度为两条百分位数线时,则判定患儿出现生长异常。其实,临床上早期判断、及时诊断患儿的生长减缓并不难,关键是如何探查生长减缓的原因,并在源头上进行干预(有时也需要营养干预)。

守护健康,婴幼儿生长减缓的营养管理策略及干预措施


根据患儿情况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营养干预策略


毛萌教授认为,婴幼儿体重下降,将导致其精力、体力和睡眠下降等问题,如在生长波动时不予干预,则进展为生长异常,时间长了还会出现身高问题,此时若进行生长减缓的营养管理以回归正常生长轨迹则较为困难。在进行营养干预时,通常首先需要找到问题的根源。例如,母亲因为喂养问题或家庭环境变化等原因需要进行营养调整,但调整后情况依然不理想,这就需要进一步分析。部分婴儿在添加辅食后会出现生长减缓,这可能是因为添加辅食后的饮食观念影响了孩子的生长,或者孩子的味觉发生变化,但未得到满足,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和喂养行为;如果患儿因病治疗导致生长减缓,也需要考虑营养干预;如果问题源自社会环境,改变大环境需要社会和国家的努力。


目前,营养干预手段较多。如果婴幼儿已经出现明显的生长减缓,且摄入的食物量并不多,需要以超越既往的饮食量来追赶生长,并在一定时间内使患儿回到正常的生长轨迹的情况下,增加营养强度尤为重要。因此,可能需要在配方乳喂养的基础上,无论是否已添加辅食,采用固定量中巧妙地增加营养强度的方法。


对于纯全母乳喂养的6个月以内的婴儿,首先需要评估母乳分泌是否足够,每天哺乳量是否足够。如果婴儿体重下降,而母乳充足,那么婴儿的生长减缓可能与母乳的分泌有关。所以,建议母亲应鼓励婴儿多吸吮;如果母乳不足,此时可能需要使用配方乳进行干预。对于最初采用配方喂养的婴儿,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生长减缓,此时可考虑使用能量密度更高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乳来改善婴儿的营养状况。因为高能量密度特殊医学用途配方的能量密度可达100kcal/100ml,并保持平衡的蛋白能量比及安全的渗透压,这有助生长减缓婴幼儿增加宏量和微量营养素摄入,实现健康的追赶生长并改善临床结局。此外,对于母乳+配方乳喂养的婴儿,若孩子出现生长减缓,也应考虑使用高密度特殊医学用途配方奶来帮助孩子追赶生长。总之,面对不同的情况,需要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营养干预策略,以确保孩子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


婴幼儿生长减缓的营养管理策略


毛萌教授表示,在当前的高能量密度配方中,临床通常选择全营养素配比的配方乳,因为其不但可以增加热量,而且其中的蛋白质能量比也符合WHO标准。此外,配方中其他微量营养素的含量是否充足也应引起重视,因为婴幼儿在使用高能量密度配方乳时会依赖它来增加体重,其是否充足关系着婴幼儿生长曲线轨迹的恢复。如果仅仅追求高能量而忽略其他营养素的充分补充,那么婴幼儿的身高可能会受到影响。由此可见,配方乳的营养素应保持全面且均衡。对于出现生长减缓的婴幼儿来说,选择高热量、全营养素、蛋白质能量比符合WHO规定的配方乳是大有裨益的。


生长减缓的婴幼儿的配方干预措施

第一, 干预时间。针对婴幼儿的个体化差异,评估其回到原本生长轨迹所需的时间是变化的。大多数婴幼儿(约80%)如果尚未出现明显的生长异常,而只是经历了生长波动,通过为期三个月的营养干预,他们通常能够重新回到原本的生长轨迹上。然而,如果婴幼儿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生长异常,例如已经跨越了两个百分位线,那么所需的干预时间可能会更长。鉴于目前尚无公认的健康追赶生长模式和追赶目标,因此临床需要根据生长减缓的婴幼儿的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管理,可利用生长曲线监测婴幼儿的生长速度和生长趋势,在实现追赶生长目标后适时停止干预。



第二, 特殊的饮食调理。营养干预不能局限于因营养不良而致生长减缓的婴幼儿,还应考虑因疾病导致生长减缓的患儿。例如对于伴有神经系统疾病、经手术或重症疾病治疗的患儿,若其消化系统状况和吸收能力完好,临床可为其选择整蛋白、高密度、全营养特殊医学用途配方乳;若其消化系统存在问题,因患儿可容纳较少量的配方乳,且摄入过多或导致进一步的消化和吸收问题,此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选择分子更小、易于消化吸收的水解或肽类特殊医学用途配方乳,以帮助孩子恢复体重并恢复到原本的生长轨迹上。因此,在选择配方乳时,应该根据孩子的消化道情况和特定需求,灵活选择高能量整蛋白配方或肽类配方,以帮助孩子从疾病造成的体重减缓中恢复并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


第三, 对于生长减缓的婴幼儿,营养干预原则为短期看体重,长期看身高。营养配方的选择主要以患儿的体重恢复和促进全面营养素供给的作用为准则。长期观察可见,使用高能量整蛋白配方对患儿的身高将产生积极影响,这些患儿的身高在一定程度上优于没有及时干预的儿童。这为临床提供了医学证据,以便更有效地运用高能量配方来协助孩子的生长发育。


第四, 患儿的营养干预措施应遵医嘱,恢复正常生长轨迹至关重要。

未来可期,生长减缓婴幼儿的定期随访监测和未来的改进方向


追赶生长婴幼儿的定期随访监测


毛萌教授表示,不同年龄的儿童,监测频率会有所不同。根据我国儿童保健监测标准,≤6个月的婴儿需每个月进行一次儿童保健监测;半岁~1周岁婴儿,监测频率为3次,即每两个月一次;1周岁以上,每年至少进行3次监测,约每3~4个月一次。如果儿童出现生长减缓且正在进行干预,无论年龄大小,建议至少每月进行一次儿童保健监测,以评估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和饮食是否合理。对于年龄更小的婴儿,临床倾向于更频繁的随访,以确保最合适的监测周期。例如,若半岁时的患儿正在实施营养干预措施,每2周进行一次监测为最佳,如此医生可充分评估调整后的饮食方案是否合理,且能及时获取孩子进食后的情况反馈,以便进一步调整。


婴幼儿生长减缓的未来改进方向


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代表着孩子整体身心发育的情况,而非单纯体重或身高,它反映了全身各器官系统发育状况。为了确保婴幼儿健康发育,必须使其保持在正常生长曲线上成长,但生长曲线中的50%线并非绝对标准,因为每个家庭的遗传因素不同,关键在于确保孩子的生长速率处于正常范围内。


其次,定期监测至关重要,但仅在儿童保健中心进行监测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监测需要医生与家长双方共同努力。未来,临床需要培训基层医生,使其掌握正确使用生长曲线的方法和正确判断孩子身高体重的技能;家长需提升监测认知,意识到在儿童保健科医生的监测下进行评估的重要性;除有效识别生长减缓的婴幼儿,肥胖的婴幼儿同样需要监测,一旦发现生长减缓慢,则及时介入干预。


再者,发现婴幼儿生长减缓,初始阶段并不一定需要立即更换营养制品,而是需要正确指导喂养行为,让婴幼儿获得充足和正确的食物。如果婴幼出现明显的生长缓慢,就需要进行营养干预。其中,随访监测和营养干预是关键,以避免婴幼儿发生严重问题。


此外,普及健康知识十分必要。中国自媒体日益发达,但传播的相关内容良莠不齐,因此通过科学的宣传和普及,引导父母了解正确的喂养方法非常重要。


而且,基层医生也需要更多专业知识。他们需要正确进行临床实践以监测婴幼儿发育状态,使其正常成长,而非片面关注婴幼儿的身高、体重的百分位数。未来,应加强临床医生培训,包括儿童保健医生和其他儿科医生,以期更好地改善我国儿童的营养与健康,实现更多患儿健康的追赶生长和良好的健康结局。


专家简介


毛萌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 儿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中华医学会儿童保健学组名誉组长

  • 《中华儿科杂志》副总编辑

  • 联合国母乳喂养培训与研究专家委员会成员(UNITAR)

  • 国际人乳研究与泌乳学会委员( ISRHML)

  •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CNHFA)婴幼儿辅食专委会首席科学家

  • 四川省儿童早期发展与健康科学研究会会长

  • 主编我国《儿科学》、《儿童保健学》等国家规划教材

  • 汶川地震后有成员伤亡家庭再生育全程技术指导服务专家组组长

  •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两次获得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



更多儿科精彩内容扫描二维码点击阅读原文,打开医生站网页版即可查看~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戳“阅读原文”,学习更多临床技巧

医学界儿科频道
让专业的知识更生动形象,让难懂的医学更简单易懂。医学界儿科频道懂医学,更懂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