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为广告
B柱是车身发生侧面碰撞时,起到保护乘员的重要作用,在满足侧碰安全性的前提下,开展轻量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侧碰安全性要求和人车相对位置情况,建立侧面碰撞仿真分析模型,选取B柱侧面5个重要位置点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并对侧围局部总成的侵入量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等强度公式对材料进行优化设计,采用激光拼焊进行工艺优化设计;依托于成形性分析,对焊缝位置进行优化设计;对比侧碰工况下,优化前后B柱的安全性,以检验设计的可靠性;应用实车对设计方案进行验证。结果可知:车身侧围局部总成在侧碰发生过程中,最大变形的位置为B柱的D2位置,即人体的腰部位置,材料优化和结构设计时需要重点予以关注;采用激光拼焊设计,材料组合为上部DP780+下部DP590,上部的厚度为1.5mm,焊缝距底部380mm,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轻量化减重24.4%;在侧面碰撞中,侧围局部总成侵入量由243.6mm减小至221.3mm,减小了10.1%,侵入量和侵入速度均有减小,碰撞安全性较原设计得到提升;实车测试结果显示设计方案是可靠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最大值误差控制在5%以内;分析方法和结果为此类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动车;白车身;B柱;侧面碰撞;轻量化;模型
在白车身中,由A柱、B柱、C柱、上边梁、门槛梁、地板横梁、顶盖横梁组成的车身笼式结构,是抵抗碰撞变形的车身骨架结构。在发生车辆侧面碰撞中,由于车身侧面结构没有充足的空间来吸收碰撞能量,汽车侧围结构件直接侵入车内与乘员接触,使得乘员的生存空间变小是造成乘员受伤的主要原因,汽车侧围部件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直接影响乘员胸部的损伤值[1]。侧碰过程中,B柱起到重要的支撑保护作用,为了保护乘员安全,可以通过材料、结构、工艺等的综合有效设计,实现在碰撞中的承载和吸能的协调,保护人体的安全。轻量化可有效提升整车的燃油经济性,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B柱作为车身的大型结构件,也是开展轻量化的重要零部件。因此,在满足安全性需求前提下,对B柱开展轻量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B柱轻量化,学者们开展了一定的研究:文献[2]采用对比不同国家侧面碰撞法规下,相同的B柱结构的安全性,对比不同冲击速度下的最大侵入量差异;文献[3]根据C-NCAP侧碰项目要求,基于仿真分析模型,对比不同材料参数下,B 柱的安全性差异,以获取最优的材料设计;文献[4]采用试验和模拟对比的方法,分析了B柱材料模型参数设置,用以校正本构模型的准确性;文献[5]采用建模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的结构形式的侧碰安全性,以此作为设计的参考;文献[6]采用不同材料组合,对比激光拼焊设计下,B柱的侧碰安全性,以获取最优的材料和结构组合,提供设计参考。
根据侧碰安全性要求和人车相对位置情况,建立侧面碰撞仿真分析模型,选取B柱侧面5个重要位置点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并对侧围局部总成的侵入量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材料轻量化和结构工艺轻量化,对B柱进行激光拼焊设计;基于成形工艺分析,对最佳焊缝位置进行设计,对侧碰侵入量和侵入速度进行分析,用以验证可靠性,并对轻量化效果进行分析;应用实车侧碰安全性,对设计方案进行可靠性验证。
在汽车侧围结构件中最重要的B柱结构,如图1所示。直接起到抵抗侧面撞击、吸收冲击载荷的作用,对于汽车侧面碰撞时乘员受伤程度有着直接影响[7]。
图1 B柱结构图
Fig.1 B-Pillar Structure Diagram
在汽车侧面碰撞试验中,与正面碰撞的主要不同是添加移动变形壁障车(MDB),目的是用来代替侧方行驶过来的车辆,采用侧面撞击来检查车身侧面碰撞时的侧围B柱安全性的问题[8]。最终选用LSTC公司提供的符合ECE R95标准侧面碰撞移动变形壁障模型作为仿真试验所使用的台车,选用的MDB重量为950kg。结合C-NCAP中可变形侧碰台车的整车碰撞试验法规,选取了该笼式结构中的A柱、B柱、上边梁和门槛梁构成的侧围局部小总成结构为研究对象[9]。将壁障和总成模型进行组合,获取的基础分析模型,如图2所示。并根据台车和零件的相对位置,建立分析坐标系。
图2 侧面碰撞仿真模型
Fig.2 Side Impact Simulation Model
在Hypermesh软件中设置的B柱材料属性,如图3所示。对所研究的零部件采用3mm网格尺寸,其他自动划分即可,据此整个模型共划分920200个网格单元,基于图3建立材料模型,输入总成模型,设置整个过程的冲击参数、接触参数及整体时间等[10],输出K文件,用于LS-DYNA求解,进而获得整个B柱的侧碰仿真分析模型。
图3 材料设置卡片
Fig.3 Material Setting Card
B 柱原用材料为DP590,屈服强度为335MPa,抗拉强度为628MPa,材料的厚度选用1.8mm。根据C-NCAP要求[11],设置台车的速度为56km/h。碰撞过程参考点的选取依靠乘员与车身的相对位置,如图4(a)所示。从上到下选取5个关键位置参考点,如图4(b)所示。选取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包括侵入量和侵入速度,整个过程时间设置为0.05s,获得的分析结果,如图5、图6所示。
图4 B柱侧面碰撞测量点
Fig.4 B-Pillar Side Impact Measurement Point
图5 各测量点侵入量
Fig.5 Intrusion Amount of Each Measuring Point
图6 B柱各测量点侵入速度
Fig.6 Intrusion Velocity at Each Measuring Point of B-Pillar
由图5中侵入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整个碰撞过程中,所有点的侵入量都随着时间的深入而增大,虽然部分点的变化存在波动,但整体趋势保持一致,均在增大,D2位置最大,其次是D3和D4,最后是D1和D5,并且从变化曲线可以看出,从位置1到位置5依次进行碰撞环节,即发生变化。而位置4和位置5首先开始回弹,即最先向外凸起,之后又开始向内侵入,如此反复;位置3也发生如此变化,但反复次数较少且幅度也偏小,而位置1和位置2则未发生反复凸凹的过程,而是直接侵入车内。
由侵入速度图可知,侵入速度波动较大,整体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位置3最大,其次是位置4和位置2,而位置1和位置5较小,即最上端和最下端较小。同时可以看出,整个碰撞过程中,从位置1到位置5的顺序先后产生侵入速度。同时,得到不同材料方案的该局部总成的碰撞仿真结果对比图,如图7所示。从图7中分析可以看出,最终呈现的变形云图与图5所示的侵入量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侧碰过程中,在B柱与台车接触的位置,即人体的腰部位置侵入量最大,也即发生最大变形的位置为B柱D2位置,从该位置向上向下逐渐减小,而整个总成的最大变形量为243.6mm。
图7 侧围局部总成侧碰结果
Fig.7 Side Impact Result of Side Wall Partial Assembly
3.1 材料轻量化
原设计材料为DP590,厚度为1.8mm,可以将强度提升为DP780,材料的屈服强度为456MPa,抗拉强度为823MPa。根据式(1)的等效公式可得,替换材料的厚度范围为(1.42~1.53)mm,这里进行取整为1.5mm。
3.2 结构轻量化
根据前文分析结果可知,B 柱发生最大变形的位置均是D2位置,即人体的腰部位置,而下端与门槛搭接部位的侵入量则较小,基于此可以采用激光拼焊技术对B柱进行轻量化设计。依托于成形工艺分析,在可选取范围内对焊缝位置进行设计,可选范围为(320~430)mm,上端材料为DP780,厚度为1.5mm,下端为DP590,厚度为1.8mm,主要考查减薄率和冲压成功率,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方案成形结果
Tab.1 Forming Results of Different Schemes
由表中结果可知,焊缝高度为(340~380)mm 的方案均可以满足成形性要求,考虑到轻量化效果,则焊缝的最佳位置为距底部360mm。
3.3 侧碰安全性对比分析
基于Hypermesh建立侧碰分析模型,建模以及速度、材料参数设置等均与前文保持一致,获得此工况下的碰撞分析结果,侵入量、侵入速度及侧围局部侵入量的分析结果,如图8所示。
图8 轻量化方案分析结果
Fig.8 Analysis Results of Lightweight Scheme
由图8(a)所示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可以发现,优化后整体的变化趋势与原设计基本保持一致,但最大值与原方案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表明结构的安全性得到了提升。最大侵入量依然发生在位置2处,与图8(a)是一致的,最大变形量为221.3mm。两个最大变形量在碰撞仿真过程中的变化过程,如图9所示。
图9 两方案最大侵入量对比曲线
Fig.9 Comparison Curve of Maximum invasion Volume of two Schemes
图中可见,轻量化方案中的侵入量始终是小于原方案的。因此可以得出,激光拼焊材料方案的B柱和上边梁结构在局部侧围总成的侧碰仿真过程中,更具有抵抗变形的能力,会更好的保证侧围结构的侵入量以保证乘员的人身安全。轻量化前后B柱的相关参数对比,如表2所示。
表2 方案参数对比
Tab.2 Comparison of Scheme Parameters
由分析结果可知,轻量化优化设计后,实现轻量化减重24.4%;优化后,最大侵入量由243.6mm减小至221.3mm,减小了10.1%,整个结构的侧面碰撞安全性较原设计得到提升。
为了检验轻量化方案结果的可靠性,将其进行零件装车测试,侧围及B柱,应用整车碰撞台车进行侧碰测试,碰撞后车辆,如图10所示。在B柱上布置5个参数测点,获取整个侧碰过程中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B柱侧碰结果对比
Tab.3 Comparison of B-Pillar Side Impact Results
图10 实车对比分析
Fig.10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eal Vehicles
由分析结果可知,实测结果满足碰撞要求,侵入量最大值为230.4mm,侵入速度的最大值为4.33mm/s,均小于最大限制;仿真分析和实测各个测点的结果保持基本一致,侵入量的最大误差为5%,而侵入速度的最大误差为5.4%,表明模型仿真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从安全性分析结果可知,激光拼焊方案的安全性整体保持了原设计的效果,部分指标略有提升,表明激光拼焊设计结果是可靠的,为此类设计提供参考。
(1)侧碰发生过程中,最大变形的位置为B柱的D2位置,即人体的腰部位置,结构设计时需要重点予以关注;
(2)焊缝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侧碰安全性和成形工艺,同时满足轻量化要求,最终达到最优化设计;
(3)采用激光拼焊设计,材料为DP780+DP590,上部厚度为1.5mm,焊缝距底部380mm,实现轻量化减重24.4%;
(4)轻量化方案实现了产品减重,同时侧围局部总成侵入量由243.6mm减小至221.3mm,减小了10.1%碰撞安全性较原设计得到提升;
(5)实测结果满足碰撞要求,侵入量最大值为230.4mm,侵入速度的最大值为4.33mm/s,均小于最大限制;仿真分析和实测各个测点的结果保持基本一致,侵入量的最大误差为5%,而侵入速度的最大误差为5.4%,表明模型仿真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来源:期刊-《机械设计与制造》作者:李炎粉1,崔华丽2,刘义付1,杨铁皂3
(1.黄河交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河南 焦作 454950;2.郑州经贸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3.河南科技大学,河南 洛阳 471000)
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供分享交流,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和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近期推荐:
Click "Read the original" at the bottom
【关注】特斯拉的全球第1000万个电驱系统在上海超级工厂下线
【关注】铝热赋能 轻量未来 | 吉文汽车结构件轻量化创新技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END
中国汽车材料网(qichecailiao.com)--汽车材料与工艺行业门户
Website for automotive material and process industry
技术交流QQ群:108660594;632289855
Technical exchange QQ group:108660594;632289855
技术交流微信群:管理员微信号 18156085929
Submission:Add WeChat
官方投稿邮箱: zgqcclw@126.com
Submission Email
汽车材料领域 线上线下媒体推广
欢迎广告预订 18156085929
Automotive materials field
Online and offline media promotion
Welcome ad booking ,Contact 1815608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