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科普】病毒性肝炎防治科普知识

文摘   2024-12-09 14:30   四川  

东坡疾病防控

承东坡文脉

筑健康未来


 病毒性肝炎 

是一类由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

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了解病毒性肝炎的相关知识

对于预防和控制其传播、保护自身健康

具有重要意义



病毒性肝炎的类型

目前已知的病毒性肝炎主要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五种类型。

甲型肝炎

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经污染的食物和水源可造成暴发流行。

乙型肝炎

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

丙型肝炎

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似,但更隐匿,慢性化程度较高。

丁型肝炎

依赖乙型肝炎病毒存在,只有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基础上才可能发生丁型肝炎感染。

戊型肝炎

传播途径类似甲型肝炎,常引起急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

如输血、血制品输注、共用注射器等。

母婴传播

乙肝、丙肝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

性接触传播

乙肝、丙肝可通过性接触传播。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病毒性肝炎的症状

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症状可能有所差异,但常见的症状包括:

  • 全身症状:乏力、疲倦、低热等。

  • 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

  • 肝区疼痛:右上腹隐痛或胀痛。

  • 黄疸症状:皮肤和巩膜黄染、尿色加深等。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尤其是慢性肝炎患者可能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病毒性肝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甲肝、乙肝、戊肝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缺陷病毒,只感染乙肝患者,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预防。目前尚无预防丙肝的疫苗。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等。

避免血液暴露

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导致血液暴露的物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血制品。

安全性行为

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多个性伴侣。

母婴阻断

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进行规范的母婴阻断措施,可有效降低新生儿感染风险。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一般治疗

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合理饮食,补充足够的营养。

抗病毒治疗

针对乙肝和丙肝,抗病毒药物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改善预后。

保肝治疗

使用保肝药物,帮助修复受损肝细胞,缓解肝脏炎症。


对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需长期监测和规范治疗,以预防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的发生。



定期检查的重要性

高危人群如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属、经常接触血液的医务人员等,应定期进行肝炎病毒筛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病毒性肝炎的预后非常重要。

此外,对于已经确诊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定期复查也非常重要,可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通过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积极治疗患者,能够有效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危害,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为防治病毒性肝炎贡献力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具体情况请咨询专业医生

                                                                






审核:陶天珠 周庆

供稿:刘婵娟

声明: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仅用作公益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精彩回顾
【健康点子】冬天会不由自主吃多,怎么吃才不过快长胖?请看秘方→
【健康点子】这个时间点吃零食,竟有利于控血糖?!后悔知道得太晚!

【疾控科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普法宣传


东坡微健康
发布健康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