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正式颁布施行。此后,每年十一月被确定为上海市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2024年上海市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的主题为:同心守“沪”野生动物,共筑和谐生态之城。
科学家解读“上海故事”
古生物研究人员
史忠叶 博士:
上海处于长江入海口,中国海岸线的中点,兼具襟江带海、依河傍湖的地理条件,地质和环境的变迁不断发生。
史忠叶博士正在讲解
菊石是一类已经灭绝的头足类动物,生存于泥盆纪早期至白垩纪晚期,不同地质时代里生活着不同种类的菊石,因此菊石成为了判断岩层年代的重要化石。
喜马拉雅鱼龙化石证实了2亿年前的喜马拉雅地区是一片汪洋,随着地质变迁海中的鱼龙形成的化石随地壳一起升上了高山。
地质岩芯记录着地质环境的变迁,从11亿年的金山群基岩到260万年的沉积岩,这些从不同地质层位中钻取的岩芯讲述上海地区在地质时代所经历的沧海桑田。
在海流和波浪的共同作用下,贝壳的残骸混合着细沙在海岸不停堆积,形成了一条条贝壳沙带,这些沙带隆起的部分被称为“冈身”,由数条冈身构成的“冈身地带”则是上海地貌的一个重要特征。
鸟类研究人员
王军馥 副研究馆员:
在上海这片土地上,曾经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动物,有些物种,如白鱀豚,如今已难觅身影,这些消失的野生动物敲响了生态环境变化的警钟。
王军馥副研究馆员正在讲解
上海故事展区的泥畔天堂和候鸟驿站部分展示了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和众多野生动物的生态家园,在海三棱藨草和芦苇丛中栖息着来自远方的候鸟和本土的留鸟,揭示了途经上海迁徙鸟类的行为适应机制。
上海故事展区——泥畔天堂
上海崇明东滩是东亚——澳大利亚鸟类迁徙中转站。春季,鸻鹬类成鸟从澳大利亚等地飞至西伯利亚繁殖,到达上海崇明东滩时,其体重下降巨大,滩涂上大量的底栖动物为这些鸟类提供补给;秋季成鸟从西伯利亚直飞澳大利亚越冬,亦是选择在上海崇明东滩补充体力。此外,部分鹤类、雁鸭类和鸻鹬类会选择在崇明东滩越冬。
值得一提的是,滩涂上的底栖动物等为停留的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成为了候鸟迁徙旅途上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