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日 | 粮食也是会被卡脖子的!

文化   2024-10-16 22:17   上海  



自然主题日传播行动 · 栏目导览


上海自然博物馆根据自然主题日的时间节点,定期策划推出生态环境主题的系列推送。这背后得到了诸多专家学者的支持,他们有人从事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有人研究生态保护,有人醉心科学绘画,有人着力能源开发,有人专注水利工程,他们共同推动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们树立绿色环保的生活态度。栏目团队不仅邀请他们聊聊最新的前沿知识,还为大家带来实用、便利的博物素材。


本期《自然主题日传播行动》在世界粮食日之际,邀请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卢宝荣老师讲述粮食安全问题,以及我们要如何正确看待粮食安全。





01
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
粮食安全≠粮食危机


Q


粮食安全主要指什么?


粮食安全就是保障人类赖以生存和健康的食物供应,我们称之为粮食安全的状态。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有一个基本定义: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人类都应该享有足够的食物来维持其生存。 

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变提高,我们对粮食安全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粮食安全是一个相对的状态,既可以是维持人类最低生存的状态,也可以是寻求高质量生活的状态。比如说在我小的时候,主要的吃的东西就是淀粉,很少有肉,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就从主要摄取淀粉这样一种食物的构成方式,逐渐走向了摄取更多的蛋白质的生活状态。这也是由于生活水平提升导致的人们对粮食安全状态需求的变化。


Q


粮食安全等同于粮食危机吗?中国会有粮食危机吗?


粮食危机和粮食安全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粮食危机是指在某一个时段,粮食的供应突然短缺了,或者粮食的产量突然降低了,这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变化影响,如灾变、战争等。比如现在的俄乌冲突导致粮食危机,以前乌克兰是一个粮仓,现在俄乌冲突导致了国际粮价的上涨,因为乌克兰不能够提供足够的粮食出口,导致在世界范围内粮价波动以及有些地方出现了粮食危机。 

从我国目前的总体情况来看,应该不存在粮食危机,国家有大量的粮食储备。面对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主要还是应该“居安思危”,也即是我们必须时时刻刻考虑到粮食安全的问题,粮食安全是一种保障体系,保障每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有赖以生存和维持健康食物的一种状态。


Q


我国的粮食安全存在哪些隐患?


我国这些年的粮食基本上处于丰收状态,但是仍有一些小小的隐患。主要从这几个问题来考虑。首先,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发生变化,我们对粮食的总体需求量会逐渐增加;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以及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的建设,占据了大量土地,导致我国可耕种土地的面积在不断减少。没有足够的耕地,就会带来粮食安全的隐患和问题。所以,国家提出要保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这个是一个涉及粮食安全的重要国家战略。

除了刚才我们讲的这两个原因以外,还有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农田生态环境的污染,它会影响我们的粮食生产。此外,还有全球气候变化,也会影响粮食安全,现在极端天气导致的旱涝等灾害,显然是比以前更多了。

所以,各种各样的因素加起来,我们国家想要长期保持高质量生活和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要居安思危。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一旦粮食短缺,社会就可能变得不稳定。



Q


中国现有的粮食够不够吃?为什么仍要大量进口?


有一个基本的统计资料显示,2022年中国进口的主粮(不含肉类和其他食物)就已经达到了1.4亿多吨,应该占了(粮食生产总量的)20~30%左右,中国除了进口小麦、玉米、高粱等等一些重要的粮食作物,我们还进口大量的大豆,中国2022年进口的大豆已经接近9,000万吨,占了所有进口主粮农产品的60%。中国2023年进口主粮1.6亿多吨,也即是我们每个人每年都要消耗100公斤(200市斤)进口的粮食。

对于粮食的进口,确实是我们国家的刚性需求。就大豆来说,我国每年的刚性需求量至少是在1.2亿吨左右,但是我们自己开足马力生产出来的大豆大概在2,000万吨左右,中间就有一个巨大的缺口。 

在正常的情况下,大量进口主粮农产品也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但问题是,一旦世界发生比较大的动荡,这可能就会变成一种危机。这就是为什么国家反复强调粮食安全的问题。那么我们进口的大豆,主要是作为工业加工原料,比如榨油。因为国外大豆含油量高,蛋白质水平高。另外,榨油以后的豆粕是家禽、动物重要的饲料。并且从价格上来讲,进口大豆比我们自己的大豆价格要低。所以对国家来说,大量进口价格比较低的产品是合理的。 

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国的耕地面积还是不够的,如果是要把生产1亿吨大豆的土地进行换算的话,我们目前的耕地是不够的。所以大量进口粮食也是多个综合的复杂原因导致。


02
我国农业技术发展现状
技术让健康更远还是更近?


Q


我们国家的技术创新处在什么程度?技术的发展是否让我们拥有了丰富的粮食产量?


其实就是刚才我们讲到,中国的育种技术或农作物遗传改良的技术在不断发展,但实际上这种高新的技术,到目前为止还是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加拿大这样的国家走在前列。我们的老百姓有个误解,好像中国已经用生物技术比如转基因技术生产出很多产品,让我们吃到了很多中国生产的农产品。其实,我们目前自己培育的、能够真正拿得出手的商品化的转基因农产品就两个,一个是转基因棉花,再一个就是转基因番木瓜。番木瓜的种植面积非常小,所以我们可能还没机会吃到。

转基因棉花是抗虫棉,抵抗棉铃虫的生长。转基因的番木瓜可以抵抗环斑病毒,但是它种植面积非常小,比如在海南、广东和广西的某些地区,所以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自己的粮食产品真正大规模走向商品化市场。

我们吃的转基因农产品几乎都是进口自美国、巴西等国家的转基因大豆、油菜还有玉米等,这些产品全是别人的技术。



Q


经过基因编辑技术的农产品会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由于社会的环境,中国也在比较艰难的发展生物技术,因为跟农产品挂钩的生物技术,一定要跟老百姓的消费要挂钩。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一旦不消费就会坏掉,而不像一些工业用品,可以保存在仓库。其实,按照各国的法律法规,所有的经过生物技术改良的产品包括转基因产品,都必须要经过严格的生物安全的评价。

老百姓有个误解,好像作物改良以后就不自然了,担心会不会带来什么食物安全的问题。其实,我们国家有非常严密的组织架构来对转基因作物进行生物安全评价,我们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2021年颁发),之前还有国务院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1年颁发),以及一系列生物安全法规。所以,老百姓可以放心食用这些产品,因为只要经过国家级的安全评价,并颁发了安全证书,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实际上,全世界有那么多人(上亿的人群)在消费转基因,到目前为止还没听到一例因为吃了转基因产品而死亡或出问题的科学报道。反之,我们会经常听到喷洒农药,一不小心中毒甚至死亡的报道,但是还没有听说过消费生物技术产品而出现大问题的报道。



Q


为什么农业技术创新是当务之急?


我们都知道大豆起源于中国,而美国利用大豆振兴了他们的农业,大豆出口为美国赚取了海量的金钱。这就是技术博弈,因为国际市场是按照价格进行选择和淘汰,因为技术先进,出油量高,同时价格又便宜,所以全球转基因大豆销售量巨大。 

但这些技术大多是国外发明的,人家跟你要知识产权,你就只能付费使用。所以说我们必须要有自主创新的技术。我国许多种源(种子)也是要靠进口的,比如胡萝卜、西蓝花,还有一些蔬菜(如沙拉)的种子,国外把这些产品的种子进行了改良,我们想要使用就必须付费。所以在国际的激烈竞争中,谁掌握了技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这个市场你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去占领,世界的发展就是这么简单。


03
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一靠技术,一靠我们
支持技术发展,节约粮食


Q


面对环境污染,公众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


我们目前在传统的方式下进行经营,高农药、高化肥的使用虽然可以提高和保住产量,但它带来很大的环境和健康问题。 

很多农药杀虫剂都是神经毒素。如果农残没有清理干净,吃下去就会在体内一点点积累,吃一辈子的话,到了老年时期,积累的量大,可能就会出现问题。现在老年痴呆越来越多,我们猜测农残可能会有一定的关系。 

所以对人体健康不利的东西,我们要想办法用新技术来替代。举个简单例子,以前种植棉花需要喷洒大量农药、杀虫剂,很多农民在喷洒农药时还有中毒的风险。后来利用替代技术转基因抗虫棉花,取得了成功和突破,之后就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这样的替代技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就越来越友好了。


Q


有机农产品更安全吗?


有机农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可能也有一定炒作成分。现在所说的有机农产品应该是使用传统技术,用传统的方法来生产和经营农业。也就是说,施用肥料的时候,用的不是化学肥料,而是用人畜粪便肥料。但说实话,人畜粪便中大量的虫卵和微生物,很难洗干净,不利于人体健康。

实际上,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中,其实很难做有机。大量的土地里面都有农药和化肥,去寻找无化肥的地方种植农产品是很难的。同时,用这种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根本养不活了我们国家那么多人口。要提高粮食产量,我们必须要用集约化的高效生产方式,才能满足中国14亿人口的需求。 

要真正实现有机,我们未来还需要靠高新科学技术。比如说我们将来可以研发出不需要施肥料或少施肥料的农作物,比如我们可以给农作物转进一个高效吸收氮元素的基因,土壤里本身就有氮,如果能够高效吸收土壤中的氮肥,就不需要施这么多化肥了。所以我未来是可以依靠技术来解决很多问题的。



Q


对公众来说,应该如何看待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呢?


我们应该做什么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我想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个层面,我们作为老百姓和市民,应该支持国家发展新技术的战略,只有新的技术才能够帮助我们去生产更多、更安全和足够的粮食。而不是去反对新技术和新战略,因为国家一旦指明这个发展的方向,肯定是经过很多专业人士的分析和研究来制订战略的。 

比如说我国的种业振兴计划,种业相当于我们农业的芯片,我们现在好多种子都要靠进口,但是哪一天人家不进口给你了,你就被卡了脖子。所以,我们一旦掌握了这些技术,就能够不受别人的制约。 

第二个方面,每一个老百姓和市民都应该节约粮食,不要铺张浪费,要例行节约,要光盘行动。我相信,如果每一个中国人都这样做的话,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就能够得到很好的保障。




自然主题日传播行动 · 栏目回顾


·世界水日| 从水源地到水龙头,揭秘不一样的上海自来水!

·走,观鸟去!精美自然笔记直接带走!

·爱鸟周 | 观鸟:打工人的精神疗愈大法!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向动物邻居问好!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可以这样做

·世界海洋日| 这是你认识的海洋吗?

·世界狮子日| 自博邀你沉浸式体验狮子的一天


策划/编辑:送碗里





文章为上海自然博物馆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想投稿吗?
投稿请戳lvluotougao@sstm.org.cn

上海自然博物馆
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以“自然•人•和谐”为主题,融收藏与研究、展示与教育、文化与休闲、科学与艺术于一体,承接国家5A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博士后工作站的一流风范,以丰厚馆藏与科研为基础,展现自然之美、提供最新资讯、搭建分享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