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已经结束,你在返程途中,看到过一群同样正在路上飞行(迁徙)的鸟类吗?和我们出门前做好攻略、出发时背着厚厚的行囊不同,它们即使飞行数千甚至上万公里、跨越山海,也不携带一件行李,有的只是一身的勇气,这就是鸻鹬类,一群神奇的国际旅行家。
鸻鹬类常集群迁徙(摄影:郑运祥)
鸻鹬类为鸻形目(Charadriiformes)鸟类,作为湿地水鸟的重要类群,鸻鹬类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在滩涂、湖泊等生境栖息。
它们中的大部分具有迁徙习性,每年的春秋季节往返于越冬地和繁殖地,中途会在包括上海在内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等区域停歇。
这些地区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候鸟的重要中转站,作为途经中国的4条迁徙路线中鸟类最多的一条路线,每年承载着约210种5000万只水鸟的旅途,为鸟类国际旅客提供栖息的场所和丰富的食物。
体态高挑的黑翅长脚鹬(摄影:郑运祥)
这些旅客体型不一,形态各异,但大体可以分为两类,鸻和鹬,其中鸻的喙较为短直,因为主要靠视觉捕食,所以眼睛相对较大,它们常常先站定观察周围环境,看到猎物后快速奔跑捕捉,然后吃掉后再站定观察。
迁徙途中的蒙古沙鸻(摄影:郑运祥)
鹬的喙长短、形态多种多样,有向上翘起的翘嘴鹬(Xenus cinereus)、反嘴鹬(Recurvirostra avosetta),也有平直的泽鹬(Tringa stagnatilis),还有向下弯曲的大杓鹬(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中杓鹬(Numenius phaeopus)、小杓鹬(Numenius minutus)、弯嘴滨鹬(Calidris ferruginea)等。
大杓鹬的喙长且下弯(摄影:郑运祥)
反嘴鹬的喙向上翘起(摄影:郑运祥)
喙就是它们随身携带的餐具,因为食物不同,所以餐具也就不一样了,鹬的喙除了形态多样,其端部还分布着灵敏的触觉和压力感受器,在伸入到滩涂中时就可以不依靠视觉找寻到沙蚕和甲壳类等食物了。鹬的足较长,常常跟随潮水的涨落取食,多集成大群活动。
流苏鹬形态多样(摄影:郑运祥)
鸻鹬类的长相大多低调,但也有些例外,比如流苏鹬(Philomachus pugnax)。流苏鹬体长26—32cm,雌雄异形,其中雄鸟在繁殖期头部和颈部会长出流苏状的饰羽,其英文名Ruff也有此意。
流苏鹬雄鸟的饰羽色彩多样,包括栗红色、灰白色、浅黄色、黑紫色等等,真的是极尽富贵之态。
这些雄鸟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类型,一是独立型(independent form),其脖子上的饰羽最为华丽,拥有栗色、黑色或者米色的颈圈;二是卫星型(satellite form),饰羽为纯白色或者黑白相间;还有一类数量最为稀少,那就是拟雌型(faeder form),它们的外观和雌性极为相似,即使是同类有时也会认错,而拟雌型的目的就是迷惑那些羽色华丽同时更具有攻击性的雄鸟,从而获得与雌性交配的机会,真的是为了繁衍后代煞费苦心。
独立型雄鸟(左)卫星型雄鸟(右)
图片来自网络
拟雌型的雄鸟(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要从这些动辄就行程上千公里的旅行家中挑出一个代表选手,那就是斑尾塍鹬(Limosa lapponica)。繁殖期它们整体呈锈红色,非繁殖期羽色灰褐色,稍稍上翘的喙是它们和相似种黑尾塍鹬的重要区分点。
带有旗标的斑尾塍鹬(摄影:郑运祥)
这种体长约37厘米,体重不足600克的鸟类可以持续飞行9天9夜。2022年10月的一天,一只名叫“B6”的斑尾塍鹬从阿拉斯加起飞,这时它才只有5个月大,从来没有长途旅行的经验,但是它一口气持续飞行了11天,中间不吃不喝,最终达到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的东北部地区,总行程13560公里,打破了由另一位同伴在2020年创造的不间断持续飞行的纪录,真是太卷了!
多数鸻鹬类主要在沿海滩涂栖息,但也有例外,比如丘鹬(Scolopax rusticola)。丘,土丘之意,说明这是一种更倾向在内陆生活的鸟类,白天隐蔽,潜伏于地面,多夜间在开阔的草坪等地取食。
夜晚在草坪上觅食的丘鹬(摄影:郑运祥)
丘鹬整体羽毛灰褐色,头顶及颈部背面有多条深色横纹,在网络上有一段丘鹬带着宝宝过马路的视频观看量颇高,视频里它们每走一步就要晃一晃身子,同时头部基本保持不动,配合上节奏感强的音乐犹如在跳迪斯科。
另外丘鹬性格胆小,遇到惊吓会在原地保持不动,所以如果你看到正在过马路的丘鹬,可不要着急催促,否则等的时间就更长了。
在途经上海的鸻鹬类中,有一种极其珍稀的鸟种,它只在上海短暂停留,是许多观鸟爱好者寻找的种类,那就是勺嘴鹬(Eurynorhynchus pygmeus)。
9月勺嘴鹬还能看到一些繁殖羽(摄影:郑运祥)
勺嘴鹬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就是它如同汤勺形状的喙,勺嘴鹬用这个喙探寻滩涂上的底栖生物,它们常常和红颈滨鹬等小型鸻鹬混群活动,这样能够减少被天敌发现的概率,因为栖息地的缩小等原因,目前勺嘴鹬全球种群数量约600只,为极危物种,同时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鸻鹬类的迁徙是波澜壮阔的,同时也危机四伏,比如糟糕的天气、意外的伤病还有偷猎盗猎,而更大的威胁来自其赖以生存的栖息地的减少。近年来鸻鹬类迁徙路线上多地的沿海滩涂被大规模开发利用,这些都是鸻鹬类重要的能量补给站,一旦消失,将对这些鸟类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保护自然环境从你我做起,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让这些在地球上生存数百万年的鸟类能够继续延续山海之旅,因为这是大自然的奇迹。
迁徙中的黑腹滨鹬鸟群(摄影:郑运祥)
科学审核 何鑫 上海自然博物馆自然史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
编辑 叁陆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