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展速递 | 遇见动物,你的记录为科学添彩!

文化   2024-11-15 11:14   上海  

喧嚣的白天到静谧的深夜

从繁忙的街道到宁静的公园

城市每个角落里都蕴藏着

一个个生机勃勃的动物世界



无数动物生活在都市丛林中

公众参与科学活动

发现了什么?

有哪些动人故事?

快来走进本次新展↓↓↓



“遇见动物”生物多样性主题展由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主办,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指导,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组委会战略支持。


展览信息


展期:2024年11月9日至12月下旬

地点:上海自然博物馆B2中庭(北京西路510号)

时间:09:00-17:00(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费用:展览免费,入馆需预约购买上海自然博物馆门票



展览内容

/ Exhibition Content


本次展览汇聚了2024公众科学项目开展情况及成果,一起来看看先导片吧!


展览包括三大版块“我的自然百宝箱”、“城市公众科学实践”和“听见万物 自然行动”。


展览运用标本、模型、多媒体装置等多种表现形式,从物种多样性、生态监测、环境营造三个方面展现都市中“物种-生境-人”的交融与互动。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还深入挖掘并呈现了不同年龄层及职业背景的参与者在探索、发现、成长过程中的科学热情与动人故事。


版块一:我的自然百宝箱


自2016年以来,“我的自然百宝箱”教育品牌持续开展面向全龄段公众的活动,倡导“公众参与科学”模式。



普通人也可以参与科学研究吗?


如何快速参与呢?



公众参与科学实践,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真实的科研活动中, “听见万物”小程序提供了便捷的平台。


版块二:城市公众科学实践


如何鉴别昆虫种类?

为何观察记录蝴蝶?

对生物友好的道路是怎样的?


今年城市公众科学实践包括4个部分:“上海昆虫家谱”、“上海蝴蝶监测”、“路杀生物监测”以及“自然百宝箱,绿色长三角”系列科普活动。


上海昆虫家谱

昆虫物种的鉴定从形态特征入手,大多时候需要查阅图鉴和文献。你的识虫技能到哪个级别了?


点击查看昆虫观察公益指南:


上海蝴蝶监测

蝴蝶在食物链中的位置较低,为多种动物提供食物来源。快来拼出正确的食物链吧!


如何观察、记录蝴蝶呢?翻一翻我们的蝴蝶监测记录表,盘一盘手头的工具,行动起来吧!



杀生物监测

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很多野生动物的生存都受到人类干扰。除了栖息地的破坏,路杀可谓陆地脊椎动物的首要威胁。


究竟什么是对生物友好的道路?各地有哪些实践?



自然百宝箱,绿色长三角“我的自然百宝箱”系列活动走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目前唯一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同里湿地公园。

 


通过直播、工作坊、科学集市、展览、艺术生态装置环保共创活动等内容,推进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和科学普及。


版块三:听见万物·自然行动


人们的生活与动物有哪些联系?比如地球上种类最繁多的动物类群——昆虫,人们拍摄、饲养、采集昆虫,制作昆虫标本,开展科学小研究等。



现场展示了蝴蝶生态摄影征集活动的优异作品。



3位不同身份的公众科学家带着各自"压箱底的宝贝"来讲述自己与城市动物的渊源。



互动环节


现场设有自助渐变印章


以及丰富的衍生品文创


等你来发现!



观展后的收获或感触,


欢迎扫描结语处的二维码留言互动:



想要了解更多展览中的故事


参与后续展览配套活动?

敬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后续推送哦!



*我的自然百宝箱
由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面向全龄段公众发起的科普教育品牌活动,倡导“走近自然、发现自然、记录自然”。自2016年发起,围绕“四季、海派文化&自然、野生动物、鸣虫记录”等主题,以“线上与线下联动、科学与文化融合、社会各界参与”为特色,开展工作坊、科普讲座、户外考察、临时展览等各类型活动,旨在唤起公众内心对于自然的热爱、对科学的向往。

*上海“城市公民科学家Citizen Science” 平台的搭建与推广
由上海市2023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明星项目(扬帆专项)No.23YF1427900资助,旨在搭建链接“公众-职业科学研究者”的平台,打造区域性公众科学项目聚合平台,提高公众参与度和科普活动传播效能,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公众科学项目推广模式,提高上海科普辐射力。



文字 | 杨瑞军

编辑 | 赵   妍


上海自然博物馆
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以“自然•人•和谐”为主题,融收藏与研究、展示与教育、文化与休闲、科学与艺术于一体,承接国家5A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博士后工作站的一流风范,以丰厚馆藏与科研为基础,展现自然之美、提供最新资讯、搭建分享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