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东南的神奇,在于不经意走进一处古建就能饱览唐宋遗风

旅行   2024-11-06 19:31   北京  
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晋东南地区占有辉煌的地位。晋东南包括长治与晋城两市,这个地区分布着14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半数早期木构建筑聚集于此,呈现出自唐以后至明清完整建筑序列。
晋东南的上党地区是自南北朝、隋、唐、五代到宋、元时期我国佛教文化从西北向东南传播的通道枢纽,这一地区至今保存着存续了1000多年的众多古庙宇建筑,其中既有五代、宋、金、元的历朝木构,也有壁画、彩塑、碑幢、宝塔等,佛寺、道观、宗祠无所不包,令人惊叹不已。
也因此包括浊漳河谷沿线在内的晋东南地区,是今天大家踏访山西古建筑的经典线路。




此次行程将先沿着浊漳河谷打卡沿线五代、宋、金、元、明、清的建筑,再去长治周边考察明代悬塑观音堂,大宋遗存法兴寺与崇庆寺,最后一路往南寻迹晋城,走进崇明寺、开化寺、铁佛寺、府城玉皇庙、青莲寺等古建现场,领略宋金建筑的严谨端丽,元代建筑的朴实豪放,明清建筑的繁缛华丽。
这其中还包括三座弥足珍贵的五代建筑,在唐朝的大一统之后,中国进入了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因此五代建筑,上承晚唐,下启辽宋,在幽深的浊漳河谷地区,深山与村落之间,散落着近十处元代以前的早期木构建筑,其中有三座五代木构建筑。

上党地区完整地保留了唐以后历代所有的彩塑作品,传承没有中断。晋东南的古建中,历代彩塑佳作散布其间,如法兴寺的宋代彩塑、铁佛寺的明代彩塑等。

从长治到晋城实地看建筑、赏彩塑,听宇文老师讲解这些精华古建筑的特点,古建筑中斗拱的发展与作用,及建筑空间的演变,跟随宇文老师近赏晋东南古建之美。




天台庵(国3)

我国现存最早的天台宗的殿堂
天台庵始建于唐天祐四年(907),为北方天台宗庵院,现存正殿和一通石碑。根据建筑形制,正殿曾被推断为晚唐木构。2014年修缮时,在脊博与替木之间以及飞子上先后发现“长兴四年九月二日”“大唐天成四年创立”两处后唐墨书题记,综合判定正殿为五代木构正殿梁架在后世被改造,檐角起塑明显营造出“如翠斯飞”的动感。

正殿单檐歇山顶,简板布瓦,琉璃脊兽,屋坡举折平缓,四翼如飞。檐下四周设台明,正面明间台明下安装踏跺。殿身四周为圆木柱,柱间施阑额,无普拍枋,柱础为覆盆式,柱头卷杀较缓,柱上安有斗拱承托屋檐。殿内无柱,四椽栿通达前后檐柱,结构简练,相交严实,无繁杂装饰之感,使殿内空间显得更大,与五台山南禅寺大殿的建筑结构相近,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点。


原起寺(国5)

四朝遗存于一寺

原起寺位于长治市潞城区黄牛蹄乡辛安村,坐北朝南,东西长20米、南北宽 18米,占地面积360 平方米。据唐代石幢铭记载,原起寺创建于唐天宝六年(747年),宋代、清代屡有修葺,正殿(大雄宝殿)及青龙宝塔为宋代遗构,其余建筑为明清遗构。

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现存献亭、正殿(大雄宝殿),东侧为配殿,西侧为青龙宝塔。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九脊顶,檐下铺作为四铺作单,梁架为三橼对后牵用三柱。青龙宝塔平面八角,七层砖砌楼阁式,高约17米。寺内存宋代残碑1通,唐代经幢1座,南北朝残造像碑1通。


大云院(国3)

五代遗珍与五代壁画

大云院位于长治市平顺县北耽车乡实会村,浊漳河河谷,龙耳山九条支脉环抱,毗邻王曲村天台庵和潞城区境内黄牛蹄乡辛安村的原起寺。大云院是中国现存仅有的几座五代时期建筑之一。

其中的大佛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殿出檐深远及平缓,四周18根檐柱均有卷刹和轻微侧脚。每开间有一补间铺作。当心间补间斗拱居中,两次间补间斗拱向外移。柱头及补间斗拱均为五铺作双抄偷心造。唐-五代时期栌斗直接坐于柱头,区别于后期普遍使用普拍方的习惯。此建筑是中国现存建筑中使用普拍枋的最早实例。

佛头寺(国6)
佛头寺位于中国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阳高乡车当村村西山坡下高地,浊漳河南岸,俯瞰村落,因寺后山势如佛头而得名。现仅存一座宋代大殿。
佛头寺大殿坐北面南,建筑面积131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柱头铺作与补间铺作都是五铺作双下昂,梁架结构为三椽栿对后札牵用三柱,以蜀柱托平梁。殿顶琉璃脊饰。殿内有元代壁画二十四诸天护法。


龙门寺(国4)

集五代至清代建筑风格于一体
龙门寺,初名法华寺,又名惠日院,始创建于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550)。寺院坐北朝南,布局分三条轴线布置。中轴线布置了三进院落,每进院落均设有东西配殿,院落随地形建造,形成渐次叠高的形念。
中轴线采用对称式布局,显示了中轴线建筑在寺院中的尊崇地位、西轴线南前后两进院落的僧舍和库院等附属建筑组成,东轴线则南圣僧堂、水陆殿及禅堂、僧舍同合成的院落组成,东西轴线上的建筑均南前院、中院和后院部分组成,两轴线的建筑多为明末清初所建。
山坳中的龙门寺清幽宁静,寺中主体建筑有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西配殿、北宋绍圣五年 (1098)大雄殿、金代山门、明代燃灯佛殿。悬山顶的西配殿是中国现存五座五代建筑之一,檐下为斗口跳。振翅欲飞的大雄殿为三开间歇山顶,斗棋为中央起棱的批竹昂,白灰之下的明代壁画在近年维修时剥露出来。龙门寺前院尚保留早期回廊形制。
龙门寺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建筑集于一处,是浊漳河谷内历史最悠久、现存文物建筑最多、跨度时间最长、石刻史料最丰富的寺院。



法兴寺(国3/宋)

宋代彩塑佳作十二圆觉像

法兴寺旧址坐落于长子县慈林山坳,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后凉神鼎元年(401),现址在长子县东南慈林镇崔庄翠云山上。法兴寺坐北朝南,现存平面布局为唐代特征,佛塔(亦称石经楼)在殿之前部,中轴线依次布列山门、舍利塔、圆觉殿和毗卢殿,两厢为关公殿、伽兰殿和碑廊。现存自唐迄清碑刻17通,记载了寺史沿革和建制情况。

现存唐代舍利塔、燃灯塔,以及圆觉殿、后殿。圆觉殿内塑于北宋政和元年 (1111) 的十二圆觉像,面部丰腴、高警秀眉,项下璨珞简练,庄重优美、神态俊逸,服饰色彩桑和极富韵律感,体态自如而神情各异,或托腮作沉思状,或淡静地目视前方,神情溢于眉梢,流于口角,给人以和颜悦色可亲之感。十二圆觉像工艺精湛,是宋代彩塑的佳作。

崇庆寺(国4/宋)

宋金元明四代彩塑

崇庆寺千佛殿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梁架斗拱均属宋制。殿内有佛、菩萨像三尊,西壁悬塑人物局部残坏。

西配殿佛坛束腰处有北宋元丰二年 (1079) 题记,记载着彩塑年代及布施者姓名,佛坛上有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山墙两侧十八罗汉大小比例与真人略同,肌肉丰润、骨骼健壮、衣褶婉转流畅、神态生动自然,与端庄的菩萨聚集一堂,刚柔相济。
西垛殿内有明初地藏普萨与十王像,塑造技艺甚佳。

府城玉皇庙(国3/宋)

二十八星宿元代雕塑独冠天下

泽州县府城玉皇庙位于市区东北约13公里处的府城村北岗上,是晋城地区保存最完好,规制最完整的玉皇庙。该庙创建于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坐北朝南,平面布局为长方形,南北长110米,东西宽32米,占地面积3520平方米,计有殿宇楼亭110间,是一座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
玉皇庙为三进式院落,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拾级登临,依次为头道山门、二道山门、诸神殿、香亭和玉皇殿。建筑布局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个建筑,再以单个建筑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位,层层相接组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尤其是庙内的元代二十八宿雕塑群,造型精美,比例匀称,面部表情生动传神,细节丰富而表现细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神气贯通、呼之欲出。


青莲寺(国3/宋)

魏晋河山第一奇
青莲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东南约17公里的硖石山南麓,分上下两寺,上青莲寺创建于北齐,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御赐名为“福严禅院”,明代复称青莲寺。寺庙依山就势,殿宇楼阁,栉次鳞比,经堂僧舍,错落有致。



历史讲坛游学
国内深度文化游学的先行者。多年以来专注连接人文专家与爱好者,深入文明腹地,走进文明现场,感受中华与世界文明的蓬勃生命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