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优秀成果奖丨蔡跃洲: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测算及结构分析

文摘   2024-11-07 19:28   北京  

【编者按】

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名单,我校共7项成果获奖。

本期,我们将带您走近二等奖获得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蔡跃洲



蔡跃洲,男,1975年生,江西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研究方向

大数据分析与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

主要科研成果与学术活动

著有《数字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测算及结构分析》《信息通信技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替代效应与渗透效应》《平台经济的社会福利机制及其效果测算》等代表作。正在承担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与治理协同互促机制研究》等。


论文简介



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测算及结构分析

蔡跃洲|《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11期

《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测算及结构分析》这篇论文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蔡跃洲教授与学生牛新星博士共同完成。

现行国民经济统计核算体系是工业经济的产物,与工业化成熟阶段的经济运行特征相契合。数字经济作为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的第三种经济形态,难以通过现行官方统计体系直接刻画其特征、提供增加值核算结果。为此,论文从数字技术的渗透性、替代性、协同性三大技术-经济特征出发,就数字经济内涵和价值创造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确定“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组成部分的边界。在此基础上,按照先增量后总量、先贡献度后规模”原则,综合国民经济核算、增长核算和经济计量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测算方法框架。

基于该测算方法框架,对中国1993年以来的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进行测算。其中,“数字产业化”部分,结合测算需要对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归并和调整,形成包括数字部门在内的18个行业部门,并对数字部门(即数字产业化)创造的增加值进行测算。“产业数字化”部分,根据数字技术替代效应和协同效应的价值创造机制,将增长核算和计量分析相结合,测算产业数字化中数字技术创造的增加值规模。在此基础上,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部分加总得到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总体规模,并对中国数字经济的行业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测算结果表明:(11993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7.72%2018年达157761.53亿元,占全年GDP17.16%。(21993年以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贡献的增加值均保持快速增长,2018年规模分别为7.3万亿元和8.5万亿元;3)数字产业化方面,“ICT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将长期处于主体地位并保持高速增长;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等新兴部门快速增长,是未来发展的重点。(4ICT渗透效应总体发挥还很不充分,“产业数字化”在传统行业增加值中平均占比仅为9.74%,加大ICT对传统行业渗透应是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论文所构建的数字经济测算方法框架,为准确测算数字经济增加值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工具。据此得到的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不到20%的测算结果,以及产业数字化对应增加值中“替代效应贡献大于协同效应等结构性特征,符合直觉,对于准确把握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状况有着重要参考价值。论文发表后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先后获评《世界经济年鉴》2021年最佳统计学论文第2名、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22年度创新成果。



END





中国社科大科研处
本公众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科研处运行。不定期发布各类课题项目申报、立项、结项通知,和新苗计划相关讯息,及时为广大师生提供最新的科研动态、通知公告及政策规章等。欢迎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