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影制片厂1952年摄制的黑白故事片《南征北战》是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第一部表现解放战争中大规模战役的战争片,剧本是根据时任华东军区兼第三野战军宣传部文艺科科长沈西蒙创作的话剧《战线》改编。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看到这个话剧后决定搬上大银幕,沈西蒙也力邀编剧沈默君和话剧《战线》的导演顾宝璋一起加入创作团队写出了电影剧本《南征北战》。故事根据1947年我人民解放军在莱芜战役中歼灭国民党李仙洲部的真实事件采写。这三位编剧此后分别又写出了《霓虹灯下的哨兵》《渡江侦察记》《东进序曲》那是后话。电影剧本得到了陈毅元帅的首肯。电影局袁牧之局长指定刚在东北电影制片厂导演了《钢铁战士》引起巨大反响并已经调入中央电影局担任秘书长的成荫来执导此片,成荫导演邀请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汤晓丹导演跟他联合来完成。
陈戈扮演的师长
冯喆扮演的高营长和刘沛然扮演的张连长
影片讲述了1947年初,国民党军队在全国战场上遭受了人民解放军严重打击后,改变了战略部署,集结了优势兵力对我西北、华东两个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解放军某师一团一营的高营长率领部队转移到沂蒙山区的桃村待命。敌人以为解放军败退,集中三十万军马企图与解放军决战。我军某师在桃村前方的大沙河阻击敌人后向凤凰山转移,又在摩天岭成功拦截前来增援的国民党张军长部,协助主力部队全歼国民党李军长的七个师。战斗结束后高营长又奉命担任围歼援敌的先锋,日夜兼程,偷渡大沙河,占领将军庙车站,插入敌人的心脏,为大部队到达全歼敌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最后全歼敌张军长部并活捉张军长。
影片具体表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的“运动战和游击战”,当敌人全面进攻的时候,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要懂得“大踏步地前进,大踏步地后退”。就像影片中刘沛然扮演的张连长朴实地地说“营长,我搞明白了当时为什么我们大踏步向北撤退?为了集中我们的力量,把敌人一股一股地来歼灭他”。
电影拍摄时分成两组,由成荫带领摄影师朱今明负责解放军方面,汤晓丹带领摄影师顾温厚负责国民党和游击队方面,总政调配了一个有步兵、炮兵、工兵等兵种的混合编制营跟随剧组拍摄,主要是担当片中解放军和国民党部队的群演。这些军人是刚从朝鲜战场上下来的军人,家还没有回,军装都还没来得及更换就被调来拍电影,可见部队的组织纪律性有多强大。但是在拍摄过程中还是碰到了“问题”,谁都不愿意出演国民党军队的镜头,剧组只好耐心地做思想工作,说明拍电影是“假的”,但是战士们的情感还是放不下,思想还是想不通,最后剧组只得把战士分成两组,两组轮流出演解放军和国民党的镜头才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张瑞芳扮演的游击队长赵玉敏
铁牛和王琪扮演的李进和陈德海
孙道临和王力扮演的战前会议代表
影片的主要演员来自于刚刚成立的上海电影制片厂,扮演师政委的汤化达,扮演营教导员的潘文展,扮演连指导员的天然,饰演战士陈德海、李进、刘永贵、丁宝山的王琪、铁牛、仲星火、孙永平和赵大娘的扮演者布加里均是刚刚由部队文工团转业到上影当演员。师长的扮演者陈戈是成荫导演专门从电影局剧本创作所请来的,扮演张连长的演员刘沛然当时是47军文工团的团长,在北京开会期间,被成荫导演抓了壮丁,拍完此片后,刘沛然就留在了后来的八一电影制片厂,日后的电影《林海雪原》就是出自他的手笔。普通话并不标准的师长和张连长的人物塑造至今仍是同类题材的高峰,师长在片尾振聋发聩的讲话仍回荡在观众的耳边。
《南征北战》中的经典镜头
而扮演高营长的冯喆,饰演游击队长赵玉敏的张瑞芳,二嫚的扮演者张鸿眉是民国时期的电影演员,刚进入到共产党领导的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纷纷把这部电影作为了自己的转型之作,他们提前下生活,住在外景地老乡家里,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把自己晒得黑黑的,努力地改编自己的形象。同是民国时期电影演员的孙道临也在片中露了一小脸,扮演了只有一句台词“看形势还是很严重”的解放军战前会议代表。他那时也没有信心能够继续地当演员,准备改行当编剧了,通过这次《南征北战》和成荫、汤晓丹导演的合作,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和爱好,并为影片担任了片头旁白,一年后成功地主演了沈默君编剧,汤晓丹导演的经典名片《渡江侦察记》。
项堃扮演的张军长和白穆扮演的参谋长
穆宏(陈宝莲的外公)扮演的国民党高级军官
董霖(琼瑶的姨父)扮演的国民党高级军官
阳华扮演的李军长
影片中的反面人物也别具特色,项堃扮演的张军长、白穆扮演的参谋长和阳华扮演的李军长尤为出彩,当年他们为塑造好角色,到已经从苏州迁往山东禹城“解放军官训练团”体验了生活,这个“训练团”是教育改造国民党军官俘虏的机构。他们查看了大量的资料和国民党军官的“自供状”,比较好地完成了这几个主要反派的表演,其中张军长的台词“请你们坚持最后五分钟”!和李军长的台词“张军长、张军长,请你看在党国的份上赶快伸出手来拉兄弟一把”已经成为此片中流传最为广泛的“名句”。
这部由陈毅元帅、粟裕大将亲自组织,投资百万元,参演演员达3000人的新中国第一部战争大片拍摄公映至今已经七十多年了,较为出色的创作开创了新中国电影史诗性战争片的篇章,和此后的《地雷战》《地道战》并成为中国电影的“老三战”。
本文收录于四川美术出版社2024年4月出版的电影连环画《南征北战》中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