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瑟琳·赫本——12次奥斯卡提名,女性裤装先驱
文摘
2024-11-20 21:41
安徽
凯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是好莱坞时期的标志性人物,曾8次获得奥斯卡提名,同时改变了女性的时尚穿着(裤装先驱)。珍视自己的独立性,其影响力远远超越了银幕的界限。凯瑟琳・赫本诞生于一个非凡的家庭。她的母亲凯瑟琳・玛莎・霍顿(Katharine Martha Houghton),也就是众人熟知的基特(Kit),拥有着优越的社会地位、财富和特权,其家族创立了著名的康宁玻璃公司(Corning Glass Company)。然而,命运的波澜在她十六岁时汹涌而至,她成为了孤儿,肩负起照顾两个妹妹的重任。母亲临终前希望三个女儿都能接受大学教育,掌控自己的命运,基特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完成了这一艰巨的使命。她从布林茅尔学院(Bryn Mawr)毕业,并确保妹妹们也顺利完成学业。基特令人钦佩的毅力和对自由的珍视,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了女儿凯瑟琳,她给予孩子们最大的礼物便是自由,以及勇往直前的鼓励。凯瑟琳的父亲托马斯・诺瓦尔・赫本(Thomas Norval Hepburn)的起点与基特截然不同,成长于近乎贫困的环境,毫无社会地位可言。作为一名乡村牧师的儿子,他深刻体会过贫穷的滋味,也因此立下决心改变命运,毅然选择了医学的道路。凯瑟琳的父亲托马斯·诺瓦尔·赫本博士
最终,他成功从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毕业,并在哈特福德医院(Hartford Hospital)专注于当时鲜为人知的泌尿外科领域,成为一名备受尊敬的外科医生,在那里辛勤耕耘了五十载。从父亲身上,凯瑟琳继承了非凡的动力、强烈的竞争精神以及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基特和托马斯的结合,不仅是爱情的交融,更是智慧与精神的完美契合。基特全力支持托马斯为家庭努力奋斗,建立医疗事业;而托马斯也在基特追求事业理想,为妇女权利不懈抗争时,坚定地站在她的身旁。他们的家中,壁炉架上铭刻着 “聆听生命之歌” 的箴言,这是赫本家族的生活信条。在这里,孩子们被鼓励勇敢追求梦想,独立思考,积极进取,无论是选举权还是性病这样的话题,都可以坦诚探讨。这种开放自由的家庭氛围,如同肥沃的土壤,滋养着凯瑟琳茁壮成长,也为她日后的非凡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石。在布林茅尔学院,凯瑟琳最初沉浸在学术的海洋,选择了历史和哲学专业。然而,哥哥汤姆的离世如同一道晴天霹雳,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这场悲剧使她陷入了深深的孤僻之中,难以融入校园生活。但戏剧宛如一束希望之光,穿透了她内心的黑暗,将她重新拉回了充满活力的世界。她在学校的戏剧表演中逐渐崭露头角,成绩也随之提升,还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1928 年,凯瑟琳怀揣着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从学院毕业,她渴望成为一名演员,而且不仅仅是普通的演员,而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在回家的途中,她向父母吐露了自己的心声,母亲给予了全力支持,而父亲虽然表面上反对,但内心深处还是关心着女儿,他通过在高尔夫比赛中赢得的钱来资助凯瑟琳。《小妇人》(1933 年)
凯瑟琳的演艺之路布满了荆棘与坎坷。在舞台生涯开启仅四周时,她便幸运地获得了百老汇《大池塘》(The Big Pond)的主演机会。首演之夜,她凭借出色的开场表现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那一刻,她满心以为自己已然踏上了成为明星的康庄大道。然而,她却没有察觉到自己在后续表演中的不足之处,第二天便被无情地解雇了。此后,她又经历了多次类似的挫折,先后从几部她认为有望大放异彩的戏剧中被辞退或被迫辞职。但凯瑟琳如同坚韧不拔的野草,一次次从失败的泥沼中顽强站起。最终,她在 1932 年凭借《勇士的丈夫》(The Warrior’s Husband)在百老汇站稳了脚跟,这部剧成为了她演艺生涯的重要转折点,为她赢得了与 RKO 的合同,也开启了她在好莱坞的璀璨星途。在好莱坞,凯瑟琳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她拒绝按照制片厂的要求参与宣传活动,这种特立独行的态度引发了媒体的反感,他们对她发起了猛烈的攻击,甚至将她评为 “票房毒药”。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凯瑟琳没有丝毫退缩,她勇敢地回到百老汇,凭借一部部成功的作品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最终又以胜利者的姿态重返好莱坞。她的每一次挫折都如同磨砺宝剑的磨刀石,使她愈发坚韧,也让她成为了好莱坞历史上首位在晚年依然能够保持巨星地位的女演员。从 1932 年初入好莱坞的那一刻起,凯瑟琳・赫本便以其对裤子的独特偏爱掀起了一场时尚风暴。在那个女性着装被裙子和连衣裙严格规范的时代,她对裤子的执着简直如同一场无声的革命。无论是普通的长裤、工装裤还是马裤,只要不是裙子,她都乐于尝试。她这种我行我素的着装风格,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甚至被视为离经叛道。在拍摄第一部电影《离婚法案》(A Bill of Divorcement)时,她因穿着旧蓝色牛仔裤而与制片厂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制片厂高层认为她的着装不符合形象要求,甚至威胁要偷走她的牛仔裤,迫使她改变着装。然而,凯瑟琳毫不畏惧,坚决捍卫自己的选择。直到有一天,她回到更衣室发现牛仔裤不翼而飞,于是她果断地发出威胁,如果牛仔裤不立即归还,她将只穿着内衣在制片厂内行走。起初,制片厂并不相信她会付诸行动,但凯瑟琳说到做到,她真的穿着内衣在制片厂内走动,这一举动让制片厂大为震惊,最终不得不归还她的牛仔裤。随着时间的推移,凯瑟琳始终坚持自己的着装风格,哪怕这意味着她在进入伦敦克拉里奇酒店(Claridge’s)等高档场所时,只能使用服务入口,因为在当时,女性穿着裤子进入酒店大堂是不被接受的。但她的坚持最终迎来了时代的回应,裤子逐渐成为女性着装的常见选择,而凯瑟琳也因其在女性时尚领域的先锋作用,于 1986 年荣获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她的着装风格成为了女性追求自由与舒适的象征。凯瑟琳・赫本不仅是时尚的引领者,更是运动场上的佼佼者,她的运动天赋为她在银幕上增添了一抹独特的优雅气质。
小时候,她就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假小子,对各种运动和户外活动充满了热爱,越是充满挑战的项目,她越是乐此不疲。在父亲的鼓励和哥哥的影响下,她学会了爬树、翻跟头、潜水、游泳、高尔夫、网球、跑步、跳跃等众多技能,每一项运动她都全力以赴,力求做到最好。在电影《西尔维娅传》(Sylvia Scarlett)中,她冲向大海的场景充满了活力与灵动;在《费城故事》(The Philadelphia Story)里,她那优美的跳水姿势宛如一只翩翩起舞的天鹅。在《育婴奇谭》(Bringing Up Baby)中,她与加里・格兰特(Cary Grant)在高尔夫球场上的追逐嬉戏,以及在《风云女性》(Woman of the Year)中,她优雅地飘上楼梯,身后跟着斯宾塞・屈赛(Spencer Tracy)的画面,都成为了电影史上的经典瞬间。她的每一个动作都自然流畅,仿佛与角色融为一体,将运动之美与表演艺术完美结合,让观众们为之倾倒。凯瑟琳·赫本敢于突破社会的传统束缚,无论是着装风格还是职业选择,她都坚持做自己,她改变了女性的时尚,珍视自己的独立性,对生活的充满热情,这样的独立个性,最具魅力。《克里斯托弗·斯特朗》(1933 年)
《亚当的肋骨》(1949 年)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MB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