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也适用于新闻采访工作。读报看报再多,不如多用脚力去奔走,用眼力去观察,用脑力去思考,最后,用笔力去呈现。
因工作性质的原因,今年,我去了很多地方,感悟颇多。当然,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逐渐意识到:我们在当好电力工业发展记录者的同时,更要当一名合格的电力新闻“翻译员”。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电力新闻因其专业性强,想要普通人都能理解读懂,引发共鸣,就需要将晦涩难懂的行业术语用“大白话”的形式给读者讲明白。
在《探究黑启动试验奥秘 增强新型电力系统安全性——国网辽宁电力成功开展新型储能黑启动城市电网大容量火电机组试验》的报道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
每每回想这项工作,我脑海中总会浮现“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句歌词。这项工作跨越了两个春夏,从2023年5月第一次试验中止,到2024年6月18日0时50分试验成功,是10家单位、几百名人员从沮丧、振作到复盘、探索、成功的一段共同记忆。
“翻译”的第一步就遇了阻:试验名称长、涉及行业多、涵盖范围广。“新型储能”“城市电网”“火电机组”这些词,在以前撰稿时频繁出现过,只有“黑启动”这个词对我来说极其陌生。
案头学习必不可少,我先通过查阅资料,大致了解了“黑启动”的概念和相关案例。接着,我又向所采访的主人公——国网辽宁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系统运行处韩子娇处长求教。韩处长帮我拆分每一个词组,或画示意图或打比方,并结合地理环境、突发事件、特殊天气、电网因素给我讲明白:为什么要开展黑启动试验?为什么选择在大连?为什么选择储能电站作为黑启动电源?
我也不断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向自己发问,逐步理清思路。渐渐地,从一开始的懵懵懂懂到略知一二,再到跨过这道“入门级”阻碍,我理解它、吸收它、“翻译”它,最终形成读者能看得懂的“大白话”。
……
一番抽丝剥茧,几番变通“翻译”,思路越发清晰,结构变得立体,内容更加充实,枯燥的试验内容活了起来,晦涩的词汇通俗了起来。落笔的时候,或比喻,或类比,写起来轻松了许多,读起来也很容易明白。
电力行业新闻人对电力知识接触多、了解多,但如何将专业的电力知识用老百姓看得懂的语言写出来,进而增进大家对电力行业的理解和认可,学会准确“翻译”和写生动的“白话”,非常重要。因此,要解读好电力内容,传播好电力声音,当好一名合格的电力新闻“翻译员”尤其重要。
作者|国网辽宁电力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爱萍
责编|肖莎 马子潇
执行审核|郑欣月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240015
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