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乳制品是孩子日常饮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偏偏有不少人难以接受这些东西,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过敏的孩子比比皆是,这部分孩子该如何补充营养?有没有办法可以改善体质?今天就来讲讲。
喝了牛奶拉肚子,就是乳糖不耐受吗?
大家可能有这样一个疑问:孩子喝了牛奶容易拉肚子,就是乳糖不耐受吗?
不一定。
我们先讲讲乳糖不耐受。我国是食物不耐受的高发病率国家,其中乳糖不耐受在婴幼儿当中非常常见,年龄越小越明显。
乳糖是牛奶中的一种糖分,需要乳糖酶来分解才能被人体吸收,而部分人群由于体内缺乏乳糖酶,导致乳糖不能被分解吸收,在肠道内发酵产生气体和有机酸,从而引起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乳糖不耐受往往容易跟另一种情况相混淆,就是牛奶蛋白过敏,两者都可能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的症状,但其本质是不同的。
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体内消化酶的缺失造成的,而牛奶蛋白过敏则是一种免疫反应,一般可以从发病时间和症状来进行区分,当然,具体的诊断还需要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正规检查。
乳糖不耐受:一般在餐后2小时~24小时,甚至两三天后才出现,以肠道不适(腹胀、腹痛、腹泻)为主。
牛奶蛋白过敏:“即吃即病”,餐后2小时之内就会发病,可出现的症状包括:胃肠道症状(反复返流、呕吐、腹泻、便秘、便血等)、皮肤黏膜症状(湿疹、红斑、风团、血管性水肿等)、呼吸道症状(非感染性流涕、慢性咳嗽和喘息等)、非特异性症状(无故拒奶、频繁哭闹、烦躁不安、生长发育迟缓等)以及急性过敏综合征(可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以及过敏性休克,需立即就医)。
除此之外,脾胃虚弱,本身患有胃肠道疾病或牛奶受到污染等原因,也可导致孩子喝了以后出现腹泻、腹痛、腹胀的情况。
乳糖不耐受等于完全不能喝牛奶吗?
如果孩子诊断为乳糖不耐受,是不是代表以后完全不能进食牛奶及奶制品,会不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
我的观点是不需要完全回避牛奶和奶制品,通过合理选择奶制品、调整摄入方式和摄入量等方法,逐步提高孩子对奶制品的耐受性,就能减轻胃肠道不适症状:
1、少量多次,逐步增加
只要孩子症状没那么严重,可以尝试每天喝少量牛奶,缓慢增加摄入量,让胃肠道逐渐适应。当然,要避免空腹进食牛奶及奶制品。
2、和其他食物一起吃
牛奶、奶制品可以跟主食、蔬菜等一起吃,比如做成牛奶燕麦粥、奶香馒头等,这样可以减缓乳糖在肠道内的吸收速度,从而降低不耐受症状的发生频率及严重程度。
3、吃低乳糖的奶制品
无乳糖牛奶、酸奶和硬质奶酪等的乳糖含量较低,可以适量给孩子吃。
4、服用乳糖酶药物
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尝试在喝奶前服用乳糖酶药物,减轻喝奶后肠道异常的状况,促进肠道内乳糖酶恢复。
脾气健壮,体质可改善
无论是乳糖不耐受还是牛奶蛋白过敏,从中医角度来看,根本原因都是孩子的脾胃功能太差了。
脾为后天之本,负责饮食水谷的运化,脾胃一旦受损,各种消化吸收问题就会频频出现,包括有些孩子原来喝奶都没问题,突然一喝就出现腹胀、腹泻的情况,而有的孩子可能是生了一场病,腹泻三五天后,突然就对一些食物不耐受了,这些都是脾胃受损导致的。
儿为虚寒,孩子天生处于一个“虚寒”的状态,脾胃功能本来就是偏弱的,如果脾胃损伤,就会进一步加重虚寒的状态。
这个状态有可能从孕期就开始积累了,有些孕妈在孕期过量食用寒凉水果,致使寒湿之邪在体内积累,那么孩子在胚胎时期肾阳、脾阳就受损了,另外,哺乳期也是同样道理。
当然,更多的时候还是源于后天的饮食生活所伤。
小儿脾常不足,饮食又不知节制,经常三五天就会出现积食,如果家长不懂得及时采取正确措施,久而久之,脾胃里的积滞就会化热、生湿,反过来损伤脾胃,脾胃一伤,消化能力就更差了,形成恶性循环,孩子的体质就是这样越来越差的。
改善的关键就在于对脾胃的呵护。这里有两大关键,一是及时处理积食,二是适当健脾胃。
想要孩子长得好,每个家长都要学会一项基本育儿技能,那就是10秒判消化。操作起来其实很简单,但是难在要坚持。每天早上花少量时间,观察孩子的口气、舌苔、大便、睡眠情况,以此来判断前一天的消化情况。
如果发现孩子口气大、有酸臭味,舌苔也比前一天厚了,大便有食物残渣、便秘,晚上睡觉也不太安稳、喜欢趴睡,那就说明孩子大概率积食了。这时候就要采取措施了,首先调整饮食内涵,给孩子吃少一点,尽量全部素食,喝配方奶的奶粉就要冲稀一点,在这个基础上再搭配小儿消积茶,每天1次,坚持两三天,恢复脾胃功能。
小儿消积茶:
山楂:消食、健胃、行气¹
麦芽:行气消食、运脾开胃¹
莱菔子:消食除胀、通利大便¹
如果10秒判消化没问题,孩子消化状态不错,那就可以安排一些健脾养胃的汤水了。平时容易腹泻、大便不成形的孩子,说明脾胃状态是差的,脾虚生湿,湿气就像一张网困住了脾胃,使其无法发挥作用。
这类孩子我建议不要一开始就用健脾益气的食疗,因为往往是补不进去的,可以先喝一段时间醒脾化湿的汤方,化解掉湿气,再来健脾,这样才能补得进去。等到孩子大便成形了,舌苔也不是那么白腻,再改喝小儿健脾汤。
醒脾化湿汤:
佛手:疏肝理气、和胃止痛¹
砂仁:化湿行气、温胃止呕、温脾止泻¹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¹
乌梅:敛浮热、吸气归元¹
丁香:温中降逆、补肾助阳¹
参考文献
1.周祯祥,唐德才.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年.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