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上午,“弘扬航天精神 激发奋进力量——中国航天基金会科普报告团暨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汇”南京巡讲首站活动走进南航校园。
钱学森之子、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马兰基地原政委孔令才,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符志民,钱学森生前秘书顾吉环,中国航天基金会奖励办主任魏小妹,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侯飞,我校党委书记甄良,党委副书记陶勇,我校优秀生源基地、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党委书记唐云龙出席活动。巡讲活动由陶勇主持。
甄良在致辞中向报告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钱学森先生作为科技教育界的一面光辉旗帜,一生执着追求、不懈奋斗,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和传承老一辈教育家、科学家的爱国心、报国情、强国行,在新征程上更好弘扬航天精神,胸怀“国之大者”,矢志爱国奋斗,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做出应有贡献。
会上,甄良为钱永刚、符志民、顾吉环三位专家颁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特聘专家聘书,三位专家留下手印并签名。学校将把每一位专家的手印在校史馆、立德树人馆永久珍藏,激励一代又一代南航人弘扬航天精神,矢志爱国奋斗。
钱永刚教授以《打造国之重器 铸造科技丰碑》为题,从“弹、箭、星、船、管理”五个篇章,解读钱学森先生带领我国第一批航天科技工作者,在国家缺人、缺钱、又缺技术的情况下如何一步步打造了一批批国之重器,大幅度地缩小了我国在航天事业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的伟大征程。
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回到祖国。当年11月25日,钱学森来到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院长陈赓在宴请钱学森时问:“钱先生,你看我们国家能不能搞导弹啊?”钱学森回答说:“怎么不能啊?外国人能搞,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搞?中国人又不比外国人矮一截!”陈赓一下子握住了他的手,激动得不得了,说:“钱先生,我要的就是您这句话呀!”
1956年10月,我国的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在钱学森回国一周年之际成立,标志着我国航天正式起步。
在我国航天初创期,钱学森在人才匮乏且研制经费的双重挑战下,坚持“要发展航天,研制我们国家的导弹”。他带领航天人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实现了导弹喷管研制等重点问题的突破。
1956年2月1日,毛泽东第一次接见参加全国政协二届二次全会的钱学森
面对导弹制导方式不适应实战的需求的问题,钱学森带领团队重点攻关,实现了我国导弹从中近程、中程、中远程到洲际导弹的阶梯式发展。
1971年3月,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东风-5号”遥测弹在进行垂直测试时,突然出现抖动问题。钱学森以其丰富经验判断抖动不影响发射,并作出大胆决策。1971年9月,东风-5号首飞基本成功,后经历多次改进与试验,性能不断提升。
在钱学森主导解决了圈定导弹的落区的难题后,1980年5月18日,东风-5号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正式成为世界上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拥有洲际导弹的国家,也是继美国、苏联、法国之后第四个具有海上跟踪测量能力的国家,打破了超级大国对洲际战略核武器的长期垄断,对提高我国战略力量和战略地位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在我国的航天初创时期,航天发展所需要的试验条件并不能全部得到保障,有时候试验就需要“冒点险”,需要“闯”一下。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正是由钱学森的一句“我看此卫星可以出厂运往基地”一锤定音。
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负责人孙家栋院士与钱学森的合影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在太空有效运行了28天。《东方红》的乐曲在太空响起,全世界都为我国航天飞速发展所震惊。
在条件不完备具备的条件下冒险是需要勇气的,而钱学森就是这样一位敢于担当的科学家。
钱学森作为我国航天奠基人,其贡献独特且不可替代。1989年,钱学森敏锐地洞察到载人航天能否重新启动的关键,并不在于航天飞机与飞船方案,而在于国家经济和技术实力的承受力。他提出 “如果说要搞载人,飞船作为第一步,用简单的办法走一段路,保持发言权,是可以的。”
有关方面关于航天飞机和飞船的方案征求钱学森意见时,他写了十个字:应将飞船方案也报中央
1990年,航天技术专家委员会采纳其意见,呈报以载人飞船为发展起点的《国家高技术计划航天领域论证工作综合报告》。此报告擘画出我国载人航天的蓝图,指导了我国30年间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
1963年,根据钱学森的建议,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将所属的各分院,按照研究、设计、试制、生产等不同类别的型号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从专业研究院转型为型号研制设计院,使之成为更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行政、技术、经济统一的组织结构。
通过钱学森和航天人的探索和实践,一种崭新的科研管理体制、一套科学的管理模式开始形成并在型号研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从而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钱学森的领导下,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1986年,火箭、卫星、返回式卫星,以及中近程、中程、中远程、洲际导弹等国家要求的任务全部实现。仅花费国家研制经费180亿元,为美国研制同级别航天器所用经费的五分之一。
我校师生以及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南师附中秦淮科技高中的师生代表在明故宫校区现场聆听,天目湖校区设置分会场
钱永刚馆长的专题报告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引人思考、催人奋进,引发全场一次又一次热烈掌声。结束之后在场同学久久不肯离去,纷纷向钱永刚馆长提问,和钱永刚馆长面对面交流。
我是“航心助梦,动力启航”翱翔之翼志愿服务宣讲团的成员,团队成立三年来致力于三航特色宣讲,弘扬科学家精神。钱教授寄语团队“让科学家精神伴我们成长”,团队成员都深受鼓舞。听了钱教授的讲座,更深刻感悟到前辈们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精神。我作为能源与动力学院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未来留在南航继续攻读内流与叶轮机械方向博士学位,定会牢记钱老嘱托,以赤子之心和爱国之情为航空航天强国建设贡献不竭动力!早日让中国的飞机用上更强劲的中国心!
——翱翔之翼“航心助梦,动力启航”科技志愿服务成员、南航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 夏祁恒
钱永刚教授的生动讲述讲到了我的心坎里,以钱学森先生为代表的航天科技工作者们空天逐梦的故事让我倍感振奋,他们在弹、箭、星、船、器等领域中,在那个缺人、缺钱、缺技术的年代,以超前的预见性、超强的意志力谱写了一段段中国航天华章。作为一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博士生,我定将紧密围绕新一代空天装备发展需求开展研究与实践,锤炼本领、上下求索,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自动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孙窈
钱教授不仅向我们讲述了钱学森先生做试验研究时的故事,还向我们传达了以爱国主义为背景的航天精神。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东风-5号在进行垂直测试时,突然出现了抖动现象,钱学森先生以他的学识和经验大胆做出了“发射”的决策,处变不惊。而东风5号的成功发射也印证了他的精准判断。这敢于冒险,勇于担当的精神应当为我们所学习。要做一名优秀的航天者,不仅要有举要驭繁、上下求索、驰而不息和勇于担当精神,更要有着民族骨气与民族担当。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高一6班樊思远
钱学森先生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人物,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而今,我有幸能够听到钱永刚教授对他的更加细致的介绍,让我有了更多的感触。钱学森等科学家在艰苦的日子里,缺少经验和资金,却一步步铸造了“国之重器”,为我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他们的爱国情怀、奋斗精神是当代青年必须学习的宝贵财富,是启迪我们脚踏实地,努力学习的动力。我们应该更多的了解科学家的故事,将他们作为榜样,为新时代中国的发展而奋发向上!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秦淮科技高中高一6班刘绮韵
素材来源丨党委宣传部、党政办、研工部、学生处、校团委、校科协、能源与动力学院
值班编辑丨王婷玉、韦怡俊
责任编辑丨王伟、彭丽
出品丨晓南晓航工作室
审核丨王晖、李秀龙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