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不只是黑马,零跑如何定义逆风中的领跑法则

财富   2025-01-06 18:24   北京  







2024年,零跑凭借近30万台销量成为新势力中的黑马,更以其“好而不贵”的哲学和卓越成本效率,提供了一个困局下企业发展的样本



文丨花生

2024年12月的一个清晨,冬日的阳光洒在零跑杭州总部外。一张罕见的九周年大合照诞生了:5000名工程师,身着深蓝色工装,排列成整齐的方阵,目光坚定。

对于他们来说,这不仅是一张普通的司庆照片,更是一次对逆风成长的见证。这背后是九年的风雨兼程,这是一家用工程师精神贯穿始终的企业。务实、专注、不张扬,在新能源汽车价格竞争的腥风血雨中杀出一条生路。

回望2024年的新能源汽车赛道。有精彩,国内年内销量破千万,引领全球;有无奈,激烈比拼中一些曾经辉煌的玩家如流星般闪过,最终退出牌桌。有人折戟沉沙,有人勉力支撑,也有人在这场价格竞争趁势崛起。零跑汽车(09863.HK),就是这匹黑马。

2024年12月,朱江明与零跑工程师合影。图源/企业供图(下同)

这一年,零跑汽车年销量近30万台,12月交付突破4.25万台,同比增长128%,连续七个月创下新高。这张令人艳羡的成绩单,来自一家创立不过九年的车企——一家曾经“谁都没想到能活下来”的企业。

“很多人不了解我们,但零跑会让所有人无法忽视。”创始人朱江明说。熟悉他的都知道,这不是心灵鸡汤,也不只是简单的豪言壮语,而是朱江明带着零跑,在过去九年间从绝境中突围,靠自研技术、精细化成本控制跑出的真实路径。

从无人看好的“边缘者”,到销量领先的新势力“黑马”,零跑的故事,不仅关乎一家公司如何在极限环境下生存,更关乎它如何用技术、成本和效率定义自己的竞争力。

逆风的方向最适合飞翔。这句话尽人皆知,但面对逆风局,罕有人迎难而上还借势起飞的,零跑恰恰是这样少见的案例。不知道2025的世界是否会变得更具挑战还是更轻松。但零跑的经验,更适合在当下品读。看看逆风局时刻,除了躺平,还能做些什么?

不被看好的起点

2015年,当朱江明决定投身造车时,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混战初期。

电动车的商业路径逐渐清晰,吸引了一波互联网造车的浪潮,初代新势力风头正劲。传统车企老板们即便带着疑惑,也在逐渐投入试水。汽车赛道从未如此拥挤,堪比百团大战。

没有任何造车经验的朱江明,选择了从头开始,甚至在团队组建时,宁可放弃资深职业经理人,也要挑选那些信奉技术至上的纯理工人才。这是他最珍视的宝贝,八年前,在杭州大华,他拉着笔者走进汽车研发中心,拉开原本盖着幕布的关键设备,如数家珍,并介绍了自己的研发团队。

“手机我错过了,汽车我不能再错过。”朱江明说。他清楚,智能电动车的核心不在故事,而在技术。

2015年朱江明在瓦伦西亚萌生造车想法。

然而,零跑的起点却异常艰难。没有互联网光环,没有资本疯狂加持,甚至连最基本的品牌知名度也缺乏。唯一能依靠的,是来自朱江明前一家公司的创业积累。

零跑的创始团队来自大华股份——一家全球安防领域排名第二的企业,朱江明是技术出身,对产品研发和成本控制有着天然的敏感度。

然而,造车毕竟不是安防设备。2019年,零跑发布了首款车型——S01,这是一款小众的双门电动轿跑,外观独特、科技感十足。填补了市场的产品空白,还能够充分体现出纯电小车的技术优势。

从产品逻辑上看,S01可以算得上“用心之作”,但结果却是一记重击——S01上市第一年,仅交付1000台,完全偏离了市场需求。

S01的失败让零跑陷入了长达两年的至暗时刻。从2019年至2020年,零跑不仅销量惨淡,连融资也屡屡碰壁。负责融资的敬华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那两年,朱江明带着团队走访了89家投资机构,但没有一家愿意投钱。“当时的投资人都说,整车这个赛道太重了,他们不看整车。”敬华回忆时甚至一度哽咽。

更糟糕的是,零跑并不是当时唯一面临资金困境的新势力,诸多头部新势力,都在那段时间走到了至暗时刻。不同的是,零跑没有资本加持,只能靠创始团队“硬扛”。

朱江明和傅利泉当时做出了一个外人看似疯狂的决定:如果融资失败,他们自己掏钱发工资。“创业不是游戏,只有没有退路的时候,才能逼自己向前跑。”朱江明后来回忆。

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朱江明专注于技术路线和成本优化,而傅利泉则负责调度资金来源。有人开玩笑说,零跑最开始的资金流,就是两位创始人的私人账户。这个草根创业故事,让零跑在后来赢得了资本市场的尊敬——“他们是真的在做车。”

小车T03与“好而不贵”哲学

如果说家里有粮,让零跑能够扛得住;心里有梦,让零跑聚得住人气继续向前;那要想眼里有光,就必须有证明自己的产品和机会。

零跑的第一次翻身,源于一款看似不起眼的小车——T03。这款车在2020年发布时,定位非常清晰:一款“又小又便宜,但绝对好用”的代步电动车。售价几万元,却拥有同价位少见的高续航和智能化配置。T03的成功,证明了零跑并非没有机会,只是起点选错了方向。

T03的走红并非偶然,而是朱江明在2020年疫情期间的一次深刻反思。他意识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律与传统燃油车不同——消费者对价格极为敏感,同时对性价比有极高要求。“市场不需要炫技的产品,而需要真正让用户摸得到幸福的车。”朱江明总结。

于是,零跑调整了产品策略,将“好而不贵”作为核心竞争力。这背后是两项关键决策:

其一,是全域自研降本。零跑不是第一个提出“自研”的车企,但它的自研范围却是更全面的。零跑不仅自己开发三电技术(电池、电驱、电控),甚至连电驱控制器、CTC电池包都选择自研。以CTC技术为例,这一创新让电池与底盘融为一体,不仅提高了车辆性能,还直接降低了制造成本。

其二,是高度集成化设计。零跑的所有车型都基于一个模块化平台开发,零部件通用率超过80%。以2024年的主力车型C10、C16为例,这两款车本质上使用了同一平台,仅在设计和功能上略有差异,成本比同行降低了数万元。

通过这些技术创新,零跑实现了一个“看似矛盾”的目标:用最少的投入,做出最具性价比的产品。

为用户的幸福而卷

2024年,被称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最卷的一年”。

这一年,价格竞争蔓延全行业,各大新势力,纷纷采取降价策略,以求抢占市场份额。而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零跑不仅保持住了利润,还创下了多个销量新高。

零跑的成绩,离不开两款主力车型——C10和C16。

这两款定位15万-20万元区间的SUV,不仅在智能化和续航上媲美更贵的竞品,价格上更是实现了“半价理想”的口碑效应。C10、C16上市不到一年,月销量便迅速突破1万台,成为零跑的“爆款”。

2024年的销量,成了零跑的高光时刻——近30万台的年销,12月突破4.25万台,连续七个月创新高。这样的爆发,靠的不是一款划时代的革命性产品,而是两款用户口碑爆款:C10与C16。

它们的热卖不仅仅因为价格,而是因为它们通过精准捕捉用户需求,在价格与性能之间找到了上佳平衡点。15万元-20万区间SUV市场,是性价比与功能实用的战场,而C10与C16,通过高通用率的模块化设计、合理配置的智能化水平,成为这个细分市场的性价比典范在极卓越率的运营逻辑下,C10与C16的开发成本仅为传统车企的70%。

用高品价比打透用户心智,这背后是零跑对极致成本控制与好而不贵哲学的精准执行。

但朱江明却并不满足。他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零跑的目标是“成为受人尊敬的世界级智能电动车企”,而未来三年,将是这一目标的关键时期。

同样是卷,零跑是为用户的幸福而卷。在朱江明看来,零跑的车不讲故事,只讲实用和品质。这不是一种营销策略,而是一种工程师对幸福感的笃定信仰——让更多人,以合理的成本,触及电动车的美好。在笔者看来,这是一种少见的造车初心。

“我们已经进入了决赛圈,未来的竞争对手,不再仅仅是新势力,而是真正的世界级品牌,未来三年至关重要。”朱江明在2024年的公开信中写道。他透露,零跑的短期目标是年销量突破50万台,并加速海外布局,通过与Stellantis集团的合作,迅速打开欧洲市场。

真正的挑战或许还在于“效率战”。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逐渐成熟,车企之间的竞争将更多集中在供应链效率、成本控制和品牌溢价上,而这些,恰恰是零跑需要进一步突破的领域。

2024年10月,瓦伦西亚开设了零跑店。

零跑的九年,是一场关于“务实”的长跑。

它没有天生的光环,没有大资本加持,也没有互联网营销奇迹。但它用技术创新、卓越成本控制和持续执行力,在“最卷”的赛道中,跑出了自己的路径。

有人评价零跑缺乏激情,甚至有些平庸。但正是这种踏实做事的工程师气质,给了零跑强大的生命力。用朱江明的话来说:“未来属于工程师,属于那些真正让技术服务用户的人。”

销量的爆发,并不意味着零跑可以高枕无忧。随着行业进入决赛圈,全球化竞争与效率竞争将成为下一阶段的核心主题。在效率上,零跑已小有成就,但头部车企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先发优势;在品牌溢价和高端市场上,零跑的路还很长。

零跑未来的关键是保持定力,既要以技术创新支撑品价比典范,又要逐步探索品牌溢价,向更高的市场延展。面对全球市场的大舞台,这匹黑马是否能持续领跑,需要时间给予答案。

财经杂志
《财经》杂志官方微信。《财经》杂志由中国证券市场研究中心主办,1998年创刊,秉承“独立、独家、独到”的新闻理念,以权威性、公正性、专业性报道见长,是政经学界决策者、研究者、管理者的必读刊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