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暑春秋交替,岁月如歌前行。
在会宁的城乡大地,从饱经岁月沧桑的文化遗迹,到掩映历史深处的根脉传承,活跃着这样一支特殊的工作团队,存在这样一群默默奉献、不畏艰辛的文化守护者。他们手持记录本,肩扛测量仪,眼中闪烁着对历史的敬畏与探索的热情——这就是会宁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队员。
从巍巍华岭到秀美川塬,他们翻山越岭、不辞劳苦地奔波前行,无数次地徒步跋涉,穿越泥泞的小路,攀爬陡峭的山坡,只为寻找那一处处隐藏在岁月尘埃下的文物遗迹。汗水浸湿了衣衫,泥土沾满了鞋履,但他们的心中却充满了发现宝藏般的喜悦。他们细致入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力求还原文物的真实面貌,为后续的保护和研究提供准确依据。
据了解,此次文物普查将对会宁全县境内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文化遗址、墓葬、陶器、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进行实地普查,普查队队员重点对普查对象名称、空间位置、保护级别、文物类别、年代、权属、使用情况、保存状况等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对已认定、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同时调查、认定、登记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确保普查结果全面客观反映全县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状况。
自今年7月份会宁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全面进入第二阶段以来,县普查领导小组统筹安排,稳步推进,解决实际困难,保证野外调查工作顺利开展。截至12月10日,全县已完成20个镇的文物普查任务,完成320处“三普”登录不可移动文物复查,完成13处“三普”后新发现文物进行调查、认定、登记,提前达到“至2024年底前完成60%”的任务要求。 跋山涉水寻文物,穿林过涧摸“家底”。会宁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县普查队严格落实国家文物局和省、市文物局关于四普工作的要求,锚定任务,真抓实干。队员们利用无人机、相机、RTK测量仪、数据终端等设备,开展拍照、测量、登记、绘图等工作,并录入四普数据采集软件。据统计,县普查队共采集文物标本陶片、瓷片等1000多件,采集照片7652多张,调查总行程达12800多公里。这一系列数字背后,凝聚着工作人员的辛勤汗水与不懈努力。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下一步,会宁县将继续加大文物普查工作力度,按照快、准、实、稳和应普尽普的要求,加强质量控制,统筹推进实地普查和数据录入工作,完善不可移动文物档案资料和保护措施,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任务。(作者:魏永刚 孙步龙)
(来源:每日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