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青年的求索之旅 这部音乐话剧让敦煌“年轻”起来

文摘   2024-12-09 20:55   甘肃  

古老的雕塑静伫在舞台上,一群年轻的身影穿梭其间,有条不紊地进行文物数据采集工作。以舞台为纽带,以音乐诉深情,中国国家话剧院的主创们“受到召唤”,开启了一场与敦煌的对话。

12月7日至9日,由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担任编剧、导演的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首演。


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多媒体设计图


该剧作以1935年的法国巴黎和2035年的中国敦煌为背景,通过古今交织的叙事手法,叙述两代敦煌青年奇妙交错的人物故事及心灵共鸣,展现敦煌文化的魅力。

1935年,常书鸿在塞纳河畔的书摊偶然翻阅到一本敦煌画册。他被画册中精妙的壁画和庄严的佛像吸引,毅然回国,担起了守护敦煌的重任。后来,他成为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长。

2035年,“敦煌数字研究中心实习生张燃”走进了常书鸿的世界,寻找有关爱情和人生理想的答案。

“我想以更加现代、多元的视角呈现敦煌故事。”田沁鑫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道,她希望展现不同时代青年的成长和求索之旅,让观众感受到敦煌艺术和莫高精神,唤起人们对历史与现实、个人与时代的反思。

如何为敦煌文化注入新活力,如何把敦煌元素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让敦煌“年轻”起来……带着对这些问题思考,田沁鑫带领着主创团队积极探索,大胆尝试。

“艺术和科技结合是文艺新业态产生的必由之路。这次我们深度融合了最前沿的数字技术,以提升作品品质和观赏性。”田沁鑫介绍,在艺术上,该剧融合3D技术、二维动画、即时拍摄等多种手段,为观众呈现一场敦煌文化的视觉盛宴。

田沁鑫表示,优秀的文艺作品需要具备好的品质、动人的故事和丰富多元的艺术形式。其中,“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始终是文艺创作的内核,也是最打动人心的部分。“艺术创作需要人类的情感、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可以把AI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创作出更多符合人民性的作品。”


《受到召唤·敦煌》主演张艺兴 沈晶/摄


今年是敦煌研究院建院80周年。8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敦煌人坚守“择一事、终一生”的信念,守护着敦煌。舞台上,青年演员们受到召唤,触摸敦煌文化。

“我会为守护敦煌坚定不移,燃尽此生!”中国国家话剧院青年演员张艺兴在剧中一人分饰两角——常书鸿和张燃。每次说起这句台词,他都十分动容。

张艺兴说,这部戏横跨的领域多,对各方面要求高,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为了更好呈现人物,他分秒必争。即使不在台上,他也会主动练习声乐、台词和舞蹈动作,一句台词常常练30多遍。

“‘让敦煌艺术年轻起来’是这部剧的主题之一。工作时,我时常会被年轻人的活力和勤奋感染。”田沁鑫说,从排练到合成,她清晰地看到了年轻人的成长与蜕变。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她希望能培养更多优秀青年演员,为剧院和艺术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我们也会给青年艺术家提供公正的平台,让他们展现自己”。


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排练花絮 沈晶/摄


田沁鑫说,《受到召唤·敦煌》不仅是对敦煌文化的致敬,还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她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更多人了解敦煌,了解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在此基础上,推出面向世界的优质话剧艺术作品,弘扬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助力文化出海。

“常书鸿先生以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他愿为敦煌燃此生。我们把这种感召放到剧中,希望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敦煌守护者们的理想主义精神和奉献之意,感受到敦煌文明的厚重与魅力,通过我们的艺术创作,让古老的敦煌年轻起来。”田沁鑫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
(转自: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甘肃省文物局
由甘肃省文物局主办,向全社会介绍甘肃丰富独特的文化遗产资源,为公众提供最新文物保护利用资讯。感谢您对甘肃文物事业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