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大地艺术节|百年水乡烟南村,宁静治愈

旅行   2024-10-23 16:59   广东  


第二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在首届的基础上,从西樵镇扩展延伸至九江镇,在两镇共设10个艺术区域。艺术节的新增区域有哪些在地故事等待着被你探索?又有哪些艺术的可能等待着被你发掘?


南小游带大家走进“岭南水乡的典范”——烟南村。



烟南村是南海区九江镇下辖的行政村,位于九江镇西北面,东、北两面毗邻西樵,南接璜矶、河清,西连镇南。烟南村辖烟桥、南水、兴贤3个自然村,本届艺术节将选址烟桥村和兴贤村,立足古村文脉,展现岭南水乡之风情。



来到烟南,走在青石板路上,轻轻抚过百年旗杆夹石,观赏着精致的花鸟砖雕。这里古朴但非沉寂。岸边,孩子们坐在涌边捞鱼,兴致一来,他们甚至会冲到古木桥上,纵身一跃跳入河涌中。龙舟也在这里竞速,咚咚的鼓声、船桨击水的节拍与观众的热烈助威声交织在一起,共同谱写成一首激昂的交响曲。



烟南村,这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古村,始建于明朝,已经走过了六百多年的风雨历程。追溯到南宋时期,烟南各姓先民从中原大地跨越南岭,一路南下至广东。他们在南雄的珠玑古巷找到了临时的栖息之地。然而,绍兴、淳熙年间,为了躲避祸乱,这些先民再次携家带口,沿着浈江、北江顺流而下,最终在珠江三角洲的西樵山附近,沿西江两岸定居。



烟桥,正是烟南村里最早的自然村。据《烟南烟桥何氏家谱》记载,“孝廉公”何思远带领族人由南雄珠玑巷迁来南海九江石龙村,随后在明朝正统年间再迁往烟桥,并于明代正统十四年建村。最初命名为“里海”,意指防洪堤内的西江水域(防洪堤外的西江水域则被称为“外海”)。后因村庄的布局犹如一只展翅的飞燕,因而被称为“燕桥村”。


● 村口长木桥原名“燕桥”,因终年水汽蒸腾,雾气缭绕,清乾隆年间已有“烟桥”之称。另有一说是该桥板木质坚韧有弹性,有人过桥时会上下弹动,粤方言称这种弹性为“yin”,但有音无字,遂借用“烟”字而成“烟桥”。久而久之,村名亦改称“烟桥”。


烟南村的另一自然村名为兴贤村,原名苏合墩,同样起源于明朝。苏氏先祖苏国奉和关氏先祖关二公从九江的上东(今上东社区)和南乡(今南方社区)迁徙至此,逐渐形成了这个村落。据村民口口相传,由于村中苏姓居民占多数,因此最初得名苏合墩。



环村水路

龙舟出场

打开地图,你会发现烟南涌连接着烟桥村和兴贤村。特别是兴贤村,如同一个小岛,整个村子被河涌环绕。



沿着涌边一条笔直的乡道漫步,悠悠地从兴贤村一巷走到十六巷,沿途可见镌刻着历史痕迹的青砖房屋,精致的黄绿瓦片交错,让人不禁遐想上个世纪末这里人们的生活风貌。涌边,每隔百米便有一个小埗头,埗头旁或停泊一叶小舟,勾勒出一幅典型的岭南水乡风情画。



走过进入烟桥村的小桥,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古人描绘的烟桥山水画,呈现的便是一个“长”在水上的村子。



那里的村民总会说起,以前这里的出行都靠小船。村里的生活围绕着水元素展开,人们用水灌溉、以水浣衣、依水而渔。本届艺术节将深入挖掘当地的水元素,邀请观众游客体验烟南的水生活,力争将其打造为内河游船体验的样板。


烟南涌除了成为烟桥、兴贤向外的连接点,还同时是赛龙宝地。烟南村的赛龙舟往往以烟桥的木桥为出发点,沿着烟南涌的河道赛龙是它的主基调。烟桥横亘在赛龙舟的必经之道上,每到赛龙舟的时节,桥上的村民就会把烟桥中间的可活动复合板升起,留出空档让龙舟得以轻松穿过。


村民在“烟桥”中赛龙舟。




国事榕下

一树成林

和河涌一起扎根在烟南的,还有榕树。烟桥何氏祖祠前的古榕树群最为瞩目。这里的榕树人称“国事榕”,村民仿效古老的“结绳记事”方法,每当有国家大事发生,村民都把榕树的分枝或气根引种到地上,让其再育出一棵新树以示纪念,由此形成一树成林的奇景如今,榕树已由一棵变成十棵。

国事榕的故事纪录片


在这片榕树林中,有一棵特别的榕树,其盘曲的根须紧紧包裹着一座由青石砖砌成的小古塔,形成了一道“树包塔”的自然奇观。


● 烟桥村内的另一棵古树是古木棉树,在晚香园内,树龄为100多年。


● 现今,国事榕下成为村人栖息闲聊的天然场所。总能看到花白头发的奶奶们坐在长条石凳上,悠然自得地闲话家常;或是叔叔爷爷们围聚一桌,兴致勃勃地观看象棋对局。


在“国事榕”的转角处,还有一家“奋哥”开的小村私房菜。招牌菜五味鹅,淋上特色九江双蒸酒,惹人沉醉;必吃三杯鸡,豉香肉甜,连骨头都入味。




烟南素来尊师重教。回溯至明清时期,烟南学子多数是在家族祠堂里启蒙心智。清代道光时期,烟桥书院正式成立,培育出了众多科举应试人才。



1947年,南洋、古巴、泰国等地的烟南何氏华侨捐资创办了“烟桥乡立小学”,在乐廷何公祠里授课。1954年学校改名为“烟南小学”。后因校舍破败成危房,学校迁至南水村。现今,踏入烟南小学旧址,仿佛仍能听见昔日先生们谆谆教诲的回响。



本届艺术节也将深入探索烟南深厚的教育文脉,于烟南小学旧址之中呈现有光亮、有温度的艺术作品。



何氏家族

名人辈出

艺术节团队在考察期间出发前往烟南村,烟桥村前的何氏六世祖祠总会是最默契的集合地。因其建筑足够有代表性、也因其前面的旗杆石排列得足够“威水”,又因其包含着何氏家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何氏六世祖祠,始建年代不详,分别于清嘉庆年间、清光绪年间经历了两次重建。祠堂采用传统的二进三间布局,采用了精巧的抬梁式木构架设计,镬耳山墙与硬山顶的结合,极具岭南宗祠建筑特色。


● 木雕、石雕、砖雕及灰塑手工精巧,人物、花鸟等造型栩栩如生。


烟桥人才辈出,励学之风源远流长。在古代,经过科举应试获得功名者,一般会在家乡宗祠前或者陵墓前树立旗杆石。而烟桥乡间散落的旗杆夹石足以见证烟桥先贤的科举历史。仅在清代科举中,何文绮考中进士,在京当兵部主事,另中举者有五人,贡生六人。


● 旗杆夹石是用来竖立旗杆的。旗杆以整棵杉树修成,非常高,上面挂的并非旗帜,而是斗。才高八斗,只有一品大员才配受挂有八个斗的旗。


除了像何文绮这样科举出身、为人清正的朝廷命官,也有像丹山画派创始人何翀这样声名传世的书画大家,当代还涌现出参加过国庆大典的爱国侨商何晃钊。


● 何晃钊故居现位于烟桥大巷尾,保存较好,具有清末岭南古民居特色。


何晃钊是旅古巴爱国华侨商人。上世纪初,他远赴古巴经营油糖米面什货店,生意有所起色后,慷慨资助同乡失学儿童。新中国成立后,他对国家发展事业出钱出力,在 1967年曾被邀请到中央参加国庆大典。


● 作为古巴侨领,何晃钊的故居融入了一些异域建筑特色,如八角形天窗以及旁边的拱形窗。


● 何晃钊之孙何宇翔在为艺术家介绍何晃钊故居及其生平。



一巷一坊

传承正道

“一入烟桥,必行正道,万世固基,有耐儒风。”据《烟桥史话》记载,此“正道”就是烟桥正道。烟桥正道处于烟桥村东西轴线上,贯通南北,两旁整齐地排列着元、亨、利、贞四条小巷。



据传,烟桥正道是何如騵为教育子孙后代“行商要走正道”而修建的。何如騵是何文绮的侄子,十四岁时即接管经营药材买卖的家族生意“百和堂”,后又开创“一经堂”,还前往在中国香港等地经商。


咸丰年间,何如騵(又称牧野公)特意回到家乡,把当时的土路全部铺上了青石板,并建起了麻石门楼,请人题写了“烟桥正道”四个大字。牧野公回顾自己大半生的历程,深刻领悟到唯有遵循正道,事业方能长久不衰。于是借此警示村中后人坚守正道。



由烟桥正道出发,沿着蜿蜒的村道来到兰桂坊。在这里,古朴而精致的门楼让人产生时空错乱之感,不禁想起香港那个灯火辉煌的繁华之地。然而,香港兰桂坊之名,正是源自于此。


● 兰桂坊的门楼牌坊上,中国传统壁画与砖雕、灰雕保存完好,尽管历经百年风雨,其上的花纹图案依旧精致,色彩依旧鲜艳。而壁画多以教育为主题,展现了对教育的尊崇,使得励学之风得以传承。


兰桂坊修建于光绪年间。其原主人何星桥早年在西欧经商,致富以后回乡修筑百福堂。百福堂又名星桥书院,是烟桥最大的私家书院,而兰桂坊是百福堂的附属建筑。


兰桂坊其名,寓意深远,源自兰桂腾芳。兰和桂都是花卉,用以比喻子孙后代;而坊本意是芳香的芳,因用作巷名取坊字。这个名字寄托了对子孙后代显贵发达美好祝愿。



那为什么香港兰桂坊的题字会与烟南兰桂坊的题字如出一辙呢?据说,上世纪六十年代香港特区政府计划更改该地区的地名,征询了当地居民和商户的意见。原来,这里的许多商户是烟桥村的后人,他们决定从家乡取字,将“兰桂坊”的原字引入香港,作为地名和题字,从而使得两地有了奇妙的联系。


岭南古村

邀你到访

本届艺术节将深入烟南村,以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灵感,结合当地古朴的历史建筑和生机勃勃的环村河涌,呈现由中外艺术家创作的当代艺术作品,力争打造其成为九江乡村的文旅中心同时,本届策展将充分发挥它的水路优势,使其成为内河游船体验的样板期待在这里,你能与当地生活产生连结,沉浸在正道遗韵之中,体验岭南水乡的日常,尽享岭南人的生活情趣。




南海文旅微信编辑部

来源: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南海九江、烟南村委

图片:张静、岛影工作室、xueyi

编辑:赖嘉华

审校:温爱霞、姚易、李颖薇

南海文旅
趣玩 | 美食 | 度假 | 研学 | 触摸最初的湾区,体会城市烟火,享受品质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