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中国美线货代排名(珍藏版)

科技   2025-01-11 20:08   广东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设为星标




辞旧迎新之际,迫不及待想看一下2024整年从中国出货的美线货代排名,作为年终总结,也记录一下每年的排名变化。因为提前了1-2天拉数据,2024年的数据并不是100%精确,但是大差不差,本来Datamyne的数据跟各家公司自己统计的真实货量有出入,仅供参考吧。

2024年美线货代好做吗?


这个问题问一百个货代会有一百个答案。同是美线货代,大家赛道不尽相同。有众人熟知的传统大贸货代,也有近些年风头正劲的电商头程货代,有做同行(FOB或者CIF)为主,也有专攻预付市场直客(DDU/DDP)或是FOB市场直客的,各自各精彩。随着贸易形式的变化,物流市场也跟着改变,于是各种赛道的货代开始“跨界”,传统货代早早介入电商市场,提供端到端服务。原本做预付市场同行货的货代转型成主打预付市场电商卖家,但还是以卖舱位为主,顺带做一些目的港的派送。


各家货代根据自身掌握的资源做出战略调整,打通上下游,补足资源欠缺(比如船东资源)的部分,大家似乎都朝着同一个方向迈进,虽然起点不同。在同一个大环境下,每家货代面临的挑战不尽相同。没有船东约的想自己签约,原来用第三方海外仓的想自己开仓,方式方法不同,目的只有一个:资源和成本的可控性。美线物流每个赛道都很卷,这几年每个物流节点都卷起来了,手头没有资源,怎么参与竞争?


这几年中国出口美国遇到的挑战就不赘述了。即便面临各种打击,美线依然是最大的单一市场。2024年亚洲到美国总量2100万TEU,同比增长14.8%,也比2019年上涨了21.7%。中国出口的美线数据还是延续了这几年的趋势:短期增长不错(同比增长14.6%,跟亚洲总体增长持平),长期增长低于亚洲,特别是东南亚(跟2019年相比上涨10.7%,只有亚洲总体增长的一半)。美国贸易采购的多元化策略正在逐渐改变贸易结构。


在市场运价和舱位急剧动荡的时代,手握丰富船东资源的传统货代优势明显。前文提过(2024年美线(货代)市场回顾),今年下半年的货代竞争体现在NAC运价舱位上,有和没有往往意味着能不能拿到生意。从头部货代排名来看,传统货代的优势很明显。历经2023年美线惨淡市场之后,今年货代市场相对稳定,新玩家加入较少,排名前500名中,只有15名没有2023年的数据。不过,跟2019年相比,前500名公司中有多达215家公司是‘新’公司:公司换名字或者两家公司合并后用新公司抬头,要么真的是新公司。虽然蛋糕在变小,但是剩下的蛋糕还是足够大,不断吸引新公司入场。2024年中国美线货量1000万TEU左右,其中货代货量大概占了一半。


电商物流公司这几年有意识地开始自己签约,但他们很快发现这并非易事。电商货用的最多的主要是三种船公司:快船,OA船和运价稍低的一些独立船东。快船的选择不多,运价结构相对简单。不是每一票电商货都要走快船,其实大部分电商货主要配OA为主,因为OA的船期被电商客户普遍接受,从航线设置到目的港服务,OA的船是普船首选。


船是好船,想签约就没那么容易了。由于大部分电商物流公司成立时间较短(跟传统货代相比),船公司航线部和高层对于这个客户群体的了解目前还不充分。货代和船东的合作需要经历一些风雨,船东不会一上来就和第一次签约的货代谈NAC约价和舱位比例吧。“年轻”的电商物流公司的底气来源于货量的稳定增长,这几年传统的CIF货越来越少,都逐渐转成电商货了。电商客户群体在淡旺季货量和运价起伏的时候会如何表现?在弄清楚这个客户群体的特点后,希望船司们会对电商物流公司签约更加开放和积极。


最后再提一个话题:货代出海。美国有意淡化中国的贸易份额,除了墨西哥,从东南亚的采购份额这五年来逐年增加,相对应的是中国的美线贸易份额在减少。


国内的蛋糕变下了,逼着中国的货代走出去。还有很多货代是被自己的客户推着往外走。不过,川普再次上台,为了MAGA,背刺自己的“盟友”是大概率的事情。原来的关税避风港也会受牵连,货代出海也并非一帆风顺。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新一轮关税大战的开始,美线贸易和物流只会变得更加复杂,多点布局有助于在快速变化的贸易争端中抓住机遇。


▬ ▬ 
来源:罗杰把酒看航运
来源:Roger Zhang
排版:Esme

精彩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上方视频号

关注我们

跨境电商物流百晓生
跨境电商物流媒体、研究、咨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