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马来西亚跟设计师交流碎碎念
职场
职场
2024-03-04 08:09
马来西亚
两周前,我在马来西亚跟本地的一个跨境电商公司的设计团队交流畅谈了两个多小时,不少感受我碎片性的给大家做做分享。1、因为是跨境电商公司,设计师在公司的占比并不是最大。我估计整个公司有 30-50人,线上代理了很多中国的小家电品牌在lazada和shopee上售卖,除此他们有线下的体验店,地方不小,环境整体设计感也很不错。他们团队大概是 9人(当天我跟6 个同学见面),还保留着疫情期间居家办公+上班办公的模式至今。每周来公司办公两天,其他时间在家办公,好像两天来不到至少 1 天即可。上班时间是早上10 点(打卡时间不严格很爽啊~)公司创始人 96 年,整个设计团队里被“嘲笑”的大叔也不过 95 年。团队充满活力,朝气蓬勃,因为工作压力并没有国内大厂那么内卷,所以大家对工作的投入往往兴趣优先。似乎没有国内朋友脸上的那种焦虑、愁容也不太谈裁员、涨薪,当然也没有我们的 35 岁年龄压力。接触的华裔设计师朋友们都特别热情好客,跟他们的交流也完全感受不到是跟外国友人的沟通。![]()
跟设计团队交流后送我的高端伴手礼我在这边这段时间的感受是,深处这个国家,并没有在中国,尤其是大城市那种老龄化趋势。整个马来西亚 3000 万人口,相比于国家的大小,算是“地广人稀”,且平均家庭生育率是 3 个。街道上我看到的都是年轻人,在一些商场的保洁、快递、垃圾处理累的工作也都是 20 多岁的年轻人在做。跟不同的马来本地朋友在聊,我也在观察一些商超招聘的薪资,如果不转换成人民币,对应的薪资跟我们国内二线城市是差不多,汇率转化一下,一些基础工作比如店员、司机、刚入职场两三年的上班族大多也是 3000-5000马左右。人民币就是在 4.5-7.5k 左右。相比于日常消费,以吉隆坡为准,租房、买房跟国内的一二线城市还是有差距,便宜了很多很多。所以除去这个大头费用,其实幸福感就容易产生了。尤其是这边的住宿条件、环境更好。如果能在这边能达到国内大厂的收入,那在这边的幸福感就会很强。虽然来马来西亚之前没太关注这边的大学排名,但在这边的生活学习和本地朋友的交流中会了解到这边其实有不少排名不错但在国内并不算出名的高校。而且不少学校艺术类专业都很强。也许是因为这个国家拥有多元的种族、宗教和文化背景,这种多样性为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所以能让这边这类专业更强也更丰富,但互联网领域确实还不我们的发展更加深入。设计主要还是几个传统板块,比如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等。马来西亚70% 马来人、20% 华裔、10%印度裔,最勤奋的依然是华裔,我在跟当地设计师沟通种能感受到,大家在这个环境下是够努力也做出了成绩,但肯定是没有我们工作的强度高、压力大以及驱动改变的意愿强。这不是不上进,而是当下或许他们不需要,也不用去过度“卷”。在这边lazada、shopee 甚至淘宝跨境业务的基础设施已经慢慢铺上了,中国的商品越来越多的被买到东南亚的不同国家。在全球经济不太好的背景下,想要购买便宜且起码不能太差的商品应该是全球化网民的共同诉求。所以跨境电商真的是个方向,如果有“出海”想法的朋友可以关注关注这个赛道。其次,如果希望出国看看外面的世界,其实不用多思考,来吧,大家在国内的能力储备应该能在这边找到一席之地。其实最好的状态就是在国内一些大公司有比较好的项目经历,在海外收入不是第一目标,有移民、创业想法的就可以考虑考虑在这边生活工作一阵。找到适合自己的机会扎根之后搞钱。在这边做成一些事情的难度出了国家上的差异性,其他其实比国内还是容易一些。
先写到这么多,后面不定期的分享这期间的碎片感受,以及即将更新对话马来西亚设计师的播客节目,期待大家关注和捧场~
![]()
--诚意的邀请大家加入我的星球私房课![]()
—
自媒体时代下,设计师破局之路(上)
高级脸里藏着的审美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