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常中,歡喜。

文化   2024-10-03 15:01   北京  


文字 |「誰最中國」
圖片 |「誰最中國


前阵子看了电影《心灵奇旅》,一个关于灵魂寻找人生意义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每个等待投生的灵魂都必须找到能点亮自己的东西,唯有那个东西,能够令其获得向生的热情与力量。

所以,有的人找到了烘焙、有的人找到了音乐、有的人成了拳手、还有人成了科学家……

然而有个小小的灵魂,始终都没能找到那个能点亮自己的东西,直到有一天阴差阳错到了现实世界。

他第一次吃到了美味的披萨,第一次感受到人群的热络,第一次看着一片叶子迎着光旋转飘落到他手心……于是发现,原来生活本身就已经具备让人渴望去活的力量。


电影 | 《心灵奇旅》


这让我想起曾读过一首海桑的诗:“生活一思索都是疑问,唱出来才是歌,我选择后者。”

好像很多时候,生活的日常被认为是凡俗的、琐碎的,是追求高尚之人唯恐不能摆脱的。俗常的快乐,亦被认为是肤浅、浅薄的。

与精神层面的东西相比,它总不如思想的快乐来得高级、有深度。

然而这句诗,却正正好将两者掉了个头,告诉你,与其一遍遍地陷入疑问中手足无措,不如就把双手伸进生活里头。

我想,电影想要表达的,和诗人想要歌颂的,恰恰就是那些双手溅过油星子、身上带着烟火气的,俗常的欢喜。


电影 | 《心灵奇旅》


感之细微,见于俗常。


有时候,点醒我们好好生活的,仿佛都是些零碎的感受

电影里有个画面,是主人公坐在台阶上,迎着光,一片叶子在他面前飘落,落在手心。



我总还记得,几个月前的某一个早晨,北京还是秋天。

我骑着自行车上班,路边行道树上,一片金黄的叶子旋转掉落。惊喜的是,那一连串的“旋转”,漂亮得如同出自一个专业的芭蕾舞者。

而就在那一瞬间,我的心就跟电影里的小灵魂一样,似被轻轻触动了一下,随之那个被点亮的东西,好像就在胸膛里,松松软软地膨胀开去……这种感觉,或可称为满足、幸福?让人感觉到日常当中的美好,萌发想要好好生活的愿望。



与此类似的细微的感觉,也可能是闻着午后的咖啡香、或是刚出炉的烤面包时的幸福感;对着天空变幻的云、忍不住想要吹口哨的心情;又或是吃到了落胃的食物,见到久违的朋友、拥抱对方时,一瞬间穿过身体的暖流。

俗常当中,总要有那么一点接近于“忙里偷闲、苦中作乐”的能力、感受力,不是故作姿态的岁月静好,而是于平凡、于艰难中,感受幸福的能力。一如周作人曾写下——“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而这些琐碎的、细微的,却能让人感觉平静、欢喜的暖意,无不藏在那些看似平凡、普通的生活当中。

 


生之热烈,囿于俗常。

 

好像总是很容易就被这样一类人吸引。

把最最普通、平凡,甚至艰苦的日子,过出滋味,过出声色;对日常的生活,有着近乎宗教信仰般的认真

有一回在朋友那儿喝茶,中途进来一个新朋友。一边寒暄着,一边从双肩背包里取出一个迷你棉布包袱,而后打开绳结,取出来一只干干净净的陶土茶杯。

我和朋友相视一笑,感觉身为女子,彼时竟有些惭愧。他见状赶忙解释,说自己由于经常跑在外头,时不时想讨口热茶喝,但保不齐对方有没有方便的杯子,自己又不想用塑料、不锈钢之类的……总之,就这样带着带着就带习惯了。

而,正是这样的习惯,让你瞥见一个尊重并善待生活的模样。



祖母出身农民家庭,一生吃了很多苦。

而,她对待生活却向来认真而用力,只不过那种热烈都藏在平静、琐碎的俗常里。

在我的记忆中,祖母有两条用了几十年的绣花床帷。无论是旧时的老式木床,还是如今的新式床,她总要在朝外的一侧仔仔细细铺上床帷,齐齐整整地掖进床席。

有时看到她换床帷,左边对对,右边对对,见到我还要说一句,“年纪大了,眼睛不怎么亮了,过来帮我看看好没好?”



红色的包装喜盒,她会把红纸留下来,有一次我调皮地拿她存的红纸剪了一朵花,祖母直说好看,再过一会儿,就看到她已经用透明胶布把红纸花贴在了桌角。

似乎现实越艰难、越苟且,越藏不住如此种种对生活之热烈,于俗常中闪着温柔的微光。

 


爱之深切,藏于俗常。

 

虽也会被跌宕起伏的爱吸引,但真正能打动我的,似乎总还是那些静静流淌在琐碎日常当中的爱。

前阵子,一个关系要好的朋友,父亲突然检查出疾病,手术切除了大半个胃。这件事对一个小家庭的任何成员无疑都并非易事。

有一天,朋友同我说,现在每周末都一定会和丈夫留出时间去父母家吃顿饭。原因是,父亲术后只能吃流食,丈夫怕母亲会因此也不好好吃饭,而子女过去,母亲因惦记子女,必定会一同吃点正常的。于是再忙再远,他们俩也要留出这顿饭的时间


 

一顿家常饭,何其普通、不值一提,然而爱,又是那样真真切切。

子女担心父母,父母记挂子女,子女确信父母对自己的爱,而母亲或许也早就明白子女的心意……然而这里面,谁都没有说穿,好像什么话都不能讲、也不必讲。

忽然想到,所谓“爱”这个字,在没有文字之前,在没有语言之前,它就已经存在了吧。爱最初的样子,或大约就是这样,你担心着我,我记挂着你,无声地,吃饭、生活。

好像越深切的爱,表面总是越平静,像水平面下汹涌的暗流,俗常是表象,爱深埋其中。



找到火花的灵魂,热切等待着获得新生的那一刻,而相反,活着的人,却往往对俗常的欢喜视而不见。

因此而鄙夷细微的感受,从未设想阳光、空气、自然万物,实为最珍贵的礼物;因而漠视自我对理想生活能做的努力,而把标准交给无止尽的金钱、物欲;因而忽视与亲人朋友日常的互动,甚至把爱当作功利的游戏……

而俗常看似平静,然而它所包含的,对万物细微的感受,对生命热烈的尊重,对他人真切的关心与爱,这一切实在又都是不平静的。它热烈得如同一团火焰,点亮每一个向生之人的灵魂。

俗常本身,或就是生命最平凡又伟大的意义。

 

文字 | 谁最中国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图片进入)👇


誰最中國
从2014年开始,「誰最中國」便致力于“中国文化,当代表达”的触摸和探索。 历经8年,「誰最中國」希望通过向文化发问、向时代发问、向产业发问的方式,重新寻找中国文化的高级、灵性和密码,重构“文化、美学、设计”这一理论体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