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两个凡是”,推动高考制度恢复

文摘   历史   2024-09-23 11:55   江西  

都说“寒门难出贵子”,这也恰恰是现实。即便是高考制度存在的时候,一定程度的“不公”也难免存在。但同样不能否认,高考制度是现存制度中,最能捍卫和维护“寒门子弟”利益的一种,给予了他们通过学习跨越阶层的可能。

只是,在20世纪60、70年代,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这种高考制度被暂时取消了。一代人也因此耽搁了学业,耽搁了青春。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邓小平同志复出之后,很快将恢复高考制度提上了日程。当时支持这一决定、尽全力推动了高考制度的恢复工作的人就有方毅。他当时担任的职务是国务院副总理。

从“被告”到“法官”

方毅也是特殊时代下的一个受害者。一直到70年代,他在邓小平的帮助下恢复了职务,恢复了工作,他才摆脱了“被告”的身份,变身成为“法官”,开始顶住“两个凡是”的压力,拨乱反正,为更多蒙受不公的“被告”进行申诉,维护他们的权益。

方毅出生在20世纪10年代,来自福建厦门。1930年,14岁的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更深入地了解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积极投身爱国革命运动,展现出了顽强的爱国、革命精神,这让他在入团不到1年的时间里就得到了被介绍入党的机会,正式成为了中共党员。

1934年,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的大部队被迫开始了长征,方毅接受组织的安排,“留守后方”。正是在这一时期,他在斗争中不敌,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逮捕,度过了一段艰难的牢狱时光。

但即便是受尽了严刑拷打,他也没有吐露任何有关党的消息。他重新恢复自由,还是在1937年,只因为这一年国内组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国共两党开展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大背景下,他获得了释放。

之后,方毅深入一线又扎根后方,在财政、经济、宣传和民运等方面做了积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福建、上海和中央开展工作,还曾赴越南做了一些援助工作。

不过,20世纪60年代,方毅也因为这一段出国经历受到了诋毁和迫害,但在这种黑暗面前,他坚持住了初心,也挺住了傲骨。这让他一直等来了70年代邓小平的出手相助,等来了重新投身家建设的机会。

推动高考制度恢复

方毅复出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工作,先后出任了副院长和院长等领导职务。当时,上级层面正在宣扬“两个凡是”的思想,但方毅却不认可这个主张。在中国科学院里,他强硬地顶住了“两个凡是”的压力,整顿了秩序,也平反了错案。

当时中科院里那些曾受过残酷迫害的科研人员都在他的帮助和主持下陆续恢复了名誉,重新投身到科研工作里。如此中科院才能重新回到正轨。

除了在科研界拨乱反正,方毅在20世纪70年代末还有一个突出贡献,那就是积极推动高考制度恢复。当时方毅被委任了国务院副总理的要职,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他们针对“是否恢复高考制度”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讨论。

方毅同志始终是“恢复高考制度”的坚定支持者,也为恢复高考制度做了大量的工作。最终,搁浅了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高考制度的恢复,使我国的人才培养重新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在教育强国的路上越走越远。

墨说古今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