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大家谈(七十九)| 鲜学福院士:煤海探秘,匠心筑梦

教育   2025-01-08 15:35   安徽  

鲜学福院士:

煤海探秘,匠心筑梦

科学家精神大家谈(七十九)



导语: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传承红色基因、学思践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大力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核心的科学家精神,引导广大研究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走在前列,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德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德育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七所高校研究生会发起,联合全国百所高校研究生会共同主办“科学家精神大家谈”全国研究生网络接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展示活动。

活动旨在构建全国高校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核心的特色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科学家精神大家谈”青年研究生宣讲平台建设,继承和弘扬各学科领域学术大师的科学家精神,积极引导青年研究生接力精神火炬,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国家及区域战略发展大局,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

“科学家精神大家谈”活动将围绕科学家精神的形成过程、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这一核心命题,联合100余所高校研究生媒体共同参与活动,持续100余天网络接力,面向全国高校研究生讲述一个或多个本校本地的科学家事迹,通过讲述科学家胸怀祖国、勇攀高峰、团结协作、奖掖后学的动人故事,凝聚科技强国的思想共识。

今天,主题活动第七十九期推文

让我们一起走进

重庆大学

听听鲜学福院士的科创育人故事


Part 01

     同龄学府育英才,矢志煤海酬壮志

鲜学福,新中国“最美奋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资源与安全学院教授,与重庆大学同龄,同岁共辉。1949年,凭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鲜学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四川省立教育学院数学系。然而,1950年,他决定转向工科,再次参加高考。这一转变的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迫切需求与关键技术的匮乏。鲜学福心怀国家,毅然放弃挚爱的数学专业,投身于煤矿开采与安全工程领域,他曾说:“当时国家急需能源以推动经济建设,我虽对采矿不甚了解,但充满好奇,渴望亲眼见识矿井。”

20世纪50年代,我国采矿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显著差距,教学资料主要依赖外国文献。为了快速掌握专业知识,鲜学福自学了俄语、英语等多种外语,致力于夯实基础,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同时,国家的支持也给予了他极大的精神动力。提及往昔,他仍难掩激动:“当时,国家为了激励我们投身科研,每月为每位学生提供5元补贴。这份支持,让我深感无以回报,唯有更加勤奋学习!”1956年,鲜学福来到重庆大学采矿工程系工作,开启了他毕生的科研生涯。

鲜学福院士入选“最美奋斗者”



Part 02

          深耕煤海数十载,匠心筑梦写华章

1956年,鲜学福初抵重庆大学,彼时校园设施简陋,科研基础尚显薄弱,采矿系规模亦小,每班不过三四十人。面对此景,他未有丝毫退缩,而是携手师生,共克时艰,从零出发,一步步构建起科研团队,逐一突破技术壁垒。他深信:“踏实乃学术之基,实事求是乃科学之魂,唯有脚踏实地,方能成就非凡。”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鲜学福引领重庆大学采矿系的科研力量,深入南桐矿务局,开展保护层开采与瓦斯灾害防治的研究。历经数载不懈努力,科研小组终于在六十年代中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南桐矿务局成功实践了近距离保护层开采及瓦斯抽放技术,攻克了这一极具挑战的国际性难题,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近距离煤层保护层开采及瓦斯抽放技术的应用。

鲜学福不仅在科研上精益求精,更在教书育人上倾注心血。他细致入微地审阅学生论文,大到逻辑框架,小到文字标点,无不留下他精心修改的印记,那铅笔的笔迹与橡皮的痕迹,是他对学子深沉的爱与关怀。他认为:“导师即为引路人,应时刻为学生的未来着想。”他积极为中青年学者搭建成长平台,资助学生出国深造,即便在科研经费紧张之时,也不惜自掏腰包,确保学生有机会参与国际交流。

鲜学福常勉励青年学子,要树立远大志向,勇于担当。在科研与教学上,他大胆任用年轻学者担纲重大科研项目,营造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鼓励师生敢于质疑权威,勇于发表见解。

“煤海深邃藏瑰宝,科研征途多崎岖。”鲜学福院士以煤炭为伴,以矿山为家,数十年如一日,深耕煤炭开采与安全领域,从煤层气开发到瓦斯防治,从理论探索到技术创新,他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为国家煤炭资源的高效安全利用筑起了坚实的防线,书写了一段段匠心筑梦的传奇。

鲜学福和学生们探讨问题



Part 03

      学富五车育桃李,德高望重树典范

鲜学福曾言:“青年乃国家建设之未来,教师培育他们,不仅要传授知识与道理,更要以身作则,成为他们的行为标杆,即身教胜于言传。”在教育的过程中,每一件小事都至关重要,而鲜学福正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们树立了最佳的典范。

位于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的鲜学福院士办公室,自1999年他当选院士后便装修完成,内部被划分为秘书的工作区域和他的个人书房。书桌上摆放着陈旧的眼镜盒、半截铅笔以及橡皮,草稿纸的正反两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笔记,字迹端庄工整。鲜学福几乎每天都会来到这间办公室,然而,从外观上看,这里丝毫不像是一位院士的办公场所。办公室简洁朴素,门牌也被鲜学福吩咐摘下,以减少不必要的打扰。屋内的大部分空间都被书籍所占据,连办公桌旁的窗台上也堆满了高高的旧书。

作为导师,鲜学福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他始终坚持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身教重于言传,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为人处世,教师都应通过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致力于立德树人。”

鲜学福在重庆大学办公室工作

尽管已年过九旬,鲜学福依然保持着与年轻人相同的工作节奏。他总是早早离家,7点30分便抵达学校开始工作,休息日也偏爱在书房中度过,从清晨一直坐到夜幕降临,这样的生活节奏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工作日时,他会在办公室阅读学习,有时也会亲自翻译俄文资料,风雨无阻。

多年来,鲜学福始终坚守在教学与科研的前线。他从不张扬,只是默默奉献。学生们感慨万分,时光荏苒,许多事物都已改变,唯独鲜老师,依旧如初。

步入耄耋之年,鲜学福开始思考更为深远的问题。在采访中,他提到希望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整理成书。“我现在还想为后人留下点什么,因为过去我做了很多工作,现在希望能将这些成果传承给下一代。在我离开之前,至少要写1-2本书,对过去的零散成果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和提升。所以,只要有时间,我一定要充分利用,因为我还有很多工作未完成。”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鲜学福院士不仅是杰出的科学研究者,更是深受学生尊敬的教育家。他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科研人才,为国家的煤炭科技事业注入了新鲜活力。他的言传身教,如同春雨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激励他们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他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成就,已成为重庆大学师生心中的一座不朽丰碑,也激励着后来者在煤炭科学领域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鲜学福参加座谈会


追求真理,严谨治学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

 

让我们以科学为媒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追求卓越,勇于创新

以理想为帆,以信念为桨

肩负时代重任

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西北工业大学

下一段科学家故事,由你讲述!

活动指导单位: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德育委员会

发起主办单位: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大学

浙江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

七所高校研究生会

本期主办单位:重庆大学研究生会

本期承办单位:“重庆大学研究生会”微信平台



网络新媒体宣传部
来源 | “重庆大学研究生会”微信平台
编辑 | 陈宇洋
初审 | 朱晓晨
终审 | 唐红萍

研途安农
将研究生院各项工作及时推送给学生,和学生即时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