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大家谈(五十八)|初心纯粹兴力学,全力以赴报国家

教育   2024-12-08 10:32   安徽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传承红色基因、学思践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大力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核心的科学家精神,引导广大研究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走在前列,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德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德育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七所高校研究生会发起,联合全国百所高校研究生会共同主办“科学家精神大家谈”全国研究生网络接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展示活动。


活动旨在构建全国高校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核心的特色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科学家精神大家谈”青年研究生宣讲平台建设,继承和弘扬各学科领域学术大师的科学家精神,积极引导青年研究生接力精神火炬,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国家及区域战略发展大局,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

“科学家精神大家谈”活动将围绕科学家精神的形成过程、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这一核心命题,联合100余所高校研究生媒体共同参与活动,持续100余天网络接力,面向全国高校研究生讲述一个或多个本校本地的科学家事迹,通过讲述科学家胸怀祖国、勇攀高峰、团结协作、奖掖后学的动人故事,凝聚科技强国的思想共识。

今天,主题活动第五十八期推文

让我们一起走进宁波大学

听听郑哲敏院士科创育人的故事


科学家精神代表人物:郑哲敏
宣讲人:宁波大学“后浪·卓声”科学家精神
宣讲工作室 张雨


以下视频来源于

宁大研会

           

本期让我们跟随宁波大学“后浪·卓声”科学家精神宣讲工作室张雨同学的讲述,走进“中国爆炸力学之父”郑哲敏的故事,展开这位两院院士在“水坝抗震、导弹成形、地下核试、穿破甲研究、海洋工程”等前沿领域谱写的“初心纯粹兴力学,全力以赴报国家”的赤胆忠心赞歌。


01

年少有为,矢志报国

图为郑哲敏在力学所办公室

郑哲敏(1924年10月2日—2021年8月25日),浙江鄞县人(今宁波市海曙区),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力学家和爆炸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中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终生以国家需求为己任,一生挂念家乡宁波的点滴,始终关切宁波大学的发展,他与宁波、宁大、宁大力学学科都有着解不开的深情。

1924年10月2日,郑哲敏出生于山东济南,幼年时体弱多病但勤奋好学。济南“五三”惨案的逃难过程中,他经历了与家人的失散之痛,这在年幼的郑哲敏心中埋下了强国富民的种子。1943年,在时代背景、家庭遭遇、学校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下,郑哲敏最终选择了强调理工的工科道路。

1948年,在梅贻琦、陈福田、钱伟长、李辑祥等人的推荐下,郑哲敏踏上赴美留学之路,就读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仅用一年,他便取得硕士学位,随即师从钱学森,攻读博士学位。


02

 心系家国,励精图治

图为郑哲敏接受央视采访
毕业后,郑哲敏当即提出回国申请。与导师钱学森一样,郑哲敏的归国之路也受到百般阻挠,但他心系家国,于1955年回到了祖国。别人问起他有没有后悔过,他说:没有想过不回来,这是长在骨子里的东西,虽然美国物质生活很好,但感觉像浮萍没有根。从此,郑哲敏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去做什么。”1955年回国后,郑哲敏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弹性力学组组长、所长等职。在出去调研期间,他体会到了农民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水平,这让他深感身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新中国建立伊始,工业制造水平极低,无法做出航天特殊要求的零部件,为此,钱老提出应建立力学的新学科——爆炸力学,郑哲敏作为这一学科的奠基人之一,阐明了爆炸成形的机理和模型律,解决了火箭重要部件的加工难题,发展了爆炸力学这一新的力学分支学科。


03

高瞻远瞩,科研报国

图为郑哲敏与力学所二室的同志们讨论工作

“科学家要(为工程技术)雪中送炭,不要锦上添花!”郑哲敏经常这样教导学生,并身体力行地为祖国的国防事业“雪中送炭”。20世纪60年代,利用爆炸成形研究,郑哲敏团队成功制造出高精度卫星火箭部件。

1963年,爆炸成型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郑哲敏等在会上系统地介绍这方面的工作,引发与会者的热烈反响。由于有了郑哲敏和团队的理论体系和工作基础,随之“爆炸力学”这个新学科方向得以确立,并在国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69年前后,郑哲敏和研究集体花了近10年时间进行穿破甲机理的研究,解决了“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火箭关键零件无法制造的问题;建立了流体弹塑性体模型,成功为我国首次地下核爆研究作出贡献;得到更有效的穿甲模型,改变了我国武器落后的状况。他表示“爱国的心情是科学研究的唯一动机。” 

之后几十年间,郑哲敏总体把握中国力学学科发展方向,积极倡导、组织和参与多个力学分支学科或领域的建立与发展,为推动我国力学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掀开了中国力学发展的新篇章


04

坚持初心,不忘使命

图为郑哲敏(中)在宁波大学“三做”讲座后寄语青年学子

与此同时,郑院士努力把科技发展的接力棒向后传。宁波大学建校初期的副校长王礼立教授师从郑哲敏院士,他说,“只要遇到任何学科上的问题,我们都会向郑先生请教,他从来都是知无不答、关心支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宁波大学奠基典礼时,郑院士应邀专程赶到宁波参加盛典,此后为宁波大学建设提供了诸多支持。2003年4月,郑哲敏院士再次来到宁波大学,并作题为《机遇留给有准备的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专题讲座,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宁大学子。2017年,宁波大学力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王礼立教授激动地给郑哲敏院士写了封感谢信,“很快,郑先生就给我们回了贺信,鼓舞我们再接再厉。”

在郑哲敏院士的关切和教导下,一批批的爱国青年逐渐成长为勇于担当时代大任的科研工作者,他们牢记郑院士的嘱托,祖国哪里需要他们,他们便往哪里去。郑院士说:“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想为国家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2021年8月25日,郑哲敏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在66年的科研生涯中,他作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初建参与者,建立了爆炸力学学科,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贡献。我从过去走到现在,并没有什么清晰的路线。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富国强民的愿望。

图为宁波大学科普剧《爆炸传奇——郑哲敏》剧照

今年,正值郑哲敏院士诞辰100周年,为深切缅怀先生,弘扬和传承先生的科学家精神,宁波大学举办了“走近郑哲敏先生——‘践行工程科学思想,发展新质生产力’”主题活动。活动旨在以工程科学的思想指导新时代的力学发展,实现力学在新质生产力中的价值,面向社会公众普及力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在全校师生中取得热烈的反响。

由宁波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师生编排表演的科普剧《爆炸传奇——郑哲敏》以郑哲敏院士的生平事迹为蓝本,生动再现了郑哲敏院士从青年时期怀揣报国理想,到最终成为中国爆炸力学领域领军人物的非凡历程。通过文艺作品将郑哲敏院士在科研道路上的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潜移默化地激发了青年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爱国热情,引导他们厚植科技强国的信念与信心。
郑哲敏院士的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将会一直激励着宁大人砥砺前行,在新的历史征程上不断谱写奋斗华章。


追求真理,严谨治学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


让我们以科学为媒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追求卓越,勇于创新

以理想为帆,以信念为桨

肩负时代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生会

下一段科学家故事,由你讲述!


活动指导单位: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

德育委员会
发起主办单位: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东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
兰州大学七所高校研究生会
本期主办单位:宁波大学党委研工部
本期承办单位:宁波大学研究生会 
安徽农业大学研究生会
网络新媒体宣传部
来源 | “宁大研会”微信平台
编辑 | 刘雨晴
初审 | 朱晓晨
终审 | 唐红萍


研途安农
将研究生院各项工作及时推送给学生,和学生即时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