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大家谈(七十八)丨广石为矿,志比石坚

教育   2025-01-05 15:26   安徽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传承红色基因、学思践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大力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核心的科学家精神,引导广大研究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走在前列,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德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德育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七所高校研究生会发起,联合全国百所高校研究生会共同主办“科学家精神大家谈”全国研究生网络接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展示活动。


活动旨在构建全国高校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核心的特色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科学家精神大家谈”青年研究生宣讲平台建设,继承和弘扬各学科领域学术大师的科学家精神,积极引导青年研究生接力精神火炬,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国家及区域战略发展大局,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
“科学家精神大家谈”活动将围绕科学家精神的形成过程、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这一核心命题,联合100余所高校研究生媒体共同参与活动,持续100余天网络接力,面向全国高校研究生讲述一个或多个本校本地的科学家事迹,通过讲述科学家胸怀祖国、勇攀高峰、团结协作、奖掖后学的动人故事,凝聚科技强国的思想共识。

今天,主题活动第七十八期推文
让我们一起走进
位于“五省通衢”徐州的中国矿业大学
听听矿业先驱张广石的故事



张广石先生青年时期照片

张广石(1894年-1964年),原名张世忠,是中国矿业大学之肇始——焦作路矿学堂的第一个毕业生。作为中国近现代工矿业的先驱之一,张广石将祖国的矿业事业视作自己的生命。1935年,为表“矿业报国”之志,他将自己的名字由“世忠”改为“广石”——“广石”者,“矿”也!张广石先生一生所体现的一片赤诚爱祖国,殚精竭力为矿业,无私奉献育人才,潜精研思搞科研的精神,是中国矿业大学弥足珍重的宝贵财富。

孜孜以求学矿业
1894年,张世忠出生在河南开封的一个小康家庭里。他上过私塾,上过开封的正谊中学,由于父亲对其的期望是学医或是邮电,于是中学未结业便被送入英算专修学堂进行学习。然而,张世忠并未按照父亲为自己规划好的未来前进。1909年春,张世忠先生考入河南焦作路矿学堂。1912年12月,张世忠完成了他在焦作路矿学堂的学业,以学业被评为头等的成绩毕业,毕业文凭编号为一号,他成为中国矿业大学校史上第一个毕业生。

编号为第一号、等级为头等的第一张毕业证

张广石先生大学笔记本
披荆斩棘探矿产
由于民国初建,军阀割据,乱世难以安身,张世忠毕业后陷入了生活和工作都没有着落的困顿境地。他当时所希望的只是“能够当一个挖煤工人”以维持生活。困难中,当地矿工于永和师傅将他带回家中,给予了他热心帮助。
1913年,张世忠进入英国福公司,成为一名“练习工程师”,开启了他的探矿之途。在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英国殖民者对矿工的欺榨与压迫,英国资本家“采用野蛮而落后的开采方式,既没有统一而明确的技术指导,又没有规范的保安流程,只能采出煤层的20%-30%的煤量(这个百分比叫做回收率),其余大量的煤被损耗了,煤层上的割槽与落煤完全使用人力、运煤大多采用拉筐方式,为了拖拉煤筐,工人们不得不像驾车的牛马,把拉绳套在肩上。通风采用自然风、井下温度常达30℃左右,风量(新鲜空气供给量)不足,劳动条件非常恶劣且危险。英国资本家不愿使用机械,只是使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失业工人进行生产。这样的现实,更加坚定了张世忠工矿报国的决心。
1916年至1921年间,张世忠离开英国福公司,先后担任焦作中原煤矿公司工程师、义马煤矿创办设计工程师、汲辉铅矿厂工程师兼厂长。1922年至1927年间,张世忠在开封设立矿冶工程设计代办所,从事矿冶技师业务,为矿业企业调查各矿区地质矿产、测绘及开采工作,先后主持勘察了武安、渑池、观音堂、登封、淇县等地煤矿,济源铜矿、汲县桐柏铅银矿以及修武铁矿等。
工程报国办实业
从路矿学堂毕业后的张世忠怀着矿业报国的宏愿,但在军阀混战年代,风雨飘摇,民不聊生,矿业多数停顿,空有一腔热情的他,无工可做,无力可效。1928年,适值北伐战争初,冯玉祥主持西北行政,在开封举行豫陕甘县长考试,张世忠前往应试,录取后被任用为陕西盐务保运局所属的长武分局局长。到任三个多月后,因陕西省政府拟办矿业,被调派为陕西省镇安县采矿委员。镇安县为陕西矿藏丰富地带,张世忠对当地的地质矿产进行了详细的勘查和调研,提出了筹备试办铁矿的计划,但又因陕西遭遇旱荒,该项目无款经营而被迫中止。1931年,张世忠任陕西省建设厅矿冶股主任。此后,张世忠出任多职,积极计划于陕西设立探矿处,为发展陕西地方的工矿事业来往奔波。在陕期间,他对我国矿业的感情愈发深厚,把矿业视为生命。为了践行一生为祖国矿业而奋斗的信念,1935年他为自己重起名字,把“矿”字拆分为“广”、“石”二字,作为新名字,以示为矿业奋斗终生的决心。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张广石以巨大的热情融入新社会,投入到共和国的工矿事业之中。当时,铜川虽已经解放,但战争的创伤尚未得到医治,铜川同泰煤矿的煤无法运出销售,煤矿资金短缺,同泰煤矿面临破产,工人在饥饿线上挣扎。面对此情形,张广石急公好义,毅然决然地把自己唯一的一套住房卖掉,全部款项无息投贷给煤矿,还将持有的一千元股份退还矿上,这一慷慨之举在当时被传为美谈。
悉心教导育英才
1950年后,张广石逐渐由实业转向教育岗位,成为一名新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同年秋季,张广石兼任了国立西北工学院矿治系副教授,负责工学院矿治系探矿及技术专业的教学工作。1952-1953年春,张广石任陕西白蒲矿区技术人员训练教授。
这个时期,是张广石一生中最忙碌,也是最开心、最自豪的时期。在教学工作中,张广石十分勤勉,白天上课,晚上备课和批改作业。当时西安煤矿学校相关专业上课没有现成的教材,他就想出各种办法广泛收集资料,自编了《采矿技术学》课程的教材供教学使用,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和好评。在教学中,他为了让同学们对煤岩赋存状态有直观的感受,就创制了“沉积岩成层三要素”的教学仪器及教具。那个时候他整天忙个不停,但精神十分饱满,有使不完的劲,像个小伙子一样冲锋在第一线,老师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老黄忠”。

  



张广石于1963年12月在西安煤矿学校退休,卒于1964年,享年70岁。他一生留下了多部著作,主要有:《中国矿业志》、《业矿指南》、《煤之廉价计划书》、《陕西矿产一览》等。

张广石先生倾尽毕生精力致力于矿业领域,是中国矿业领域的前辈和先驱,是中国矿业大学几十万校友的杰出代表。


追求真理,严谨治学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


让我们以科学为媒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追求卓越,勇于创新

以理想为帆,以信念为桨

肩负时代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重庆大学研究生会
下一段科学家故事,由你讲述




活动指导单位: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德育委员会 

发起主办单位: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大学、

浙江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

兰州大学七所高校研究生会

本期主办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会

本期承办单位:“矿大研究生会”微信平台


-END-

图文来源丨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

编辑|龚瀚阳

责任编辑 | 贺瀚 秦越蕾 贾世官


研途安农
将研究生院各项工作及时推送给学生,和学生即时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