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关注!污染地“换颜”记

企业   2025-01-09 18:06   北京  

1月7日至9日,新华社发布多篇报道,对环保公司天津市东丽区快速路(天钢)地块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程进行探访,展现出在天津市首个“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的加持下,这片土地焕发着新的生机。

《污染地“换颜”记》

↑ 点击观看视频 ↑

天津市东丽区天钢地块,这块在海河东路旁的场地,曾是天津钢铁产业的重要基地,多年工业生产导致土壤受到污染。随着天津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快速发展,闲置地块和地块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制约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天津市东丽区针对东丽区快速路天钢地块,启动“设计之都”项目,精准盘活闲置土地。

2023年5月由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中标,负责实施该项目六个地块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作。天津市出台《关于采用“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出让工业污染地块实施方案(试行)》,为项目创新模式出让提供政策保障。

得益于新模式的采用,项目节省土方开挖量约50万立方米,节约土壤修复资金约5700万元。如今,新模式的先行先试让曾经废弃的地块重新焕发生机。

2024年3月,项目C地块顺利通过了由天津市生态环境局等四委办局联合组织的专家评审,正式从污染地块名录中消号移除,并交付后续的房产建设单位使用。

东丽区快速路天钢地块的修复开发,只是天津市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2025年,天津市将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绿色制造业、绿色服务业,推动氢能、储能等产业创新发展,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新乐章:巧奏绿色生态交响》

天津市东丽区天钢地块,这块在海河东路旁的场地,曾是天津钢铁产业的重要基地。多年工业生产,曾给这里的土壤深深留下了污染的印迹。如今,在天津首个“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的加持下,这里正在焕发着新的生机。

政策加持不仅让闲置土地旧貌换新颜,还让公共机构完成能耗优化,节能减排。近日,浙江省金华兰溪市全面启动“零碳”公共机构改造,开启能源托管新模式。能源托管是基于市场的节能新机制,是用能单位委托能源服务企业对电、气、煤、油等能源资源使用进行专业化改造、运维和管理的一种模式,对促进公共机构绿色转型具有积极意义。

《天津东丽土壤污染修复加快推进》

多年的工业生产,给位于天津市东丽区的天钢地块留下了污染的印迹。如今,经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该区域的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昔日的污染土地重新恢复,顺利投入到新的开发建设中。

海河东路旁的场地曾是天津钢铁产业的重要基地。2023年,天津市东丽区快速路(天钢)地块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程项目开工。由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中标,负责实施该项目六个地块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作。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含新基建智慧城市、市政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和绿色生态设施等。

图为修复后的项目地块,城市更新项目正在建设

项目场地位于原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第二炼钢厂、第三炼钢厂和氧气厂内,原厂在生产过程中因炉渣酒落、烟尘沉降、废钢渣残留、雨水淋溶下渗等途径,场地受到了多环芳烃、总石油烃等有机污染物的不同程度污染。这块区域通过土壤修复治理达标后,可进行天钢一期地块的房地产开发建设,也是天津市外环以内唯一大面积待开发用地。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东丽天钢项目部经理王兴博说,按照传统的模式,地块如果有污染需要花资金去修复,修复合格之后才能再重新上市、拍卖、招投标。“修复完的地块可能没人有意向,存在一定的风险。我们按照实施方案,采取了‘环境修复+’模式,进行‘包干制’,修复后的房地产开发一体化进行。”

中交天航局东丽天钢土壤污染治理修复项目热脱附设备正在运转,处理达标后的水蒸气缓缓升起

滚动开发的模式,既加速了土地出让进度,也打通了土壤治理修复与地块联动开发的瓶颈。

由于本地块周围居民区众多,按照《土壤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为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项目采取了多项二次污染防控措施,包括负压式密闭大棚及配套的尾气处理设备,防止污染物挥发以及扬尘、废气对环境空气产生影响;在线监测设备,对现场的扬尘、噪声等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整改。

去年,该项目的C地块顺利通过由天津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天津市财政局、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召开的专家评审,正式从《天津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名录》中销号移除,并交付后续的房产建设单位使用。


来  源:新华社

编  辑:蔡琪


中交天航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简称中交天航局)隶属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专业疏浚机构,由1897年成立的海河工程局发展而来,主要从事港口航道、生态环保、市政水利、海洋工程及其他新兴业务,能为客户提供全产业链解决方案和一体化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