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5本教材黑体字、定义汇总

百科   2024-12-07 15:17   云南  

人教版高中生物5本教材黑体字、定义汇总



必修1《分子与细胞》


1.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P4,黑体字)
2.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P5,定义)
3.系统是指彼此间相互作用、 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P5,定义)
4.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作真核生物,如植物、动物、真菌等。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作原核生物。(P10,定义)
5.细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都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环状的DNA 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叫作拟核。(P11,定义)
6.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中,含量较多的有C、H、O、N、P、S、K、Ca、Mg等元素,称为大量元素(macroelement);有些元素含量很少,如Fe、Mn、Zn、Cu、B、Mo等,称为微量元素(microelement)。(P17,定义)
7.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绝大部分的水呈游离状态,可以自由流动,叫作自由水;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作结合水。(P21,黑体字)
8.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P21,黑体字)
9.医用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 0.9%的氯化钠溶液。(P22,定义)
10.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P23,黑体字)
11.因为多数糖类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之比是2∶1,类似水分子,因而糖类又被称为“碳水化合物”,简写为(CH2O)。(P22,定义)
12.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即三酰甘油(又称甘油三酯)。(P26,定义)
13.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P26,黑体字)    
14.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P28,黑体字)
15.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P29,黑体字)
16.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其中有8种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它们是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甲硫)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这些氨基酸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取,因此,被称为必需氨基酸。(P30,定义)
17.由多个氨基酸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作多肽。(P30,定义)
18.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P32,定义)
19.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P35,黑体字)
20.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P40~41,黑体字)
21.细胞膜的外表面还有糖类分子,它和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蛋白,或与脂质结合形成糖 脂,这些糖类分子叫作糖被(glycocalyx)(P45,黑体字)   
22.差速离心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方法。(P47,定义)
23.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P50,定义)
24.有些蛋白质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这类蛋白质叫作分泌蛋白,如消化酶、抗体和一部分激素等。(P51,定义)
25.用物理性质特殊的同位素来标记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去向,就是同位素标记法。(P51,定义)    
26.在细胞中,许多细胞器都有膜,如内质网、 高尔基体、 线粒体、 叶绿体、 溶酶体等, 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P52,黑体字)
27.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P55,黑体字)
28.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 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P56,黑体字)
29.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P56,黑体字)
30.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P57,定义)
31.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P62,定义)
32.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P63,定义)
33.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称为被动运输(passivetransport)。(P65,黑体字)
34.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的方式,叫作自由扩散(freediffusion),也叫简单扩散(simplediffusion)。(P65,黑体字)
35.镶嵌在膜上的一些特殊的蛋白质,能够协助这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这些蛋白质称为转运蛋白。(P66,定义)
36.这种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叫作协助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也叫易化扩散。(P66,黑体字)
37.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activetransport)。(P69,黑体字)
38.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从而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胞吞(endocytosis)。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这种现象叫胞吐(exocytosis)。(P71,定义)    
39.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cellular  metabolism)。(P76,黑体字)
40.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控制的对实验对象进行处理的因素叫作自变量;
因自变量改变而变化的变量叫作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可变因素,叫作无关变量。(P78,定义)   
41.除作为自变量的因素外,其余因素(无关变量)都保持一致,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的实验叫作对照实验。(P78,定义)
42.实验的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这样的对照组叫作空白对照。(P78,定义)
43.氧化氢分子得 到了能量,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分解的活跃状态。分子从常态转 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P78,黑体字)
44.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P78,黑体字)
45.一般来说,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P81,黑体字)
46.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称之为酶的专一性。(P82,定义)
47.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P84,黑体字)
48.在载体蛋白这种酶的作用下,ATP 分子的末端磷酸基团脱离下来与载体蛋白结合,这一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这就是载体蛋白的磷酸化。(P88,定义)
49.离子泵是一种具有 ATP 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它在跨膜运输物质时离不开 ATP 的水解。(P89,定义)    
50.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因此也叫细胞呼吸(cellrespiration)。(P90,定义)
51.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这样的实验叫作对比实验,也叫相互对照实验。(P92,定义)
52.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 的过程。(P93,黑体字)
53.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作发酵。产生酒精的叫作酒精发酵,产生乳酸的叫作乳酸发酵。像这样,在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不完全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就是无氧呼吸。(P94,定义)
54.细胞呼吸是指 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 ATP的过程。(P94,定义)
55.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P99,黑体字)
56.叶绿体由双层膜包被,内部有许多基粒。每个基粒都由一个个圆饼状的囊状结构堆叠而成,这些囊状结构称为类囊体。(P100,定义)
57.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P102,定义)
58.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作光反应阶段。(P103,黑体字)
59.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有没有光都能进行,这个阶段叫作暗反应阶段。(P104,黑体字)   
60.暗反应阶段就形成从C5到C3再到C5的循环,可以源源不断地进行下去,因此暗反应过程也称作卡尔文循环。(P104,定义)    
61.光合作用的强度,简单地说,就是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的数量。(P105,定义)
62.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的过程,叫作细胞增殖(cellproliferation)。(P110,定义)
63.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P110,黑体字)
64.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cellcycle)。(P111,黑体字)
65.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与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类似于地球上赤道的位置,称为赤道板。(P112,定义)
66.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 过复制(关键是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P114,黑体字)
67.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P115,定义)
68.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作无丝分裂。(P116,定义)
69.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作细胞分化(celldifferentiation)。(P119,黑体字)
70.分化是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P119,黑体字)
71.细胞的全能性 (totipotency)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P121,黑体字)    
72.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 胞,这些细胞叫作干细胞(stemcell)。(P121,定义)
73.白血病是一类由骨髓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引起的疾病。(P122,定义)
74.我们通常把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称为自由基。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 DNA—蛋白质复合体,称为端粒。(P124,定义)
75.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它是一种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P126,黑体字)
76.通俗地说,细胞自噬(autophagy)就是细胞吃掉自身的结构和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这就是细胞自噬。(P126,定义)
         

 


必修2《遗传与进化》


1.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这种观点也称作融合遗传。(P2,定义)
2.有些植物(如玉米)的花为单性花,花中只有雄蕊的,叫雄花;只有雌蕊的,叫雌花。(P2,定义)
3.两性花,在未开放时,它的花粉会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的柱头上,从而完成受粉,这种传粉方式叫作自花传粉,也叫自交。(P2,定义)
4.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叫作去雄。(P3,定义)
5.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作异花传粉。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 供应花粉的植株叫作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作母本(♀)。(P3,定义)    
6.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作相对性状(relativetrait)。(P3,定义)
7.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显性性状(dominanttrait),如高茎;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隐性性状(recessivetrait)。(P4,定义)
8.人们将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P4,定义)
9.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作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作杂合子。(P5,定义)
10.分离定律(lawofsegregation):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P7,黑体字)
11.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推出预测的结果,再通过实验来检验。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测相符,就可以认为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可以认为假说是错误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叫作假说—演绎法。(P7,定义)
12.自由组合定律(lawofindependentassortment):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P12,黑体字)
13.表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P13,定义)
14.杂交育种:人们有目的地将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再筛选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P13,定义)
15.在减数分裂前,每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最后形成四个精细胞。这两次分裂分别叫作减数分裂Ⅰ(也叫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分裂Ⅱ(也叫减数第二次分裂)。(P19,黑体字)    
16.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作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作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P20,黑体字)
17.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P20,黑体字)
18.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 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 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P21,黑体字)   
19.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P27,定义)
20.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保证了物种染色体数目的稳定,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P27,黑体字)
21.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是指采用医疗辅助 手段使不孕不育夫妇生育后代的技术。(P28,定义)
23.人工授精是指用人工方法将精子导入女性体内,使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P28,定义)
24.体外受精技术又称试管婴儿技术,是指用人工方法让精子和卵细胞在体外受精,当受精卵 形成早期胚胎时,再将它移入子宫内,使之发育为胎儿。(P28,定义)
25.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P29,黑体字)
26.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P32,黑体字)    
27.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P32,黑体字)
28.人类的红绿色盲、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遗传表现与果蝇眼睛颜色的遗传非常相似,决定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sex-linkedinheritance)。(P34,黑体字)
29.肺炎链球菌中一种类型的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smooth),叫作 S 型细菌。另一种类型的菌体没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rough),叫作 R 型细菌。(P43,定义)
30.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P34,黑体字)
31.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P34,定义)
32.DNA 是以4 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这4 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A、T、G、C4 种碱基。(P48,黑体字)
33.在DNA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P49,黑体字)
34.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作碱基互补配对原则。(P50,黑体字)
35.DNA可以像指纹一样用来识别身份,这种方法就是DNA指纹技术。(P52,定义)
36.由于新合成的每个DNA 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 DNA 分子中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方式称作半保留复制。全保留复制是指DNA复制以DNA双链为模板,子代DNA的双链都是新合成的。(P53,定义)    
37.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P55,黑体字)
38.DNA的复制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P55,定义)
39.复制开始时,在细胞提供的能量的驱动下,解旋酶将 DNA 双螺旋的两条链解开,这个过程叫作解旋。(P55,定义)
40.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P55,黑体字)
41.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的多样性,而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P59,黑体字)
42.作为DNA信使的RNA叫信使 RNA(messengerRNA), 也叫mRNA。(P65,定义)
43.RNA是在细胞核中,通过RNA聚合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叫作转录(transcription)。(P65,黑体字)
44.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作翻译(translation)。(P66,黑体字)
45.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叫作1个密码子。(P66,黑体字)
46.绝大多数氨基酸都有几个密码子,这一现象称作密码子的简并。(P67,定义)
47.RNA 链经过折叠,看上去像三叶草的叶形,其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 3 个 相邻的碱基,每个tRNA的这3个碱基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叫作反密码子。(P67,定义)
48.中心法则(centraldogma):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 即DNA的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P69,黑体字)    
49.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P69,黑体字)
50.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P69~70,黑体字)
51.细胞分化的本质就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P70,黑体字)
52.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epigeneticinheritance)。(P74,黑体字)
53.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叫作基因突变(genemutation)。(P81,黑体字)
54.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为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 分子上,以及同一个 DNA 分子的不同部位。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发生不同的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P83,黑体字)
55.基因重组(generecombination)就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P84,黑体字)
56.精准医疗就是以患者基因组信息作为代表的组学信息为基础,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术,为患者量身设计出最佳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一种新型医疗模式。(P86,定义)
57.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变化,称为染色体变异(chromosomalvariation)。(P87,黑体字)
58.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作二倍体(diploid)。(P87,定义)
59.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配子,与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配子结合,发育成的个体的体细胞中就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称作三倍体。(P88,定义)    
60.两个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配子结合,发育成的个体的体细胞中就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称作四倍体。(P88,定义)
61.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统称为多倍体。(P88,定义)
62.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个体,叫作单倍体(haploid)。(P88,定义)
63.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因为患儿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得名。(P90,定义)
64.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P92,定义)
65.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P92,定义)
66.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P92,定义)
67.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指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遗传病(简称染色体病)。(P93,定义)
68.唐氏综合征又称 21 三体 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病。患者的智力低于常人,身体发育缓慢,并且表现出特殊的面容。对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可以看到患者比正常人多了 一条 21 号染色体。(P93,定义)
69.产前诊断是指在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 如羊水检查、B 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检测等,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P94,定义)
70.基因检测是指通过检测人体细胞中的DNA 序列,以了解人体的基因状况。(P94,定义)
71.基因治疗是指用正常基因取代或修补患者细胞中有缺陷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P95,定义)
72.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P100,定义)    
73.适应作为一个生物学术语,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二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P106,定义)
74.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叫作种群(population)。(P110,黑体字)
75.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genepool)。(P111,黑体字)
76.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叫作基因频率。(P111,黑体字)
77.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P112,黑体字)
78.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 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P114,黑体字)   
79.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species)。(P116,黑体字)
80.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作生殖隔离 (reproductiveisolation)。(P116,定义)
81.同种生物由于地理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作地理隔离(geographicalisolation)。(P116,定义)
82.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是指不同群体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这里统称为隔离(isolation)。(P116,定义)    
83.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P117,黑体字)
84.“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P119,定义)
85.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coevolution)。(P121,黑体字)
86.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 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P123,黑体字)
         

 


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


1.组织液(tissuefluid)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组织间隙液。(P3,定义)
2.淋巴液(lymphfluid)存在于淋巴管中,它是由一部分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而形成的。(P3,定义)
3.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internalenvironment)。(P4,黑体字)
4.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P5,黑体字)
5.渗透压,简单地说,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P5,定义)
6.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homeostasis)。(P9,黑体字)
7.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当发生肾功能衰竭时,病人的水和无机盐等的代谢会紊乱,可出现全身水肿、尿素氮升高、呕吐等一系列症状,即尿毒症。(P9~10,定义)
8.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P10,黑体字)
9.中暑是指高温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症状,如高热、皮肤干燥、恶心、呕吐、 食欲不振、心悸、头痛等。(P10,定义)    
10.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P11,黑体字)
11.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nervoussystem)。(P18,黑体字)
1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等部分构成。(P20,定义)
13.树突是细胞体向外伸出的树枝状的突起,通常短而粗,用来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轴突是神经元的长而较细的突起,它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P20,定义)
14.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叫作反射(reflex)。(P22,黑体字)
15.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P23,定义)
16.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 (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P23,黑体字)
17.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叫作非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作条件反射。(P24,定义)
18.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这称为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l)。(P28,定义)
19.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表现为内正外负的兴奋状态。此时的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P28,定义)
20.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作突触小体。(P28,定义)    
21.兴奋剂原是指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的一类药物,如今是运动禁用药物的统称。(P30,定义)
22.大脑的表面覆盖着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的薄层结构——大脑皮层。(P33,定义)
23.脊髓、脊神经等正常,四肢也都没有任何损伤,但是脑部有血管阻塞,使得大脑某区出现了损伤。这类现象称为脑卒中。(P34,定义)
24.人类的语言活动是与大脑皮层某些特定区域相关的, 这些特定区域叫言语区。(P38,定义)
25.人和高等动物体内都分布着许多能分泌物质的腺体。在这些分泌腺中,凡是分泌物经由导管而流出体外或流到消化腔的,称为外分泌腺,如汗腺、唾液腺、胃腺等;凡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激素(hormone)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称为内分泌腺。(P44,定义)
26.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hormonalregulation)。(P46,黑体字)
27.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主要是葡萄糖。(P50,定义)
28.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feedbackregulation)。(P52,黑体字)
29.人们将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存在的这种分层调控,称为分级调节。(P53,黑体字)
30.激素调节的特点:通过体液进行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微量和高效。(P54~55,黑体字)    
31.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P57,黑体字)
32.通过神经影响激素的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施调节的方式,称为神经—体液调节。(P58,定义)
33.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P66,定义)
34.病原体在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 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这些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antigen)。(P68,定义)
35.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因此,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 APC)。(P68,定义)
36.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 称为抗体(antibody)。(P68,定义)
37.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作非特异性免疫。(P69,定义)
38.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P69,定义)
39.B细胞激活后可以产生抗体,由于抗体存在于体液中,所以这种主要靠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P72,定义)
40.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内部,就要靠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来“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P73,定义)   
41.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这样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P77,定义)    
42.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叫作过敏原,鱼、虾、牛奶、蛋类、花粉、花生、室内尘土、磺胺、奎宁、宠物的 皮屑、棉絮等都是(或含有)过敏原。(P77,定义)
43.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P78,定义)
44.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个器官的疾病,病程可有缓解和发作交替进行,其主要症状有发热、关节痛、红斑、大量脱发、白细胞减少等。(P79,定义)
45.免疫缺陷病是指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该病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遗传而生来就有免疫缺陷的,叫作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另一类是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叫作获得性免疫缺陷病。(P79,定义)
46.疫苗(vaccine)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P82,定义)
47.医学上把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作器官移植(organtransplantation)。(P83,定义)
48.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组织相容性抗原,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 HLA。(P84,定义)
49.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叫作向光性(phototropism)。(P90,定义)
50.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叫作胚芽鞘,它能保护生长中的胚芽。(P90,定义)
51.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叫作植物激素(phytohormone)。(P92,定义)
52.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地运输,称为极性运输(polartransport)。(P93,定义)    
53.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P94,黑体字)
54.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侧芽的发育受到抑制,植株因而表现出顶端优势。(P94,定义)
55.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P100,黑体字)
56.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 生长、发育的全过程。(P106,黑体字)
57.有些植物在生长期需要经历一段时期的低温之后才能开花。这种经历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P107,定义)
         

 


选择性必修二《生物与环境》


1.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populationdensity)。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P2,黑体字)
2.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P2,定义)
3.标记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算种群密度。(P3,定义)
4.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分别称为迁入率(immigrationrate)或迁出率(emigrationrate)。(P4,定义)
5.种群的年龄结构(agestructure)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P4,定义)    
6.性别比例,又称性比(sexratio),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P4,定义)
7.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P7,定义)
8.自然界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 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形。(P8,黑体字)
9.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P9,定义)
10.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增长曲线呈“S”形。(P9,黑体字)
11.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carryingcapacity),又称 K值。(P9,黑体字)
12.林木郁闭度: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P13,定义)
13.种群密度越高,该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就越大,因此,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 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P16,定义)
14.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biologicalcommunity),简称群落。(P22,黑体字)
15.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speciesrichness)。(P23,定义)
16.种间关系主要有原始合作(互惠)、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和寄生等。(P23,黑体字)
17.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P24,定义)
18.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P24,定义)    
19.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P24,定义)
20.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P24,定义)
21.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P24,定义)   
22.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P25,定义)
23.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 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P26,定义)
24.群落的季节性: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P27,定义)
25.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niche)。(P27,定义)
26.所谓立体农业,就是充分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进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的生产模式。(P32,定义)
27.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作群落演替(communitysuccession)。(P38,黑体字)
28.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P50,定义)。    
29.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有群落外界环境的变化,生物的迁入、迁出,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人类的活动,等等。这些因素常常处于变化的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得以维持,不适应的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P41,黑体字)
30.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ecosystem)。(P48,黑体字)
31.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就是食物网(foodweb)。(P51,黑体字)
3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P54,黑体字)
33.“未利用”是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后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P56,定义)
34.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P57,黑体字)
35.如果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转换为相应面积(或体积)的图形,并将图形按照营养级的次序排列,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作能量金字塔。如果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各个营养级生物量(每个营养级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之间的关系,就形成生物量金字塔。如果表示各个营养级的生物个体的数目比值关系,就形成数量金字塔。它们统称为生态金字塔。(P57,定义)
36.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都在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mattercycle)。(P63,黑体字)   
37.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bio-concentration)。(P64,黑体字)    
38.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information)。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之间,以及它们内部都有信息的产生与交换,能够形成信息传递,即信息流(informationflow)。(P68,定义)
39.自然界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场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physicalinformation)。(P69,定义)
40.在生命活动中,生物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这就是化学信息(chemicalinformation)。(P69,定义)
41.动物的特殊行为,主要指各种动作,这些动作也能够向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某种信息,即动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behaviorinformation)。(P69,定义)
42.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P71,黑体字)
4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P71,黑体字)
44.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P73,黑体字)
45.负反馈,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 使系统工作的效果减弱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P74,黑体字)
46.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P74,黑体字)
47.人们把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 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叫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stabilityofecosystem)。(P74,黑体字)  
48.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叫作抵抗力稳定性(resistancestability);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作恢复力稳定性(resiliencestability)。(P75,定义)
49.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P82,定义)
50.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自然界中每个物种都具有独特性,从而构成了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多样化,还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等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的多样性。(P90,定义)
51.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作为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P90,定义)
5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P92,定义)   
53.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P94,定义)
54.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P94,定义)
55.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调控,或 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或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技术或综合工艺过程。(P99,定义)    
56.自生: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结构与功能,一方面是缘于其中的“生物”,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再生更新等;另一方面是这些生物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特别是种间关系)进行自组织,实现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形成有序的整体。这一有序的整体可以自我维持。这种由生物组分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P99,定义)
57.循环是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通过系统设计实现不断循环,使前一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地被后一环节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P99,定义)
58.遵循整体原理,首先要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不同组分之间应构成有序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其次,人类处在一 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中。(P101,定义)
59.青贮:是指在玉米等作物没有完全成熟时,将果穗和秸秆一起收获切碎,通过厌氧发酵成为牛羊的青饲料。(P105,定义)
60.氨化:是指利用氨水或氮素化肥处理稻麦秸秆,使之软化适口,提高其作为饲料的营养价值。(P105,定义)


选择性必修三《生物技术与工程》


1.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它涉及菌种的选育和培养、产物的分离和提纯等方面。(章首页,定义)
2.发酵(fermentation),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P5,黑体字)
3.直接利用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发酵保存下来的面团、卤汁等发酵物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技术一般称为传统发酵技术。(P5,定义)    
4.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培养基(culture medium), 用以培养、分离、 鉴定、保存微生物或积累其代谢物。其中,不含凝固剂(如琼脂)、呈液体状态的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呈固体状态的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琼脂后制成的琼脂固体培养基,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培养基之一。(P9,定义)
5.微生物是难以用肉眼观察的微小生物的统称,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及一些原生生物等。(P9,定义)
6.消毒(disinfection)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微生物。灭菌 (sterilization)则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方法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P10,黑体字)
7.生物消毒法是指利用生物或其代谢物除去环境中的部分微生物的方法。(P10,定义)
8.在微生物学中,将接种于培养基内,在合适条件下形成的含特定种类微生物的群体称为培养物。由单一个体繁殖所获得的微生物群体称为纯培养物,获得纯培养物的过程就是纯培养。(P11,定义)
9.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可以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这就是菌落(P12,定义)
10.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 (selective medium)。(P16,黑体字)
11.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多学科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细胞器、细胞或组织水平上的操作,有目的地获得特定的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或其产品的一门综合性的生物工程。(章首页,定义)
12.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然具有产生完整生物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即细胞具有全能性。(P34,黑体字)    
13.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是指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P35,黑体字)
14.离体培养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被称为外植体。(P35,定义)
15.在一定的激素和营养等条件的诱导下,已经分化的细胞可以经过脱分化,即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转变成未分化的细胞,进而形成不定形的薄壁组织团块,这称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能重新分化成芽、根等器官,该过程称为再分化。(P35,定义)
16.植物体细胞杂交(plant somatic hybridization)是指将不同来源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物体的技术。(P38,黑体字)   
17.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植物的快速繁殖技术,也叫作微型繁殖技术。(P39,定义)
18.植物细胞培养是指在离体条件下对单个植物细胞或细胞团进行培养使其增殖的技术。(P41,定义)
19.动物细胞培养是指从动物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技术。(P43,黑体字)
20.大多数细胞需要贴附于某些基质表面才能生长增殖,这类细胞往往贴附在培养瓶的瓶壁上,这种现象称为细胞贴壁。(P44,定义)
21.人们通常将分瓶之前的细胞培养,即动物组织经处理后的初次培养称为原代培养,将分瓶后的细胞培养称为传代培养。(P45,定义)
22.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简称 ES 细胞)存在于早期胚胎中,具有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的任何一种类型的细胞,并进一步形成机体的所有组织和器官甚至个体的潜能。(P46,定义)    
23.成体干细胞是成体组织或器官内的干细胞,包括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干细胞和睾丸中的精原干细胞等。(P46,定义)
24.动物细胞融合技术(cell fusion technique)就是使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技术。(P48,黑体字)
25.灭活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使病毒或细菌失去感染能力,但并不破坏它们的抗原结构。(P48,定义)
26.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是将动物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使这个重新组合的细胞发育成新胚胎,继而发育成动物个体的技术。(P52,黑体字)
27.重构胚是指人工重新构建的胚胎,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P53,定义)
28.胚胎工程(embryo engineering)是指对生殖细胞、受精卵或早期胚胎细胞进行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然后将获得的胚胎移植到雌性动物体内生产后代,以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胚胎工程技术包括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胚胎分割等。(P56,黑体字)。
29.胚胎发育早期,有一段时间是在透明带内进行分裂,细胞的数量不断增加,但胚胎的总体积并不增加,这种受精卵的早期分裂称为卵裂。(P58,定义)
30.当卵裂产生的子细胞逐渐形成致密的细胞团, 形似桑葚时,这时的胚胎称为桑葚胚。(P58,定义)
31.胚胎进一步发育,细胞逐渐分化。聚集在胚胎一端的细胞形成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而沿透明带内壁扩展和排列的细胞,称为滋养层细胞,它们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随着胚胎的进一步发育,胚胎的内部出现了含有液体的腔—囊胚腔,这个时期的胚胎叫作囊胚。囊胚进一步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破裂,胚胎从其中伸展出来,这一过程叫作孵化。(P58,定义)    
32.胚胎移植(embryo transfer)是指将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P61,黑体字)   
33.提供胚胎的个体称为“供体”(donor),接受胚胎的个体叫“受体”(recipient)。(P61,定义)
34.超数排卵是指应用外源促性腺激素,诱发卵巢排出比自然情况下更多的成熟卵子。(P62,定义)
35.胚胎分割(embryo splitting)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份、4等份或8等份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技术。(P62,黑体字)
36.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通过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 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从技术操作层面看,由于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作重组DNA技术。(章首页,定义)
37.实现基因工程操作过程至少需要三种“分子工具”,即准确切割DNA分子的“分子手术刀”、将DNA片段再连接起来的“分子缝合针” 和将体外重组好的 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的“分子运输车”。(P70,黑体字)
38.当限制酶在它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两侧将DNA分子的两条链分别切开时,产生的是黏性末端;当限制酶在它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处切开时,产生的是平末端。(P71,定义)
39.一种能够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的酶,称之为DNA连接酶(DNA ligase)。(P72,定义)
40.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真核细胞细胞核或原核细胞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环状双链DNA分子。(P72,定义)
41.在基因工程的设计和操作中,用于改变受体细胞性状或获得预期表达产物等的基因就是目的基因。根据不同的需要,目的基因是不同的,它主要是指编码蛋白质的基因。(P76,定义)    
42.PCR 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缩写。它是一项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原理,在体外提供参与DNA复制的各种组分与反应条件,对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大量复制的技术。(P77,定义)
43.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序列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 的上游,紧挨转录的起始位点,它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有了它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表达 出人类需要的蛋白质。(P80,定义)
44.终止子相当于一盏红色信号灯,使转录在所需要的地方停下来,它位于基因的下游,也是一段有特殊序列结构的DNA片段。(P80,定义)
45.转化(transformation)是指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P81,定义字)
46.干扰素是一种具有干扰病毒复制作用 的糖蛋白,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此外,干扰素对治疗乳腺癌、淋巴癌、多发骨髓瘤和某些白血病等也有一定的疗效。(P90,定义)
47.科学家将药用蛋白基因与乳腺中特异表达的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元件重组在一起,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导入哺乳动物的受精卵中,由这个受精卵发育成的转基因动物在进入泌乳期后,可以通过分泌乳汁来生产所需要的药物,这称为乳腺生物反应器或乳房生物反应器。(P90,定义) 
48.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改造或合成基因,来改造现有蛋白质,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求。(P93,黑体字)
49.基因工程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中已存在的蛋白质。(P93,黑体字)    
50.生殖性克隆是指通过克隆技术产生独立生存的新个体。
   51.治疗性克隆是指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定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用它们来修复或替代受损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P106,定义) 
「1_高中生物新教...学生版).pdf」,复制整段内容,打开最新版「夸克APP」即可获取。
链接:https://pan.quark.cn/s/b3ec80b845f0

「2_高中生物新教材判断题(答案版汇总).pdf」,复制整段内容,打开最新版「夸克APP」即可获取。
链接:https://pan.quark.cn/s/9f02a49b22f9

生物印记
习于智长,优与心成。知识需要积累,品格可以提高。生物印记分享的是知识,努力的目标是实现梦想。搭建大家共同进步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