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陪伴唤起自驱力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真谛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一万次灌输不如一次真正的唤醒。的确,教育孩子是为唤起孩子的自驱力——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愿意付出更多努力。对孩子来说,陪伴是最好的爱,也是唤起自驱力的情感能量。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我陪伴他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努力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如果问我陪伴是什么,我首先会说,陪伴是倾听孩子的声音,和孩子平等对话。只要有空,我就会陪孩子聊聊天,问问他有没有交到新朋友,听他讲讲学校的趣事。我也会和孩子聊聊工作,聊聊新闻,天马行空。当我们去散步时,孩子时常会问我:“妈妈,你猜路边的小草在说什么?栏杆上的笑脸在说什么?”我总是从他的角度去回答:“小草在说,小朋友,你好呀!你又出来散步啦?小朋友,好几天没有看到你啦!”纯洁的童心最珍贵。与孩子聊天时,我会从他的角度去看问题,尊重孩子的内心,理解他的想法,鼓励他说出内心真实的感受。我也会化作一个孩童,去感受他眼里的“万物皆可爱”。所以,他愿意把我当成一个朋友,絮絮叨叨地诉说自己的天真想法。
和孩子沟通时,我也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悬崖勒马”,及时反思,有助于发现自己在沟通时出现的问题,也有利于修补和孩子的小小裂缝,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在一次次反思中,我们会发现,当孩子犯错时,幽默提醒好过喋喋不休;当孩子学习粗心时,斥责批评不如分析原因;当孩子逃避拖延时,急切催促不如温柔鼓励;当与孩子意见不一时,强制命令不如让他自己去实践和验证(安全许可下);当孩子的情绪激动发脾气时,激烈争吵不如先深呼吸……
通过一次次的情感沟通,我给孩子一步步建立安全感,提升自信心。我想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值得信任的,是尊重理解他的,是愿意倾听他心声的对象;当他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父母是他坚强的后盾。
陪伴还可以是一次次在文字中的旅行。在孩子牙牙学语时,我们的亲子阅读就开始了。我抱着他,握着他的小手,划过一幅幅五彩的插图、一行行优美的文字,一句句读给他听。当孩子学会拼音,我鼓励他借助拼音尝试阅读,我读一句,他读一句,我读一段,他读一段。从磕磕绊绊到熟练流畅,孩子渐渐喜欢上阅读,能初步独立阅读,我坐在一旁,捧起自己喜欢的书籍,一起阅读,安静而温暖……孩子阅读的书籍种类很丰富,有绘本,童话故事,神话传说,科普读物……在一次次阅读中,想象在文字中跳跃,思维在文字中生长,文字丰富了语言,滋养了心灵。
每当节假日,只要天气适宜,我总会带孩子去户外探索。逛逛公园,爬爬山,看看江河湖海……让孩子在自然中爬爬摸摸、走走跳跳,既释放天性,也锻炼身体。我引导孩子观察植物动物,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孩子在探索中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树叶的形状、花朵的姿态,路灯的编号、电梯的轿厢、地铁的轨道……都是他观察的对象。当他的小脑袋里不停地冒出连串的问题,我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如果碰上连我也回答不了的,就一起从书籍或是互联网中寻找答案。我总是鼓励他去观察、探索和发现,也鼓励他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艺术启蒙的过程,是带领孩子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最怕的就是绘画日记,因为他不知道怎样用绘画的形式描述生活、表达想法,也害怕自己画不好,美术活动总是需要老师的帮助。我也不擅长绘画和手工,但是我不能害怕和逃避。于是,我陪着他一起看教程书和视频,一起学捏彩泥、一起做叶贴画,一起涂鸦,一起玩创意美术……渐渐地,孩子没那么害怕绘画了,还喜欢把我们共同完成的作品贴在家里的门上,摆在柜子上做装饰。上了一年级,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他更自信了。最近去公园,他还会主动捡一些树叶回来做叶贴画。孩子从害怕绘画到主动绘画,迈出这一步是因为他在陪伴和鼓励中找到了自信和勇气。
节假日,我还会带着孩子走近各类艺术。如听音乐会,看皮影戏,观音乐剧,看魔术表演……在精彩纷呈的艺术表演中,感知艺术的多样性。我们也会一起用脚步丈量外面的世界:去苏州逛逛园林,去上海逛逛博物馆、美术馆;去西安登城墙,看大唐迎宾礼……透过古老精致的建筑与文物,透过光影的交织,透过充满生命力、想象力的绘画和雕塑品,感受艺术的美妙,获取心灵的平和。孩子现在喜欢用我的手机拍照,把看到的美好画面拍下来,还喜欢用日记的形式记录生活中的美好。我想,我们不一定能成为创造美的艺术家,但可以成为艺术的爱好者、欣赏者。
教育之路漫长,愿我们都能在荆棘中不迷失自己,做最好的榜样,坚定的引路人,给孩子最好的陪伴,唤起孩子的自驱力,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END-
撰稿:一(6)班 翟峥汐家长
编辑:孙霞
审核:庄益君 张凤 孙霞
发布:刘心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