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乳都”锚定这些目标……

美食   2025-01-15 18:52   内蒙古  

“全力推进以乳业、草种业为龙头的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推动建立奶粉国储调节机制”、“全力向‘世界乳都’迈进”.......今年呼和浩特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2025年乳业发展目标规划让人充满期待。

科技创新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此言不虚。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呼和浩特市奶产量达到222万吨,较2021年增长了47万吨,连续四年保持增长,这其中,“创新”二字是乳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词。纵观每一个细小的时间刻度上,创新的力量持续 “生长”,而这创新的活力也让每一天的“乳都”步履不停。



从“新”出发——谱写乳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高质量发展有冲刺,更是长跑。每一年,“乳都”的乳业经济都会从“新”出发绘蓝图,用行动落实部署,用成效检验实践。


上世纪九十年代,呼和浩特市进行了乳品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资产重组。1993年,原呼市回民奶制品总厂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了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伊利公司控股青山乳业公司,成立伊利集团;1999年,蒙牛乳业成立。通过企业组织形式和资源配置方式的创新,呼和浩特市乳品企业从规模较小、技术落后、机制僵化的国营、集体奶牛场迅速发展成为大型乳品企业,从而奠定了“奶业兴市”的龙头企业基础。


“奶业兴市”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功,有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底,全市饲养奶牛农户已发展到11.2万余户,直接参与农民近45万人。而且,全市有10余万人直接从事鲜奶收购、加工、运输、经销以及饲料生产、供应、兽药和牧业机械生产经营、印刷包装等与乳业相关联的行业。


2004年全国乳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总产值663亿元,呼和浩特市就占17%,达到113亿元。全市乳业发展走上了以企业为龙头、科技为动力、资源为优势的产业化发展道路,成为推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2005年,呼和浩特市被中国轻工业协会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乳都”。这一时期公司+农户的乳业发展模式逐步形成,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逐步完善,出现了公司+养殖小区+牧场园区+奶站的模式并逐步建立乳品质量安全体系、奶业服务体系和疫病防疫服务体系。


如今,呼和浩特市乳业取得了跨越式、突破性的发展成绩,呼和浩特市乳业链上市企业达到11家,2023年乳业全产业链营收2560亿元,带动50多万人就业。


产业前行的每一步,都是“乳都”乳业经济爬坡过坎的投射。



如今,乳业作为呼和浩特市的“头号产业”,全力推进两大千亿级“产城融合”项目建设,建成全国最先进的绿色智能制造样板基地,乳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同时,构建起“从一棵草到一杯奶、一块酪”的全方位创新链路,并着力破解制约乳业发展的“草源”“牛源”“奶源”等问题。



凭“新”蓄能——乳业基础不断夯实

呼和浩特作为全国重要的乳业主产区,良种奶牛存栏量、牛奶产量、人均牛奶占有量、牛奶加工能力等多年稳居全国首位。与此同时,在种植、育种、养殖、生产、科研等全产业链端,凭借“创新”的持续发力,也让“乳都”乳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夯实。


保障优质乳品供给,首先要做好饲草的种植端。



为支持草业发展,呼和浩特市制定了扶持草业发展政策清单,实行“草畜一体化”奖励机制,从饲草料基地建设、优质种源培育等方面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据悉,2023年,呼和浩特市已建成优质饲草基地145万亩,2024年要扩大到160万亩,提供400万吨优质饲草料,饲草自给率稳定在80%以上,同步将170万亩盐碱地改良为饲草种植基地,到2025年,饲草种植基地力争突破300万亩以上。


站稳高质量发展“风口”,“乳都”草业经济的“磁力”也越来越强。



目前,呼和浩特市培育了蒙草、正时、优然、现代、草都等上下游超过300家知名草企;全国苜蓿草商和反刍动物饲料龙头供应商优然牧业公司等知名企业,纷纷在呼和浩特市扎根,共同推动全产业链的繁荣发展。


与此同时,呼和浩特市集聚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科院等32家科研院所和85个科研团队,通过核心技术攻关,成功培育出6个饲草新品种,并转化了多个乡土草新品种;在土默特左旗、和林县、托克托县等地创建了多个大型饲草种植基地,饲草自给率超过80%,形成了“青贮玉米+苜蓿草+饲用燕麦”的三元供给模式。


2024年,国内奶牛养殖产业面临着较大发展压力,如何建立高产长寿的奶牛核心群为牧场“降本增效”也成为养牛人关注的重要方向,而这其中,优质的奶牛“种源”也成为破解当前奶牛养殖压力的关键要素之一。


做到奶牛种源自强,“乳都”早已先行一步。



据了解,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发挥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服务、良种奶牛等方面的优势,持续开展家畜繁育生物技术的开发与应用。2024年年初,伊利集团通过基因育种改良已培育出国内“在美注册”排名第一种公牛,按同期美国基因组排名的数据排序可达第35名,实现了国内种公牛的新突破。伊利集团在国内率先推广高产奶牛胚胎商业化应用,筛选顶级种用胚胎准确性达70%以上,胚胎阶段完成遗传评估比常规育种缩短4—5年。


目前,呼和浩特已建成两个国家级奶牛核心育种场、1个种公牛站、16个奶牛扩繁场,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性控冻精生产基地。


步入“乳都”的智慧牧场中,“云上养牛”新风拂面。过往由于缺乏前沿技术,对奶牛的管理仅凭饲养员的双腿和双眼,养殖场效能低、利润薄。如今,依托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智能化、数字化设备已在呼和浩特市各大乳企得到应用,为奶牛打造了舒适、安全、健康的养殖环境,提升了原奶品质和单产水平。据悉,目前呼和浩特全市已建成规模化奶牛牧场143个,其中70余家奶牛牧场实现智慧化管理。



走进科研机构,新质生产力孕育勃发。以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创新平台,有力支撑了“乳都”乳业高质量发展。凭借“益生菌靶向筛选与常温包埋稳态化关键技术”,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荣获2024年度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在行业内独领风骚。据悉,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推出高活性益生菌产品,创新包埋菌种检测方法,推动国产菌种在乳制品领域广泛应用,已斩获多项专利,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乳业国创中心以完善的市场化运行机制,与123家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成功孵化出10项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并全部实现产业化落地。


在消费端,当面对传统乳品吸引力减弱,新兴乳品“引客来”的市场场景下,蒙牛集团“揭榜挂帅”呼和浩特市首批重大科技项目——“乳脂肪深加工产业链关键技术”,并迅速进行成果转化,规划产品包括高端稀奶油产品、功能性脂肪球膜蛋白等,破解了乳业在乳脂肪深加工关键技术上存在不足的局面。


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的生产模式……一路走、一路看,“乳都”乳业经济不仅有突破“卡脖子”的大变革、大创造,也有“润物细无声”的改良改进、完善提升,压力和挑战不断激发产业链对创新的渴望,鼓舞“乳都”奶业人寻求突破的信念,勇闯“新路”。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全面认识乳业经济发展新形势,呼和浩特把握机遇、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唱响“‘乳都’经济光明论”, 2024年,呼和浩特乳业经济发展交出优异答卷。



冬日花开向暖阳,蓄力冬藏待春发。今年的呼和浩特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全力推进以乳业、草种业为龙头的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成投产伊利奶粉三期、奶酪三期,蒙牛乳铁蛋白深加工、九期奶粉,圣牧低温日产500吨乳制品等项目;推动建立奶粉国储调节机制;引进落地帝斯曼—芬美意公司益生菌项目;开工建设优然牧业、蒙草集团饲草产业园;提档升级玉泉区食品产业园、武川县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区,集群产值达到500亿元,把‘中国乳都’这个品牌擦得更亮,全力向‘世界乳都’迈进。” 


新一年,“乳都”呼和浩特也将以科技创新为翼,锚定“世界乳都”的目标振翅高飞!


丨来源乳业时报  记者  杨丽霞

丨本期编辑:董仙鹤

丨校读:董仙鹤

丨监制:张耀 封斌

丨总监制:赵敏


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使用本公众号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乳业时报官方微信;本平台转载内容部分来源网络,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闻热线:0471-6564013

广告热线:0471-6564082 6564046




精彩回顾

撬动奶酪市场,乳企创新关注“中国味”

以销定产 避免奶牛养殖“过火”

餐饮赛道,国内乳企谁在“抢跑”?


乳业时报
发布乳业最新资讯,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实时发布奶业科技信息与技术服务的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