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后注浆工法

百科   2025-01-08 00:01   福建  
一、灌注桩后注浆工艺流程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的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工艺流程如图9.3-1所示。
二、注浆装置的设置与要求
      注浆装置包括注浆导管、桩底和桩侧注浆阀及相应的连接和保护配件(图9.3-2)。
1、注浆导管材料选用
      注浆导管一般采用焊接钢管桩端注浆导管公称口径φ25(1"),壁厚3.0mm左右,桩侧注浆导管公称口径φ20(3/4"),壁厚2.75mm。注浆管的管壁不应太薄,否则与注浆阀管箍连接易出现断裂。当注浆导管兼用于桩身超声波检测时,可根据检测要求适当加大。
2、注浆导管的连接
      注浆导管一般采用管箍连接或套管焊接两种方式。管箍连接简单,易操作,适用于钢筋笼运输和放置过程中挠度不大、注浆导管受力很小的情况。否则必须采用套管焊接。所采用的焊接套管公称口径较注浆导管高一级,一般取φ32,壁厚3.25mm。焊接必须连续密闭,焊缝饱满均匀,不得有孔隙、砂眼,每个焊点应敲掉焊渣检查焊接质量,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3、注浆导管设置
(1)注浆导管数量
      桩端注浆导管数量宜根据桩径大小设定,对于直径不大于1200mm的桩,宜沿钢筋笼圆周对称设置2根,对于直径大于1200mm桩,宜对称设置3根。每道桩侧注浆阀设置一根桩侧注浆导管
(2)注浆导管设置要点
      1)注浆导管直径与主筋接近时宜置于加劲箍一侧,直径相差较大时宜分置于加劲箍两侧
      2)注浆导管上端均设管箍及丝堵;桩端注浆导管下端以管箍或套管焊与接桩端注浆阀相连;桩侧注浆导管下端设三通与桩侧注浆阀相连。
      3)注浆导管与钢筋笼固定采用铅丝十字绑扎固定方法,绑扎应牢固,绑扎点应均匀。
      4)注浆导管的上端宜低于基桩施工作业地坪下200mm(视具体情况可略作调整);桩端注浆导管下端口(不包括桩端注浆阀)与钢筋笼底端的距离视桩端持力层土质而定,对于黏性土、砂土,可与纵向主筋端部相平,安放钢筋笼后,注浆阀可随之插入持力层和沉渣中;对于砂卵石、风化岩层,注浆阀外露长度宜小于5cm(外露过长易折断)。
      5)桩空孔段压浆导管管箍连接应牢靠。
4、注浆阀构造要求与设置
(1)注浆阀的基本要求
      1)注浆阀应能承受1MPa以上静水压力;管阀外部保护层应能抵抗砂石等硬质物的刮撞而不至使管阀受损。
      2)注浆管阀应具备单向逆止功能。
(2)注浆阀安装和钢筋笼置放
      1)注浆阀需待钢筋笼起吊至桩孔边垂直竖起后方可安装,与钢筋笼形成整体。
      2)安装前应仔细检查注浆阀及连接管箍的质量,包括注浆阀内无异物、保护层完好、管箍无裂缝。
      3)钢筋笼起吊至孔口后,应以工具敲打注浆管,排除管内铁锈、异物等。
      4)桩端注浆阀和桩侧注浆阀在钢筋笼吊起入孔过程与注浆导管连接,并作到牢固可靠。
      5)钢筋笼入孔沉放过程中不得反复向下冲撞和扭动。
5、注浆装置与钢筋笼放置后的检测
      可采用带铅锤的细钢丝探绳沉放至注浆导管底部进行检测。检测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导管内无水、泥浆、异物,属于理想状态。
      2)导管底部有少量的清水,可能由于焊接口或导管本身存在细小的砂眼所致,可不做处理。
      3)注浆管内有大量的泥浆,此时应将钢筋笼提出孔外,修理后重新放入桩孔内。
      检验合格,用管箍和丝堵将注浆管上部封堵保护。桩灌注混凝土完毕孔口回填后,应插有明显的标识,加强保护,严禁车辆碾压。




参考文献: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应用手册》刘金砺 高文生 邱明兵

土木风雨
关注公路市政行业前沿信息动态,普及行业专业技术知识,分享工作心得体会,解决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