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台后填土及台后排水

百科   2025-01-16 00:01   福建  

      桥台是桥梁结构的主要构筑物,其背后的回填和排水是一项容易被忽视又不容易做好的工作,常常因为多种原因而严重影响公路的使用性能。

一、台后填土

1、台背回填的主要问题

(1)重力式桥台

      对于地基承载力较高的高填土路堤上的重力式桥台,地基压缩性低,在附加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压缩沉降小,对回填体表面沉降贡献相对较少,因此台背回填中应重点考虑回填材料自身的压缩变形性能和结构的稳定性

(2)桩承式桥台

      桩承式桥台过渡段回填体的地基通常为软弱土层,其承载力低,压缩性高,在附加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压缩沉降大,达到稳定沉降的历时较长,地基的沉降变形是回填材料沉降和稳定性的根本原因。因此,应重点考虑回填材料对地基附加应力和回填材料排水界面的作用(渗透性),从而减少回填材料表面总沉降和工后沉降。

2、台背回填处理方式

      桥台台背宜选用摩擦角大、强度高、压实快、透水性好的填料,如砾石、砂砾等。同时,选用内摩擦角较大的填料也有利于从台背缝隙中渗入的雨水沿盲沟或泄水管顺利排到路基外,从而减缓雨水的危害,而且也有利于改善路基的压实性能,使路基容易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填料的铺筑一般在基底处沿路堤纵向长度距桥台背不小于2m、且与路基相接处按不大于1:1设置斜坡或台阶,回填高度视路堤高度而定,一般为2~4m。

      桥头回填处理的另一种方式是在路基上部设置水泥稳定料改善层(其厚度相当于面层厚度),使路堤体的刚度有所提高。一般稳定层结构是沿路堤纵向距桥台背约2m长,并且远桥台端与路基相衔接处,采用1:1设置斜坡。
3、台背回填处的压实
      为减少桥涵两端路堤的工后沉降,使桥台结构物与两端路堤的相对沉降差尽量减小一些,一般可选填筑路堤预压,让路基排水固结,待路堤沉降基本完成以后再开挖涵洞或桥台位置土方,然后再施工桥涵。台背填筑前,宜在处理后的基底顶面上设置横向泄水管或盲沟。台背回填宜在完成台前防护工程及桥涵上部结构吊装之后进行,同时注意结构物两端对称填筑施工。
      台背回填的压实质量是影响台背回填沉降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台背回填位于路基与桥台相衔接处,该处的回填土成为碾压施工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压路机难以碾压到位,且大吨位机械振动力太大时,对桥台也会有不良影响。因此,台背回填施工时,台背后应预留填筑宽度最好能容下压路机的操作空间,压路机一般不采用强振,弱振即可,压路机碾压不到的边角地段,宜选用小型压实机具补充碾压,且严格控制每层填筑厚度(宜取 10~15cm)和碾压遍数,并对每层填筑质量实施检测,要求压实度达到 97%;对于机械夯实碾压不到之处,应及时采用人工补充夯实
二、台后排水
      台后排水设施在干旱少雨的地区可以不设置,但在雨水较多的地区应设置台后应尽可能回填透水性良好的材料以利排水,并避免桥台前后产生较大的动水压力。同时,在桥台与填方段结合处及过渡段的路面下应设置垫层,防止路面下渗水进入台后填方体。对中间为砂砾石填料、两侧为土类填料的填方体与加固地基的连接处应设置纵向集水管和横向排水管,以排泄填方体与加固地基的下渗水。
1、重力式桥台
      对U形桥台,可通过设置碎石盲沟进行台后排水
2、桩承式桥台
      在桥台锥坡与路堤衔接处,为排除台后积水、防止路堤和锥坡被冲刷,应设置带踏步的急流槽



参考文献:
1、《公路桥涵设计手册  墩台与基础》

土木风雨
关注公路市政行业前沿信息动态,普及行业专业技术知识,分享工作心得体会,解决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