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高铁调试大师守护回家路

职场   2025-01-27 16:12   北京  

文丨中国劳动保障报记者 李小彤

通讯员丨孙伟 杨宜修


走基层

临近新春,年味渐浓,走进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国铁事业部制造中心调试产线,中车首席技能专家罗昭强正带领他的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技师们为即将来临的春运忙碌着。为保障大家乘坐舒适的列车回家,罗昭强和同事们为即将出厂的一列“复兴号”高铁列车进行最后的调试检测工作。


近日,罗昭强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技师们正在为高铁列车进行调试和检测。李小彤 摄


“每年春运对列车的需求都非常大,我们工作室作为最后一道工序,年底动车组都集中等待在这里测试调试。我们会一丝不苟,按照生产技术标准把零隐患的动车组送出去。”罗昭强说。


为迎接每年最繁忙的春运,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努力增加运力。以最繁忙的京沪线为例,原来的16节车厢是用两列8节车厢标准列连在一起的,中间不通,有两个驾驶室,浪费了许多空间。公司将其改成了中间打通的16编组,可运力仍然不够。后来发现京沪线有些站台修得比较长,可以再加一节车厢,于是变成了17编组列车,这是目前最长编组的列车。即便如此,还是满足不了大家春运出行的需求,公司又在每节车厢加了一排座椅。


这一排座椅可不是随便加的。“加一排座椅听起来简单,但我们是在不改变座椅间距,不影响乘客乘坐体验的前提下加的,这就要求所有的车载设备比如电器柜、电源机箱要集成小型化。每节车厢多一排座椅,整个算下来就等于多了一节车厢,同时还增加了大件行李的空间。春运期间大家出行比平时行李多,我们会想方设法满足乘客的需求。”公司高级工程师刘俊阳说。


为保障春运运力,罗昭强带领同事们吃住都在车间。他开玩笑说:“我们是一天3万步、瑜伽垫不离身。不是为锻炼身体,而是因为车间厂房很大,有时候检测出一个问题,来回跑几次就有几公里了。调试工作最集中的时候没时间回家休息,累了就铺上瑜伽垫在车间里睡一会儿,醒来继续干。”


高速动车组调试是一项典型的高技能工作,全国范围内从事此工种的不超过2000人,是名副其实的“大熊猫工种”,也是高铁制造行业的核心。罗昭强坚持追寻世界前沿技术,掌握动车组调试核心技术。他依靠丰富的动车组网络、牵引、制动等调试经验,擅长的列车故障判断和逻辑分析绝活,解决了大量动车组在调试过程中出现的疑难故障和隐性故障。


罗昭强不仅是一名中车首席技能专家,还搭建人才成长平台。他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设定不同发展目标,定向培养、因材施教。罗昭强手把手带过100多个徒弟,其中有12名成为全国技术能手,3名成为中央企业技术能手,10名成为吉林省首席技师。


徒弟们围在罗昭强身边整合不同模块编写程序,设计中央控制单元控制逻辑,“高速动车组调试操作实训装置”在罗昭强团队手中诞生。该装置每套模块都可以模拟动车不同故障,训练调试工人排查故障的能力,将以往两三年的培训周期缩短到半年以内,让调试工增长的数量跟上了中国高铁迅猛发展的步伐。

编辑丨邱曼


中国劳动保障报
中国劳动保障报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管的新闻媒体,紧紧围绕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关心的问题展开报道,为读者提供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等方面的资讯和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