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中国劳动保障报记者 余列江
走基层
“我们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春节也不例外。”1月26日,记者来到位于厦门市集美区的海峡气象开放实验室,蔡艺友指着卫星云图对记者说:“24小时不间断监测能够保障天气预报、预警及服务的高效开展,在灾害性天气多发期尤为重要,可以确保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减少灾害损失。”
春节值班分析天气形势
“我春节的值班时间是1月29日(正月初一)和30日(初二)两天,主要任务是做好观测、分析天气形势等,对未来72小时天气情况进行预测。”蔡艺友说,观测是预报的基础。观什么?观的是大气的细微变化。通过每天的观测资料,结合历史观测数据,利用新一代气象超算系统,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求解系列代表天气演变过程的方程组,就是数值天气预报;在雷达信息、气象预报大模型、数值天气预报基础上,预报员结合经验作出天气预报。
现任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气象台台长的蔡艺友,2015年毕业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大气物理方向)专业,并进入气象部门工作。工作中,他爱岗敬业、勤学苦练,勇于担当、本领过硬,先后获得“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技术能手”“福建省重大气象服务先进个人”“2024年获得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届人工影响天气职业技能竞赛个人一等奖”等荣誉和奖项,逐步成长为气象业务多面手、排头兵。
气象是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福建灾害性天气种类多、频次高、影响面也广,我们在每年3月就进入防汛工作状态。”蔡艺友印象比较深的是2023年7月底至9月初,接连三个台风来袭,特别是“苏拉”“海葵”引发特大暴雨。当时蔡艺友业务值班、领导带班、服务保障连轴转,负责决策服务材料把关、“临灾预警”叫应、观测设备抢修等工作;严格落实福建省气象局“1262”递进式气象服务体系,他提前汇报平和县防汛指挥部重点防范台风强降水叠加效应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结合过程雨量预报建议水库预泄腾库,全县根据气象决策服务建议和点对点“叫应”,及时转移危险区域人员6452人,在多处滑坡塌方的情况下,确保无人员伤亡。
开展蜜柚农业气象服务(卢达鹏 摄)
“汛期是最忙的时候,面对灾害性天气坚守岗位,没有假期以及熬夜是常有的事,但是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切就都值得了。”蔡艺友说,气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活,观测、预报、服务、保障和科研是环环相扣的。
如何发挥气象引领支撑作用,高质效助力地方经济发展?蔡艺友说,县级气象业务面广、综合性强,平和县是农业大县,作为科技特派员团队成员,他组织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发布农用天气专题预报服务产品,拓宽服务对象,细化服务内容,及时发布从气候预测、周报到精细至乡镇的逐日天气预报,实时在线答复农户天气关切,强化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伴随式”气象服务。
业务学习“传帮带”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气象工作越来越重视、要求越来越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越来越快的技术迭代、越来越丰富的应用场景、越来越紧密的产业融合、越来越深刻的社会变革,对气象工作也提出了更大挑战。“高水平人才队伍支撑是关键,现在的任务是‘传帮带’,全力带出新的气象工匠、技术能手,引导新入职同事掌握业务技能。”蔡艺友说,福建省各级气象部门都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省气象局实施青年干部培养提升工程,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深入开展“双百”人才计划,落实推进“气象人才特派员”计划,推动人才服务向基层延伸、政策向一线倾斜;漳州市气象局组建创新团队,激发科技创新人才活力。
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卢达鹏 摄)
为提升科研能力及推进团队任务集中攻关,蔡艺友作为福建省气象局“新型静止卫星在海峡区域强对流的应用研究”创新团队成员于2024年12月进驻海峡气象开放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蔡艺友说,省气象局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推进基层气象台站转型发展、强基增效,依托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以及省气象局创新团队吸纳基层台站业务人员参与科技交流,建立健全基层人员的科研参与机制,持续打造良好的基层科研环境,提升基层科研攻关水平。
编辑丨邱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