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是一种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积极的心理状态,个体在这种状态下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发展自我、充分体现生命的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1.亲近孩子,用心陪伴
多与孩子身体接触:抚摸、牵手、一个拥抱、一个亲吻,都能给孩子传递安全感,给予他们心灵上的抚慰。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一些互动性的小游戏,分享绘本故事、诗歌朗诵、儿歌,创造亲子绘画,抚摸幼儿,拥抱幼儿,陪伴幼儿入睡等。
2.得到表扬,增强自信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的,要安排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多给予赞扬和鼓励,孩子会在赞扬中不断进步。
3. 耐心倾听,正面回应
首先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其次及时回应担心和疑问,用符合孩子年龄的、通俗的话讲给孩子听,多传递正能量,给孩子传递积极的信念和良好的心态,增强幼儿的安全感。
4.引导孩子学会接纳自己,教会孩子合理释放情绪。
如果孩子出现了负面情绪,家长不要怪罪孩子软弱、胆小,而要让孩子知道,成长过程中出现各类负面情绪是很正常的,大人们也会有类似的情绪,从而鼓励孩子学习接纳自己的坏情绪。
5. 丰富孩子社会交往
交往与沟通、分享与合作是孩子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作为家长,要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释放消极的情绪,培养自信心,发展兴趣爱好,提升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
哭
批评哭,没人陪玩哭,不小心被碰到哭,没有得到喜欢的玩具哭,不给电视看哭,玩游戏输了也要哭,一味地依靠哭来解决问题。除了哭,孩子始终不会或不愿意用别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
应对方法:
亲子激励法
买一盒金色的星星,并且制作一个金星图表。把计划解释给孩子听,“你现在长大了,会做很多事情,但是有一个问题让我很着急,这个问题就是你常常哭哭啼啼。我想帮你练习,让你以后不再那么爱哭。两三天后,让他用赚来的星星”买”他想要的奖励。一周后,孩子啼哭的次数就会比平时减少情绪稳定。
愤怒
面对孩子的愤怒,家长往往会发很大的脾气,试图把孩子的情绪压下去,孩子的情绪不但不会因此消除,反而可能成为更严重的消极情绪,长此以往,甚至可能引发各种心理疾病,孩子的不良性格也在这种潜移默化中慢慢形成。
应对方法:
注意力转移法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做一些体能运动,如上下楼梯、踢球、跑步等,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亲子互动。
画图处理法
画画也是排泄心中怒气的好方法,教孩子将心中的不满或委屈用画表现出来,并告诉他,可以任意画。
情绪表达法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你好像有点不高兴,能告诉妈妈为什么吗?”“你生气是因为什么?”让孩子学会合理认知和掌握恰当的应对策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对于家长而言,处理孩子的情绪,比处理事情更加重要。当你接纳孩子的时候,孩子就愿意配合你。而处理好孩子的情绪,就需要父母做好倾听者和理解者的角色,帮助孩子把坏情绪疏导出来,再进行教育,这样的做法,才会让孩子获得成长。因此,从小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十分重要。那么如何控制好情绪呢?可以通过绘本阅读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孩子处理不良情绪!
守护儿童心灵,促进心理健康。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
让我们一起,
用爱浇灌、用心培养、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