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丰子恺一直是一个“异类”。他是弘一大师的学生,与“生而知之”的马一浮相交莫逆。泰戈尔说他的漫画是“诗与画的具体结合,也是一种创造”。朱自清说:“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巴金说他是个“与世无争、无所不爱的人”。
他画出了八十年后
我们的教育焦虑
作者 | 丰子恺
教育最被人诟病的一点是模式化、脸谱化,独具个性的孩子送到学校,一般无二的成人生产出来,教育变成了加工,学校变成了工厂。
无论能力如何,一律强制划分年级,导致有的孩子踮着脚尖够不到,有的却空有才能无法发挥。只要符合了“标准”,就是完成了教育任务,至于孩子什么感受,却没有多少人关心。
△
一块模子印泥巴,以为自己是女娲?
千个人儿一个样,这种教育太可怕!
△
一块模子量大小?
生搬硬套用力塞,
哪管孩子哭哇哇!
△
程度不一样,
都在一条线。
学校就像杂耍,校长打鼓,老师呼吁响应,只知道忽悠宣传,让学生掏钱才是最终目的。
老师讲课内容永远不变,就像来回播着一副唱片,只要唱片不坏,就能一直讲下去,不像讲课,反像背课,全然不管下面坐着的学生在不在听。
△
校长锣鼓一响,教师使劲耍演。
请问这是教育?我只负责收钱。
△
录好唱片,上课播放。
只要不坏,用到永远。
教师之梦,想要学生像打疫苗一样,一针下去就不再有问题。
母亲的梦,是希望孩子能像吹气球一样一吹就长大,不用自己含辛茹苦。
用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毕业,是为了一百分。孩子的天性被打压,兴趣被磨灭。
△
失望无奈之后,教师开始做梦:
一针下去搞定,多么爽脆酥松!
△
母亲盼儿速成长,火棍对着肚脐眼,
一口吹成大人样,省去含辛茹苦养!
△
无形手按住头,心不爽眉头皱。
为了成绩优秀,再痛苦也要受!
△
孩子们被强拉着战战兢兢的去学习和生活,害怕被打骂。
△
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常常会做很多的美味佳肴,补身体,但不一定是他们能承受和想要的。
△
家长总是会给孩子预设一个目标,当孩子快要达到的时候再把目标往上升,实则他们一直无法企及。
△
孩子辛苦劳累地攀越一个又一个预设的阶梯,体力不支。
△
暴饮暴食的溺爱,孩子看起来开心,但是却是在残害着他的身体。
△
给小孩子喝酒,看起来孩子大人都开心,但是却不知道会让孩子养成坏习惯,影响他的身体发育。
△
给孩子点烟,看起来是大人的玩笑,但是孩子就从此染上了恶习。
△
不加节制的给孩子零花钱,看起来他很开心,但是这样做会让孩子对钱这个东西永远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
孩子哭的再凶,再心疼,该打的针也得打。
△
再不想喝的药,就算是硬灌也要灌下去。
△
有些东西,不是你撒娇想吃就能吃的,比如说招了一群苍蝇的西瓜。
△
谁小时候没被理发师的剃头刀吓哭过呢?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此只是教育教研公益转载,非商业使用。
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络,会立即删除,高度尊重作者的版权
“关于未来的想象”《视野》杂志全国主题征文大赛优秀作品集电子版,扫描下方二维码阅读!
“关于未来的想象”《视野》杂志全国主题征文大赛优秀作品集电子版,扫描下方二维码阅读!
- End -
扫描二维码,在线阅读《视野》电子刊
扫描二维码,在线阅读《视野》电子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