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毓煌哥伦比亚大学演讲: 借汝之光, 得见光明; 将开启人生下半场

文化   2025-01-19 19:25   甘肃  

文章来源公众号:郑毓煌

【编者按】2025年1月18日,郑毓煌教授应邀在母校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进行演讲,今天特别为大家整理了郑毓煌教授的演讲实录,以飨读者。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高度不确定的世界。那么,究竟该如何应对不确定的未来?如何走好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之路?


我的回答是: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


再过两个月,我即将50周岁,我也将开启人生下半场。在人生的这个重要时刻,我决定离开已经任教了16年的清华大学,把孩子送到波士顿来接受教育,今后每年我会在中国工作半年时间,在美国工作半年时间并陪伴孩子,同时也开始探索自己人生未来的多种可能性:教育、商业、政治等。


今天,我先和大家分享一下人生获得成功的六个关键词。我真诚地希望,这六个关键词能够帮助你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走好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持续成长,获得一个又一个成功。


1

关键词一:眼界和视野


欧洲的SAS航空公司曾经有一个著名的广告:“如果你还没有见过这个世界,又如何能改变世界?”每一个人都应该多去了解这个世界,扩大自己的眼界。在商业上,眼界和视野更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例如,中国许多互联网企业的成功都是由于企业创始人看到了美国对应企业的成功,而开始在中国推出类似的产品或服务:张朝阳因为在美国看到了雅虎的成功,于是回国创立了搜狐;李彦宏因为在美国看到了谷歌的成功,于是回国创立了百度;马云因为看到亚马逊的成功,于是创立了阿里巴巴;马化腾因为看到了脸书的成功,于是有了微信……


甚至,还有很多企业家在国外受到启发之后,回国后跨界学习了国外的商业模式,尽管不是相同的行业。雷军正是学习了美国Costco超市的商业模式和营销策略把同样的营销策略跨界应用到智能手机和电动汽车领域。结果,短短十年之后,小米就已经成功发展成为一家《财富》500强企业。


2

关键词二:胆识和勇气


当你有了眼界和视野之后,你看到了更好的人和更好的东西,但是如果你没有胆识和勇气,你就没有办法成为更好的人。


中国著名企业家王健林曾经应邀到清华演讲,结果他说了一句:什么清华北大,都不如胆子大。今天我也要告诉在座的各位哥大高材生同学们:胆识和勇气非常重要,一定要敢于冒险很多高学历人才缺乏胆识和勇气,这限制了他们去取得更高的成就。而很多优秀企业家尽管没有什么高学历,但他们却敢于追求风险,因此获得了更高的成就。


举个例子。我的一个优秀企业家学生最近刚刚去世,享年70岁。他就是东莞著名企业家张炳光。2019年,我在深圳开课时,他还捐款100万元给我。当时他对我说:“郑老师,你在社会上办学不容易,学费收得这么低,我个人捐100万元表示支持,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真的非常感谢张炳光先生的支持和帮助。他的人生经历非常传奇。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当时大陆还非常封闭,他听说了香港的繁华和开放之后,竟然决定从深圳直接游泳去香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第一次尝试,他失败了,被抓去劳改。没想到,劳改释放之后,他竟然不思悔改,再次尝试游泳去香港。用他的话说,原因就是他真的太饿了,那时候每天他都吃不饱饭,所以就不顾性命决定再搏一次。


这一次,不可思议的是,他从深圳大梅沙跳入水中,游了8个小时,最终在香港成功上岸。之后,他在香港努力打拼,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后来又回大陆发展,成为优秀的企业家。我第一次听到张总的这段经历时,真的被震撼了。在那个年代,许多人都知道香港的繁华和开放。然而,又有几个人敢游泳去香港?大多数人没有这样的勇气和胆量。张总的经历,真的可谓是逆天改命。


3

关键词三:能力和智慧


张总的传奇经历还告诉我们,能力和智慧非常重要。因为,即使你有了眼界和视野,也有了胆识和勇气,但是如果不会游泳,那也不可能从深圳成功游到香港。所以,能力和智慧非常重要。



在商业世界,创业,创新,营销,销售,管理,领导力,财务,金融,资本,战略……这些都是企业家必须学会的能力和智慧。所以,我经常鼓励学生们要终身学习。我在清华大学经常对即将毕业的学生们讲的一句话就是——清华毕业只是你终身学习的开始。你有领导力吗?你能带1000人的团队吗?你有没有本领把东西卖给成千上万的人?没有哪个大学生有这个本领。你必须从大学毕业后一步一步开始,坚持终身学习


4

关键词四:连接和资源


要在获得成功,你还需要连接和资源。


同学关系很重要。同学们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时,一定不要死读书。因为,除了学习知识,还要多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真诚去交朋友。


201711月底,我在清华大学举办了一个庆祝清华大学学生创业协会成立20周年的论坛,并邀请大概10位清华优秀校友回校座谈。当时,10位校友所代表的企业市值超过1万亿人民币,其中包括美团、百合网、中文在线、清科集团等



在论坛上,我问美团创始成员之一杨锦方锦方,你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在清华读书了这么多年,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结果,杨锦方反问我:“你想让我说真话,还是说假话?”


我一下子被逗笑了,我说:“今天咱们是个闭门论坛,当然说真话。”


杨锦方最后说:“在清华读书了多年,我收获了许多知识,但是后来也忘记了许多知识。今天回想起来,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一个同学,他的名字叫王兴。因为,如果我不认识他,就没有我的今天。”


5

关键词五:努力和坚持


如果你已经拥有了前面的四个关键词,但我要告诉你,如果你不努力,不坚持,那么对不起,你还是无法成功。因为,努力和坚持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以前面提到的王兴为例。有一本写他的书叫《九败一胜》,读过之后你就会知道,王兴在创立美团之前,几乎所有的项目(多多友、游子图、校内网、饭否网、海内网)都失败了。如果王兴后来没有坚持,那就没有最后美团的胜利。王兴在创立美团之前所有的失败有意义吗?当然有,因为给他带来了经验和教训。王兴能有今天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努力和坚持。



再以哥伦比亚大学的席娜•艾杨格教授为例,大家有机会一定要选她的课,选不上也要去旁听她的课程。因为她是双目失明的传奇教授。


她的父母是印度移民,13岁时她因患上罕见的色素性视网膜炎,最后导致双目失明。在大部分情况下,盲人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了,只能将来去做盲人按摩。然而,席娜决定不服命,她下定决心要坚持读书,而不能把自己的人生局限于其他人给的选项。最后,正是因为她坚持努力读书,才改变了似乎注定的命运。高中毕业之后,席娜考上了著名的常春藤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而且在沃顿商学院本科毕业后又考上了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去读博士。博士毕业后,席娜又成功成为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教授。从沃顿本科到斯坦福博士再到哥大教授,这对于每一个正常人来说都是很难达到的人生高度,而双目失明的席娜教授居然做到了,背后她要付出多少努力可想而知。




6

关键词六:理想和使命


努力和坚持很累,如果一件事你想坚持一辈子,那你需要热爱它。你需要把工作不仅仅看成是一份挣钱养家糊口的工作。因为,如果你这么看待它的话,那么当你钱够了、财务相对自由了的话,那你可能就干不下去了。


所以,要想为一件事去终身努力奋斗,你需要有一份自己热爱的理想和使命。


因此,你一定要找寻到自己人生的理想和使命。


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人生故事,以及我的理想和使命是什么。



我出生在福建的一个小乡村,这是我去年暑假和我奶奶的照片。奶奶今年已经99岁,再过几天就到了春季,到时我们要隆重庆祝她的100岁大寿!


我非常幸运,我们家族今天已经五代同堂,而我的命运之所以能够改变,能够从这么穷的农村走出来,一切都要从我奶奶和母亲说起。


我的母亲一生下来就被送去当童养媳。从小寄人篱下,导致母亲沉默寡言,结果养父母就让她去读书。读高中时,母亲认识了父亲,两人的命运就此都改变了。高中毕业后,母亲如愿考上了大学,而父亲却由于身份原因落榜。母亲大学毕业之后,部队复员的父亲有一天把母亲带回家里见奶奶。结果,奶奶立刻决定让他们俩结婚,第二天就杀了家里唯一的一头猪,宴请村里的亲人。因为,奶奶担心夜长梦多,毕竟高中毕业的儿子要娶大学毕业的媳妇并不容易。


结婚之后,母亲被分配到厦门工作。由于不愿意跟家人分隔两地,父亲又因为没有大学文凭是农村户口,无法调动去厦门工作,所以母亲最后做了一个勇敢的决定——放弃厦门的户口和工作,调到仙游工作。即使是今天,这样的决定也不容易,毕竟厦门是福建最好的城市,而仙游则只是一个小县城。


由于母亲上过大学,在厦门工作过,见过世面的她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从小学开始,母亲就积极帮我换了4个学校,从小山村的小学一直换到全县最好的小学——仙游实验小学。当时,在一位老同学的帮忙下,母亲找到了城里还有空缺的单位——仙游县图书馆。老同学提醒母亲,图书馆是个清水衙门,尽管在县城,福利却比母亲工作的乡下粮站要差。母亲认真考虑了之后,毅然决定调动工作去了县城的图书馆,因为尽管图书馆是清水衙门,全家的生活水平可能会下降,但是母亲觉得读书比吃肉更重要,精神食粮比物质食粮更重要。



现在想来,我非常感恩母亲当年一直积极寻找工作调动,以给我带来更好的教育机会。要知道,在乡下小学,我到了10周岁都还不会讲普通话。而到了城里后,我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就学会了说普通话,并开始有机会大量阅读各种图书。


母亲在图书馆的工作是负责期刊阅览室。每到晚上下班,母亲都会带一些最新的、甚至还没上架的期刊杂志回家给我看。那时候的我,不理解母亲的苦心,有时候还会对母亲说:”妈,你怎么可以这样自私?”


结果,母亲对我说:“如果你担心别人第二天看不到这些杂志,那你就每天晚上把我拿回来的杂志全部当晚读完,第二天早上8点我就把它们都还回阅览室,不影响任何读者。”结果,我就被妈妈逼得每天晚上读好多本杂志!


就这样,我从一个玩泥巴的乡下小孩,慢慢变成一个阅读量极广的孩子。小学毕业之后,我如愿考入全县最好的中学仙游一中,也在高考时以全县理科状元的成绩如愿考入清华大学。



不过,虽然考入了清华大学,但是由于高考分数在全省的排名并不是很靠前,我并没有考入自己申报的第一志愿专业(经济管理学院),而只考入了自己申报的第三志愿专业(土木工程系)。因此,上清华时,我心里暗暗立志,要努力学习,以给自己争取改变专业的机会。后来,我的努力确实得到了回报,在大三时我终于获得了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习“企业管理”第二学位的资格,之后又在本科毕业时被保送到经济管理学院攻读工商管理硕士(MBA)。在清华MBA毕业之后,我又继续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深造攻读了营销学博士。


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后,我在纽约工作了三年,之后在2008年回国并在清华任教了16年。在清华任教这么多年,我培养了许多学生,也改变了许多学生的命运。以博士生为例。我的第一个博士生叫陈瑞。在面试他的时候,我了解到他来自山东的农村。或许是因为我自己也来自农村,我被他眼中的渴望打动了。我知道,来自农村的他一定会付出比别人更大的努力,以求改变命运。果然,入学之后,陈瑞非常努力,在我的指导之下做了发表了多篇顶级期刊论文。在清华博士毕业之后,陈瑞到厦门大学任教,今天他已经是厦门大学的博士生导师,还是副系主任。在事业和家庭上都非常成功。每次我回福建经过厦门时,只要有空,我们都会聚一下,每次他都会热情地请我吃饭。看到农村出身的他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我非常开心。这也是做老师这个职业最大的快乐之一。



除了教书育人,大学老师的另一个主要工作是科研,我喜欢做有影响的研究。说到学术研究,我最骄傲的一篇论文是一篇新冠疫情期间发表在《美国科学院学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PNAS)上的论文。



这篇文章发表在《美国科学院学报》(PNAS)上之后,在全球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包括全球顶尖的《科学》(Science)杂志、全球财经界著名媒体《福布斯》(Forbes)在内的多家权威学术期刊或媒体官网,以及麻省理工学院(MIT)官网也都报道了我们这项重要的研究。作为中国营销学术界首位在《美国科学院学报》(PNAS)上发表论文的学者,我也为此倍感自豪。


此外,我也非常喜欢写书。目前,我一共写了8本书,并且都非常畅销。我写的自传《读书改变命运》还荣获中国出版集团中译出版社2023年度十大好书等多项荣誉。线下面对面的教育机会非常稀缺,写书可以让更多来不了清华课堂的人都可以读到,我也因此非常自豪。



看起来,我的职业生涯一切都非常顺利。然而,我也有我的至暗时刻:2015年初,我发现膝盖居然出了问题,无法再正常站立和行走。医生的诊断是,由于工作上长期站立讲课,膝关节软骨磨损,而且35岁之后软骨不可再生。无奈之下,我后来只好接受了膝关节手术



手术之后,我彻底失去了运动能力,不仅再也无法打篮球、跑步,就连自行车都无法骑了,甚至无法爬台阶。更让人郁闷的是,原来是“空中飞人”的我,现在出差或旅行遇到远机位时由于爬不了舷梯,我就被迫不得不在机场申请轮椅和升降梯服务。


这对于一位习惯站立在讲台上,习惯在成百上千的听众瞩目下,进行“激情”演讲的我来说,没有比无法“站立”更痛苦的了。正是在这种痛苦的情况下,互联网为我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感谢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教授的邀请,我决定尝试在互联网上开课。



后来,我的互联网视频课程《营销:人人都需要的一门课》上线,短短几个月内听课人次超过1000万人次,这远超过我过去多年在清华所教的学生数总和。我也因为这门课而获得了2个教育部颁发的国家级荣誉。



然而,我更大的收获是,我从此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和使命。回想过去,我因为教育,而能够获得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但现在,一个令人担忧的现实是,当下中国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已经不如以前。


为什么?原因之一就是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作为一位清华校友和清华老师,我自己深有同感。在我考上清华大学的九十年代初,班上很多同学都来自小县城,甚至农村。而今天,在清华北大这些名校,来自小县城和农村的学生比例已经大幅降低。究其原因,就是过去30多年里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农村经济的严重滞后,导致教育不平等在大城市和小县城以及农村之间已经越来越大。



因此,我希望能够把优秀的教育机会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就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做了很多普惠教育的尝试。2018年,我发起了“用1%学费,上国内外顶级师资的线上线下EMBA课程”项目,邀请哈佛、沃顿、斯坦福、伯克利、哥伦比亚、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北大等国内外顶尖商学院的大师级教授亲授课程,获得了数千人的热烈欢迎;



此外,我也带国内学生和他们的孩子去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国外名校访问学习。这是前几天我带同学们去哈佛上课时与2019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威廉·凯林教授的合影。凯林教授的分享让许多人都受到了巨大的激励,他们也都因此感谢我帮助他们开阔了眼界,甚至改变了他们和孩子的人生道路。


去年,我还发起了一个只需要每天1元学费的的互联网大学:成长圈。在成长圈里,我作为校长亲自和会员们每天讨论和交流,聚焦五大主题:1)工作和挣钱;2)读书和学习;3)锻炼身体;4)培养孩子;5)孝敬父母。到今天,已经有超过4000人加入,并获得了许多同学的好评和积极反馈。



8

五十岁,人生下半场


再过两个月我就50岁了。在我的人生下半场要做什么?


第一,教育。我会继续坚持做教育,继续服务企业家学生和孩子们。作为一名清华老师,我在清华任教的16年时间里已经培养了成百上千位清华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今天,我决定离开清华,在社会上公开办学,为更多人服务。毕竟,以前只有你考进清华才能听到我的课,而大多数人考进清华的概率可能只有万分之一。而今天通过在社会上公开办学,我可以通过没有围墙的大学去服务更多人。母校哥伦比亚大学的校训是“借汝之光,得见光明”。在我的人生下半场,我要坚持做一盏灯,照亮更多学生人生路上的前进方向。在将来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我也希望去办一所大学,不用受体制束缚的大学,能够真正培养创新人才的大学,而不是今天大多数学校那样培养听话的螺丝钉,那不是教育的本质。


第二,商业,办大学是需要大量金钱的,所以除了鼓励别人捐款,我也想自己去从事商业,我现在已经开始参股到多家公司做股东。我承诺,将来在商业上如果能够赚到钱,我一定会拿来办学,回馈社会。毕竟,我们每个人只能睡一张床,每天也只能吃三顿饭,把赚到的钱花在豪宅名车游艇等豪华生活上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而是用来办学帮助更多的人过上好的生活,才有更大的意义。


第三,在更远的未来,如果有这样的可能性,我还希望去从政。因为,办一所大学也只能服务几万名学生,只有政治才能改变14亿人的生活。我希望未来中国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发达国家公民今天的生活,老百姓可以轻松走进当地领导的办公室去见面,食品安全有保障,家家户户孩子上学有免费的校车接送,老百姓看病不需要先交钱才能看病,更不会花一辈子的工资却都还不清房贷......


所有的伟大,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希望我们每一个人,不管是小朋友、大学生还是中年人,都要胸怀使命,敢于梦想,努力实现。

人生的下半场,让我们一起努力!




“关于未来的想象”《视野》杂志全国主题征文大赛优秀作品集电子版,扫描下方二维码阅读!



- End -

扫描二维码,在线阅读《视野》电子刊



往 期 精 选


《视野》2025新年献词丨迎向岁月的晨光:让文字与思索拓开新天地


“关于未来的想象”《视野》杂志全国主题征文大赛颁奖典礼(文末附获奖名单)



感谢辛苦原创,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若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0931—2141998


视野杂志
《视野》杂志创刊于1997年,一直致力于服务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生涯教育以及中学通识教育与大学专业教育的衔接。在“双减”背景下,《视野》实乃中学生及家长的良师益友,更是你手中不可或缺的素质提升指南!
 最新文章